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健康扶贫路上绕不开的“硬骨头”。那么,如何有效阻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代际相传?近日,全省健康扶贫三年攻坚工作会召开。苍溪县卫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吴从康作题为《细胞建设强预防 统筹施治除病根》的交流发言。
立足县情,汇聚脱贫攻坚路上的健康新动能
苍溪县地处四川北部贫困山区,是国家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工作重点县。现有人口80万,重点贫困村214个,贫困人口27055户、91457人。经精准识别,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18191户、62698人,占全县贫困户、贫困人口总数60%以上。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苍溪县积极探索健康扶贫方式,经过对全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庭的大量调研分析显示:这些家庭的家庭成员健康意识普遍淡漠、健康行为未养成,人居环境卫生条件和医疗保障能力都相对较差。同时,也发现非贫困户特别是处于临界状态的,阻击因病致贫返贫能力很弱,健康扶贫必须整体着眼、全县发力。为此,苍溪县研究提出了以广元市创建健康生态旅游名市和苍溪县创建健康生态旅游强县为契机,以“阻击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代际相传”为目的,以“以提升家庭整体健康素养、改善健康生活条件、强化医疗保障水平”为核心,以“健康家庭”“健康村”创建为抓手的健康细胞建设新举措,有效解决健康扶贫推进实施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为扎实推进健康细胞建设,苍溪县委、县政府统筹安排部署,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启动大会,制定了实施方案,并集中打造了东林村、东升村健康细胞建设等10个首批示范点。苍溪县健康细胞建设的积极探索得到上级关注和一定认可,省、市、县健康扶贫等部门先后多次到苍溪县进行调研和总结,同时四川日报、四川发布、人民日报客户端等多家媒体也对其进行专题报道。
摸清实情,县、乡镇、村组和家庭“四级共建”
高度重视,一个主体抓统筹。苍溪县委明确此项工作由县政府进行统筹,工作方案、重大事项报常委会和常务会审定,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23个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乡镇政府为创建实施主体,建立了县、乡镇、村组和家庭“四级共建、以乡镇为主”的创建机制,负责健康细胞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实施。苍溪县政府把健康家庭和健康村创建与新农村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产业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一并统筹规划,整合资金,有效保障了投入。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将创建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当地健康村和健康家庭创建工作计划和具体目标。
明确任务,一个标准为指南。组织顾问团队研究制定了健康家庭和健康村的创建标准。健康家庭标准概括为“四好五有”(即:习惯好、身体好、环境好、家风好;有健康明白人、有签约医生服务、有应急小药箱、有健康劳动力、有无公害种养殖业);健康村标准为“六好”,即:健康教育开展好、医疗卫生服务好、健康家庭创建好、环境卫生整治好、绿色产业发展好、村风民俗形成好。围绕创建标准制定了考评细则,实行百分制考核,具体由各乡镇卫计办牵头、卫生院协助实施。考评结果得分达到85分为“达标”,得分70~84.9分为“整改待评”,得分低于70分为“不达标”。考评达标经公示无异议的,由县健康家庭和健康村创建领导小组统一命名授牌,实行动态管理。
摸清现状,一次调查明家底。建立了基线调查制度,通过基线调查得到两个结果,即: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实现三个目的,即:对家庭健康状况有个基本掌握,对家庭健康水平有个初步判断,为制定健康家庭创建规划找准重点。基线调查工作由各乡镇卫计办和卫生院组织人员进村入户,采取问卷调查和走访座谈等形式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国家医保政策、公共卫生常识、疾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家庭卫生状况、健康管理、家庭成员生活习惯及患病情况等。
注重培训,一个讲堂强意识。开办了健康知识大讲堂,努力为每个家庭培养一名“健康明白人”。组建了以乡村干部和卫生防病、卫生监督与医疗服务专家为主的师资队伍,依托“农民夜校”这块阵地,采取乡村干部讲政策、医疗专家讲常识的办法,对村民进行覆盖绿色产业、环境改造保护以及健康知识宣讲。大讲堂每月开展一次,每次均有授课计划、有电子课件、有听讲签到册,受到了农村群众欢迎。
送医上门,一支团队优服务。组建了“1+4”健康服务团队(即:1名县级专家+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公卫人员、护士各1名和乡村医生共4人负责1个行政村)。乡村医生对居家治疗或康复的贫困患者实行每日巡诊、送药上门,每天将治疗和康复情况电话报告给乡镇卫生院签约服务医生,对贫困空巢老人或贫困单人家庭每天电话询问1次健康状况并记录在档;乡镇卫生院由医生、公卫和护理人员组成服务团队,对居家治疗或康复的贫困患者每周或每个治疗周期巡诊一次;县级医院签约服务医生对居家治疗或康复的重特大疾病贫困患者每月或每个治疗周期上门诊疗一次。
协同推进,一批活动促创建。认真落实把健康融入所有领域的理念,开展了“四改一建”行动(改厨、改厕、改水、改圈,建沼气),试点的东林村80%的农户实现“四改”,饮用水全部达标,卫生厕所达90%,100%实现人畜分离,新建沼气32口;开展了“环境治理”行动,大力治理农村“五乱”(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每个组建立了垃圾收集点,每个村建立了垃圾处理站,农业园区、旅游景区等公共场所、部分道路均设有垃圾桶;开展了绿色种养殖业提升行动,努力防止高残留农药和有毒有害物质进入种养殖业领域。近两年,全县按绿色有机标准,新增种植红心猕猴桃5万亩、雪梨3万亩、有机蔬菜2万亩、中药材5万亩,新增养殖大户1500户;开展了“农民健身”行动,在行政村人群集中地建立了健身场所,配备了健身器材,总结推广了漓江镇35年举办农民运动会成为全国农民体育运动先进乡镇经验,有效调动了村民参加体育健身的热情,丰富农村生活。
巩固提升,一套机制促长效。一是重点帮扶机制。对尚未达标的家庭,由1名乡镇干部和乡镇卫生院人员进行联挂帮户,是贫困户的还有帮扶干部,定期到帮扶对象家中走访,了解健康家庭创建中的实际困难,并给予指导帮扶协调。二是定期复评机制。对经过创建已经达标授牌的家庭,由乡镇卫计办每两年进行一次复评,不符合标准的,予以摘牌整改,实行动态管理。三是医疗救助机制。除贫困户外,还对农村非贫困家庭因患重特大疾病个人医疗支出达到一定额度或占家庭上年度纯收入一定比例后纳入救助范畴。
苍溪县通过“健康细胞”建设的举措实践证明,开展健康家庭和健康村创建,是阻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代际相传的有效抓手,也是推进全民健康的有力举措。根据计划,苍溪县将力争在“十三五”末,全县所有行政村和行政村所有家庭建成健康村和健康家庭比例分别达75%、85%,为2020年全面脱贫、全面小康贡献卫计力量。
汪会玲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余东
编辑:彭宛聆
审核:何晓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