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中江:乡村振兴现场会在田间地头召开

2018-10-26 11:41:43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要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自然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搞好农旅融合,推动一三产业互动;鼓励和吸引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积极发挥能人带动效应,引导当地种养产业发展;将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特别是贫困户的收入;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新村风貌打造,建设美丽新农村;整合帮扶力量,群策群力,积极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新成绩,让群众共享乡村振兴的发展成果。”在中江县乡村振兴现场会的古店乡皂角村晓琳家庭农场点位进行点评时,中江县委书记苏刚讲话掷地有声。

10月18日,中江县乡村振兴现场会走进黄鹿镇,图为黄鹿镇水产养殖基地。(吴家红 摄)

看发展成果

10月17日至19日,2018年第四季度中江县乡村振兴现场会召开。与会人员利用两天半的时间,深入全县27个乡镇,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脱贫攻坚、聚居点建设、土坯房改造、农村道路建设、农村水利建设、集镇建设管理等进行现场观摩。

观摩的第一站走进玉兴镇胭脂脆桃种植基地。该基地位于玉屏村2社,距场镇0.2公里,种植规模70亩,是一个集优质水果种植、采摘和休闲垂钓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目前业主正在与周边村社洽谈土地流转事宜,计划再扩大种植规模100余亩。业主史宣根介绍道。基地现已加入“玉兴镇产业扶贫联盟”,采取“基地+贫困户”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目前,共有10余名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内务工等方式获得经济收入,年人均增收达2000余元。

“美丽新村入画来,幸福生活扬帆起。”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是广大群众的共同心愿。为实现这一目标,当下中江县正如火如荼地建设新村聚居点,这是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又一次提档升级。观摩人员走进白果乡三圣村、石笋乡水池村、太平乡瓦窑村,学习观摩聚居点建设的经验做法。

石笋乡水池村规划新建两个新村聚居点,解决全村18户贫困户住房问题,目前18户贫困户全部签订了入住协议。1号聚居点聚居贫困户8户,其中1人户7户、2人户1户,配套提供供电、自来水管网、天然气管道入户,交通、生产、生活均十分便利。该乡拟在聚居点配套建设功能房、文化院坝,修建小花园,添置健身器材,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的“幸福美丽新村”。

太平乡瓦窑村10社聚居点规划占地面积9亩,规划新增聚居人口15户42人,其中贫困户5户17人。同时,该乡将新村聚居点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聚居点前面栽种川芎80余亩,聚居点后方山林中养殖跑山鸡,山上计划栽种茶树200余亩。“住了几十年的土房子,眼看今年集居点新房就要建设好了,就可以搬进新房子里了,想着就舒服,安逸!”瓦窑村10社胡世成和老伴正在查看自家新房,乐呵呵地说。

10月19日,中江县乡村振兴现场会走进通济镇,图为与会人员冒雨前往观摩点位。(吴家红 摄)

蒙蒙秋雨中,观摩人员前往杰兴镇金马村,实地观摩、听取解说、现场交流,认真学习和比较当地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做法、新经验、新模式、新成效,互学互比、取长补短,以更深的认识、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杰兴镇金马村道地中药材产业扶贫园占地300余亩,预计投资2000余万元,按照道地、生态、技术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围绕药材育苗生产、产品生产展示、基地观光康养、药材商业贸易等四大板块,分两期进行实施。项目采取“龙头企业带动+政府产业扶持+集体资金入股+贫困户参与”的模式,由中江县万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牵头管理运作,村集体保底分红,贫困户务工分红,以产业发展促进群众脱贫奔康。

“现在就我跟老伴两个人在家,自己种地一年也没啥收入,现在把土地都流转给扶贫园了,每亩每年有850元的租金,自己平时在扶贫园打点零工,生活比以前好多了。”金马村村民张明宽指着不远处的一块土地说,“喏,那里就是我的土地。”

烟雨中的天台山,是一幅看不倦的水墨画。观摩人员登上天台山,来到了瓦店乡天台村农旅融合产业园,参观当地农旅融合的经验做法。为挖掘天台山旅游文化资源,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农旅融合项目带动经济发展,经瓦店乡党委政府发动组织,天台村于2017年12月成立中江县大回湾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是中江县首批成立的乡村旅游专合社。目前,合作社入股农户128户,其中全村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入股。目前合作社已发展省农科院新品种夏满蜜桃100亩、十里花海120亩、佛手100亩,建设中江最大露营基地50亩,建设桃花渡竹筏游玩项目和大回湾观景台4处,发展乡村旅游农家菜馆9家。2018年已成功举办首届‘金色瓦店、醉美大回湾’乡村旅游节,实现农旅收入50余万元。

“今年三月,我们这里举办了首届乡村旅游节,登天台山、看大回湾美景,成片金黄色的油菜花和那个‘瓦店印象’的创意设计太给力了,吸引了很多游客。大伙儿把地拿出来,交给合作社统一规划设计,一点都不亏,旅游节上卖点小吃也能挣五六千元。”天台村村支部书记李和兴说。

