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广元市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系列发布会(二):加快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四川北向东出桥头堡

2018-08-02 20:18:22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7月24日至29日,广元市召开市委七届七次全会,作出了“加快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四川北向东出桥头堡”的重大决定。

这一目标如何实现?8月2日,广元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解读市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邀请广元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宋明强、市规划建设和住房局局长李昱隆、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田刚富、市外侨港澳办主任赵平等就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四川北向东出桥头堡的背景和意义、如何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如何建设交通大通道桥头堡、如何建设大开放大合作桥头堡等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广元市解读市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关键词:使命

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是国家、省赋予广元的重大使命。

广元地处川北、比邻陕甘,区位独特、发展条件较好,汉中、巴中、陇南以及绵阳部分区域,与广元在经济交往、人员交流、文化交融方面,历史悠久、合作紧密,广元对这些区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必须在现代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人员人才集聚等发展,取得优于周边、发挥集聚作用的成绩,到本届任期末,经济总量突破1000亿元、项目投资突破1000亿元,建成经济中心、物流中心、游客集散中心。

广元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宋明强解读了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四川北向东出桥头堡的背景和意义

关键词:机遇

打造四川北向东出桥头堡,是广元推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

广元是四川北大门,也是东向出川对接先进生产力的重要通道,建设四川北向东出桥头堡,这是省委的决定,同时也是广元应有的使命责任,必须担当担责、主动作为。

建设四川北向东出桥头堡,从内涵上广元将从打造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的桥头堡、打造进出川大通道的桥头堡、打造四川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桥头堡、打造链接南北文化、展示巴蜀形象的桥头堡等四个方面作出努力。

关键词:106万人口规模

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广元将坚持以大规划抓大引领,深入推进全市规划一盘棋,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

已通过专家评审上报省政府的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以主城区、三江新区、东部新城、北部新城构成的人口规模达106万的大城市发展空间,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县城为重要支点、重点镇为支撑、一般镇为基础的现代城乡格局;全面完成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城市公厕、黑臭水体综合治理等各项专项规划编制;规划构建了中心城区“一湖、两区、两城、五园”的康养旅游规划项目体系,大力推进“美丽城市”建设,最终把广元建设成美丽城市和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

关键词:三江新区

广元将坚持把三江新区作为城市建设主战场,作为“特区”建设,打造成为广元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坚持高端化,高点定位、高点起步、高点建设;坚持绿色化,把新区建设成为人人向往的康养宜人之城、绿色产业之城、创新创造之城;坚持集约化,实现布局集约、配套集约、资源集约。下一步,广元将优先发展三江新区核心区,将其打造为三江新区的滨水空间和生态绿肺,建设成“蜀道康城、三江之眼”的公园之城。

广元市规划建设和住房局局长李昱隆解读了如何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

关键词:宜居城市

报告从四个维度对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进行了分析。其中,在价值上,成为人口“宜居地”一直是全市上下围绕奋斗的目标,七次党代会以来,广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理念,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突出精品城市建设,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去年底,城市建成区面积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2万,人均市政道路面积14.1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11.3平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0天,城市宜居度显著提升。下一步,广元在追求城市规模量的增长同时,将更加注重城市内涵、城市品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质的提升,使广元真正成为高品质的宜居城市。

关键词:交通枢纽

广元市委七届七次全会作出了“加快建设内联外畅、通江达海、辐射甘陕、融入亚欧的进出川门户型综合交通枢纽”的重大决定。未来几年,广元将重点从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智慧交通五个方面攻坚,努力构建内联外畅、通江达海、辐射甘陕、融入亚欧的进出川门户型综合交通枢纽,着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大通道、大枢纽、大物流、大开放新格局。

围绕“扩容”这个重点,加快公路建设。高速公路方面加快推进广平高速、绵阳至苍溪至巴中高速、G5京昆高速公路广元段扩容等项目,到2020年,高速公路通车和在建里程达到570公里,基本建成“一环、二横、五线”的高速公路网。

围绕“扩能”这个关键,加快铁路建设。加快推进广元铁路枢纽“1+8+3”建设项目,即:广元动车运用所、广巴铁路扩能改造、中欧班列广元组货基地等8个近中期项目和广元城市轨道交通、广巴达城际客专等3个中远期项目。

围绕“复航”这个短板,加快水运发展。一是打造一个通道,实现嘉陵江广元段全程通航。二是实施五大工程,即广元港张家坝作业区、嘉陵江广元段航运配套、上石盘航电枢纽船闸等工程。三是培育三个市场,即水路客运市场、水路货运市场、船舶建造市场。四是完善两大体系,即水上安全监管体系、水路运输监管体系。

围绕“加密”这个难点,加快机场升级。力争到2020年航线达到8-10条;推进广元机场改扩建和换代升级工作,力争达到口岸机场标准;建成剑阁通用机场,开工建设青川通用机场,规划研究苍溪、旺苍、朝天、利州、昭化通用机场。

广元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田刚富解读了如何建设交通大通道桥头堡

关键词:内陆开放高地桥头堡

广元市委七届七次全会提出了“把广元打造成四川北向东出桥头堡”。一方面要在四川北向东出战略中作出广元贡献。另一方面,广元要打造成四川北向东出桥头堡,必须通过“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建成内陆开放高地桥头堡,在全省乃至全国内陆市中作出示范。

广元市外侨港澳办主任赵平解读了如何建设大开放大合作桥头堡

融入南向:首先是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主动响应成都这个经济之“干”和重庆这个经济之核的辐射带动。要进一步对接成都“研发设计在成都、转化生产在广元”的产业互动模式、“存量不动+增量分成”区域利益分享模式、“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梯级大孵化体系,以及构建“总部+基地”“研发+生产”“中心加网络”新型产业协作关系,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和配套产业发展,加快建设融入成都平原经济区示范市。其次,主动对接北部湾市场,融入国家中新合作机制,通过参加中新合作机制会议等活动,推介广元,扩大影响,寻求合作机会,吸引新加坡企业来广投资,并由此争取国家对广元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再次,是对接南亚、东南亚,承接产业转移,引进更多侨商、侨资来广投资。

突出东向:对接以浙江为重点的长三角地区,创建东西部扶贫协作示范市。对接以深圳为重点的粤港澳大湾区,主要承接电子信息产业。加强与日韩及环太平洋国家的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在产业上形成合作。

深化北向:要全面落实与西安的合作协议,推动深化西广合作。积极对接京津冀、环渤海等发达地区。积极参与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

拓展西向:主要是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合作。加强与兰州、乌鲁木齐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对接合作,推动广元与乌鲁木齐友好城市协议的落实、与兰州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和落实。依托丝绸之路,借助渝新欧和蓉欧铁路,通过阿拉山、喀什等边境口岸,渐次实现与中巴、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蒙俄四大经济走廊的联通互动,走进中亚、欧洲市场,形成交流合作。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余东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