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为期5天的第二十五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暨第十六届北京国际图书节26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落幕。
本届图博会集中展示了一批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的主题图书,举办了一系列相关活动,主题图书“走出去”成为展会一大亮点。反映当代中国的现实力作成为各国出版商关注的焦点。天地出版社与澳洲心界出版社开展战略合作,不仅输出了最新出版的《温暖的荆棘》《向死而爱》等畅销书在澳洲的英文版权,还将《高腔》这部聚焦“精准扶贫”、反映当代中国生活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进行了版权输出,帮助西方读者了解当代中国。
2017年初,四川省作家协会精准聚焦脱贫攻坚,组织实施 “万千百十”文学扶贫活动,四川著名作家马平奔赴脱贫攻坚第一线,到南充、遂宁、巴中、达州、广元、绵阳等地深入生活,采访了多位第一书记,并与扶贫干部、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广泛交流,于5月底创作完成了《高腔》,2017年第8期《人民文学》“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特选作品”刊发。
《高腔》的主角米香兰貌美能干不让须眉、端庄大气有担当。她自幼喜爱戏剧,爱屋及乌地嫁给柴云宽,本可在“火把剧团”比翼齐飞,可惜命途多舛,父亲因饥饿夜间去偷胡豆角被撞见,在逃逸时摔成了终身残疾,母亲中年早逝,丈夫消极懒散,成了“糊不上墙的稀泥”,一个诗意的家庭陷入困顿,成了扶贫对象。另一个扶贫对象牛金锁,则在母亲亡故后因孤致贫,终日盘弄花木,为花肥寻找鸟粪,并将自己的成家之梦寄望于此。从城里下来的扶贫干部滕娜与第一书记丁从杰,没有蜻蜓点水,而是深入走访,找到贫困户内内外外千丝万缕的致贫原因,对症下药,度身定做脱贫方案。他们帮助米家建新居,给柴云宽提供机会改邪归正,鼓励自卑封闭的米香兰走向前台,做上村委会主任。对于牛金锁,则重在打开心结,发挥他在园艺上的一技之长,扶他走上产业发展之路。在摆脱贫困的同时,米香兰和牛金锁两家间的宿怨也得到化解,和谐共进的新农村画卷铺展开来,花田沟迎来了春天。
今年,《高腔》还被改编成话剧在全国巡演。《高腔》使用四川方言进行演绎,其中还穿插了不少地方土语和俚语,用鲜活的语言完成了整场演出,幽默风趣的对白随处可见,让人嗅到真实的泥土气息。尤其以川剧高腔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为题,让脱贫攻坚的“四川故事”发出了令人振奋的声音。
对于《高腔》的成功,马平曾表示:“我是从乡下走出来的作家,对农村贫困群众的生存状态,心里是有数的。我也深知,这一场针对贫困的、声势浩大的围歼之战,既传递着深切的体恤和无尽的牵挂,也彰显着坚定的信仰和不屈的壮志。”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余东
编辑:彭宛聆
审核:何晓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