中江天台山大回湾(肖开丰 摄)

集凤镇特色产业突出,主导中药材有丹参、芍药、藿香等,其中芍药种植面积达10000余亩。近年来,集凤镇狠抓农旅融合,乡村旅游不断发展,累计举办芍药赏花节、啤酒音乐帐篷节、菊花节等特色节会8届,接待游客180余万人次,拉动旅游消费1.9亿元,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春花、夏菌、秋果、冬雪’乡村观光旅游风景线。

回龙镇沿河村红豆湾聚居点位于沿河村5社,占地约20亩,总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于9月中旬启动建设。2018年,该聚居点作为重点点位进行打造并申报纳入第一批县级示范新村聚居点建设,目前已完成规划、设计、场地平整等前期工作,正在进行主体施工。

该聚居点建成后,将安置45户96人,其中贫困户27户51人。

找自身短板

我们乡的产业规模不大;我们镇的道路较差;我乡新村聚居点规划起点不高;我镇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我们乡的乡村旅游特色还不突出……与会人员表示:今年以来,我们在脱贫攻坚、产业结构调整、新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县委的要求和兄弟乡镇之间仍然有着不小的差距。下一步将积极学习借鉴兄弟乡镇的好经验、好做法,在脱贫攻坚、土坯房改造和聚居点建设等方面再用心、再加力。

“我们欣喜地看到各乡镇充分挖掘本土资源,结合区位优势,通过引进业主和吸引外出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等方式,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并将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为加快乡村振兴做出了有益探索。”县财政局局长吴俊深有感触地说,“财政部门作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下一步要会同各主管部门向上争取各类资金,做好资金整合,切实改善农业产业项目发展的基础设施;协调涉农金融机构,为项目业主发展生产提供资金支持;加大宣传和协调力度,充分发挥扶贫小额信贷在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和贫困户增收方面的作用,助推乡村振兴取得更大的成效。”

富兴镇钟楼村爱苜农场一角。(吴家红 摄)

谋振兴之策

“县委将此次乡村振兴现场会首站选在玉兴,这让我们倍感压力,同时又充满了信心。今后,基地还将举办采摘节,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玉兴镇党委书记谢小云感慨道。集凤镇党委书记徐万俊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农业产业!” “我们将新村聚居点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积极发展农业产业,以鸿沣蔬菜合作社为主,发展贵妃枣、核桃、芍药套种160亩、萝卜150亩;与外来业主合作种植麦冬100亩。”回龙镇党委书记王斌说。

“这次乡村振兴现场会,通过实地观摩,感触深、交流互动收获多,我受益匪浅。”高店乡党委书记王兴宇感受很深。他说,要对标学习,再追赶先进,学习兄弟乡镇乡村振兴中的经验做法;要全面查摆,再找准差距,在土坯房改造、“两建三改”方面再发力;要强势推进,再增添动力,加快推动聚居点建设,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现深度融合、互补双强,争取新的突破。

“农业农村工作现场会非常有意义,通过‘看、谈、评’,既可交流发展经验,又可以探讨发展路径。县委、县政府通过这种形式给各个乡镇传导压力,让各乡镇增强动力,你追我赶,呈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火热景象。中江作为农业大县,坚定不移发展特色丹参、蚕桑等种植产业,具有前瞻性、可行性、操作性,产业发展导向与中江实际相符。我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中江品牌’一定会做大做强。”太安镇党委书记邓义军说道。

中江县集凤镇石垭子新村(肖开丰 摄)

“这次现场会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各乡镇都进一步行动了起来,聚居点建设、新村建设一片繁忙景象,产业种植基地、专业合作社、扶贫产业园等喜人场面一个比一个让人振奋。” 县交通运输局局长邓斌表示,“相信通过这样的相互观摩学习的方式,能进一步促进全县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定能取得更大更好的成效。”作为交通战线上的一员,邓斌深深体会到了交通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也加深了对进一步搞好交通的决心和信心。他说,下一步,将积极开展“走基层”活动,深入了解乡镇、村社乡村振兴对道路交通的需求,修改完善相关规划,加快全县“四好农村路”支撑乡镇振兴规划的编制,围绕乡村振兴积极包装项目,全力做好项目资金争取和融资工作,以实际行动支持乡村实现振兴。

通过观摩,永丰乡党委书记许宁波感受很深,更加明确了发展的方向。“通过现场的参观学习,我感触颇深,对永丰乡下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要加快产业发展,以中江柚、藤椒、杂柑等为重点产业,形成‘电商+专合社+农户’模式,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强力推进项目建设,重点加快建设太永路、永丰三支渠、土地整理、盐卤开发等项目,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肖开丰 吴家红 顾朝辉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卢成

编辑:彭宛聆

审核:何晓凤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