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四川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扫描二维码

自律管理承诺 网络谣言曝光台
四川省新增6个国家水土保持示范
2023-01-07 11:03:03    四川水利

近日,水利部印发《关于公布2022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创建名单的通知》,四川省水利厅组织推荐申报的6个项目全部被认定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

其中: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2个,分别是绵阳市江油市德阳市旌阳区;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1个,是四川省青神县天河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3个,分别是资阳市雁江区花溪河宜宾市翠屏区涪溪河凉山州西昌市小箐河生态清洁小流域。截至目前,全省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已增加至13个。

绵阳市江油市

长期以来,江油市始终坚持把水土保持作为全市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乡村振兴与扶贫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战略思路,秉承“治理小流域、改善生态环境、助推乡村振兴”的治理思路,构筑“水岸、道路、村庄、农田、产业、湿地”的防治体系,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从落实专项资金支持、创建工作专班、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完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制度、创新宣传方式等多方面扎实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助力江油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多年连续治理,江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保存率92%,江油市水土流失面积由 2011年的911.68平方公里缩减到2021年的646.03平方公里,全市水土保持率年均增幅为0.89%,市域林草覆盖率达52.2%,生活 垃圾实现100%无害化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回收率达100%,过境河流出口水质达到三类及以上标准。

德阳市旌阳区

德阳市旌阳区地处成都平原东北部,为德阳市市辖区,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旌阳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十六字”治水思路,扎实推进新时代水土保持事业高质量发展。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立区”战略,批准实施《旌阳区水土保持规划 (2015-2030) 》,把水土流失治理与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助推乡村振兴。

引入 EPC 市场化运营模式,把水土保持与产业融合发展结合,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成立区委副书记、区长任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镇长 (主任) 为成员的水土保持委员会领导小组。统筹全区水土保持工作,制定水土保持委员会年度工作计划,健全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变单一部门推动为成员单位互动联动,完善监督机制,形成区域监管合力,确保水土保持工作常抓不懈。依法依规落实水土保持补偿费政策,生产建设活动得到有效监管。同时开展丰富多样的水土保持国策教育宣传,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水土保持工作的浓厚氛围。

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基本治理完成,区域内坡耕地治理度达 76.19% 。近3年,中度及以上水土流失面积持续减少,年均减幅 6.72%;水土保持率有显著提升,近3年水土保持率年均增幅 0.77% ,且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

四川省青神县天河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天河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位于四川省青神县白果乡,创建始于1994年,初为“青神县学道街小学学生教育实践基地”。2004年建成“四川省青少年水土保持科教基地”。为适应水土保持工作发展的需求,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治水方针和水利部党组新的治水思路,展示水土保持工作成效、加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与科普、促进区域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青神县结合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在四川省水土保持教育基地的基础上,于2018年开始创建天河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园区总面积500公顷,为科普教育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集水土保持技术示范、科普教育、国策宣传、生态休闲、区域文化展示于一体,建设标准好、质量好、效果好、示范性强, 能充分发挥理念引领、典型示范、宣传教育、科学普及等多重功能与作用, 是四川省乃至全国水土保持示范样板、科普普及与宣传教育的重要窗口。

资阳市雁江区花溪河

雁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示范创建工作,并将创建示范工作纳入议事日程。2021年编制《雁江区花溪河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雁江区成立由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创建国家水土保持工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相关区级部门和属地镇创建工作职责、任务和目标。按照“生态治理、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生态产业”整体布局的思路,坚持水土保持助推乡村振兴路径,着力构建“三防线、两基地”发展格局,全力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最美生态环境、最美生态旅游、最美生态农业”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

通过生态修复系统工程、河道整治工程、绿道系统工程、面源污染治理工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六大工程”整体规划布局,统筹推进实施,切实形成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体系。

综合治理水土流失524.47公顷,完成坡改梯161公顷,保土耕作967公顷,封禁治理131.31公顷,栽植水土保持经济林51.53公顷,推进河道水质提升工程,河道出口水质达到地表水三类,水土保持率达98.73%,林草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98.5%,实现了流域内生态环境清洁,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

宜宾市翠屏区涪溪河

宜宾市翠屏区历年来重视水土保持工作,近年来将生态清洁小流域纳入相关规划,于2019年实施涪溪河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通过编制小流域建设规划。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按照“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生态治理”的防治理念,科学配置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将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实现了小流域内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水土资源 丰富、生态环境清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翠屏区涪溪河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幅员面积25.82k㎡,通过实施涪溪河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治理水土流失3.79k㎡,治理后非水土流失面积24.79k㎡,水土保持率96%,达到95%以上,出口水质达到三类水以上标准。流域内居民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村容村貌和居民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提升。

凉山州西昌市小箐河生态清洁小流域

小箐河小流域位于邛海东岸,水土保持区划属川西南山地强度侵蚀防治区。流域面积 10.67k㎡,属邛海一级支流。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重要讲话精神,2016年11月,西昌市水务局组织编制了《西昌市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并将小箐河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纳入了《规划》 目标和任务中。 

以“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生态治理”为防治理念,合理利用“三生”空间,科学布局小流域“三道” 防线,通过实施封禁治理、水土保持林营建、坡改梯、农业面源防控、沟道工程治理、近自然生态护岸、拦沙截污人工湿地构建、洪积滩(沙) 地植被重建、滨岸植被过滤缓冲带构建、生活污水末端截污处理等措施优化配置,形成“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体系,沟道侵蚀得到控制,坡面土壤侵蚀强度降至轻度及以下,水体清洁且非富营养化,行洪安全、生态系统得以良性循环,极大地降低了小流域产流产沙对邛海水环境的影响。

通过多年治理,小箐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率达95%以上。2021年末,小流域水土保持率达96.25%,土壤侵蚀强度降至轻度及以下;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率达100%,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小流域出口水质达到二类水标准;林草覆盖率为91.68%,林草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95%以上,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生态景观。满足了小箐河小流域内彝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