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因医疗费用问题影响后期治疗,请求政府协调解决。”今年6月10日,什邡市蓥华镇雪门寺村王某某在市区亭江东路商业广场一“断头路”处不慎摔进未盖的窨井,导致身体受伤。事故发生的第二天,王某某及其家属来到什邡市民情信息和群众接待中心上访。
负责接访工作人员们耐心地听取王某某的情况介绍,认真地记下了他的诉求,并承诺尽快按照有关政策为其解决困难。
“解决群众的问题,有一分希望就要百分之百地努力;有一分道理就要百分之百地解决。”近年来,什邡市信访局坚持“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的服务宗旨,牢固树立“事要解决”的决心,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窗口”服务品牌,2018年累计接待来访群众380余批次830余人次,信访事项受理率100%,按期办结率100%,群众满意度评价95%以上,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更是自2018年6月创建“人民满意窗口”服务品牌以来,什邡市群众接待中心和“流动群工部”交出的满意答卷。
群众随来随接待 问题随有随解决
一张笑脸相迎、一声真诚问候、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暖心。“您反映的问题都记下了,我们会尽快协调处理,您先安心回家等通知。”收悉王某某的信访诉求,工作人员按照信访事项办理程序及时进行交办。
由于该信访事项涉及广电、移动、联通等单位,存在三家单位的地下线路交错、责任划分难等问题,什邡市信访事项调解委员会启动了“访调对接”机制,分别组织广电、移动、电信等责任单位和值班律师参与,就信访人事项进行协调。经协调,信访人和责任单位签定调解协议书,当事各方对调解结果均表示满意。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什邡市市委群工部坚持编写《信访日报》、《信访周报》,并第一时间汇报市委、市政府领导。
9月3日晚23:30,什邡市委书记季涛拨通了市委群工部部长魏强的电话,对当日在《信访日报》书记信箱栏目中群众反映的雍城东路什邡市第三幼儿园和凤凰城小区之间新设减速带噪音扰民问题作出指示安排。次日早上,由什邡市委群工部、市交警大队、市城管局等部门负责人组建的“流动群工部”带案下访,与学校和周边住户居民代表一一见面。在了解实际情况后,经现场协调,做出拆除减速带,安装测速装置限制车速的处理方案,现场居民代表和学校负责人对处理结果表示非常满意。
自2018年3月以来,什邡市受理了600余件网上来信,书记、市长亲自审阅、亲自批示、亲自督办,信件受理率100%,办结率100%,群众满意度达80%以上。
搭建“连心桥” 擦亮“服务窗”
窗口接访、带案下访,印证了“人民满意窗口”创建在化解信访事项中的“催化剂”作用。健全机制,细化工作,不断提炼,少走弯路,什邡市委群工部形成了“人民满意窗口”创建的“什邡路径”。
为给信访群众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今年什邡对标重点,在什邡市民情信息和群众接待中心设立了咨询分流、引导登记、候访接谈、联合接访等功能分区。“累了歇歇脚,渴了喝口水……”信访群众走进崭新的接待大厅,就有一种到家的感觉,拉近了干部和群众的距离。
同时,什邡还创新载体,着力打造“流动群工部”, 开展“领导干部”大下访,创新“访调对接”机制,助推“人民满意窗口”提质增效。什邡市委书记季涛,市委副书记、市长卿伟等14名市领导率“流动群工部”深入镇、村(社区)累计接待群众210批次500余人次,受理50余件信访事项,实现民情在一线收集、政策在一线宣讲、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
今年6月,什邡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什邡市信访事项人民调解委员会”,有效整合了资源,规范了矛盾纠纷的流转和调处制度,推动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的进程,化解了一批难案、积案。司法部、国家信访局在对什邡“访调对接”工作进行调研时给予了高度评价。
“接访窗口直接面对群众,是了解社情民意的‘第一窗口’,是信访工作的‘第一形象’。什邡市信访局负责人介绍,他们将以创建“群众满意接访窗口”为契机,紧紧围绕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增强群众工作本领”等要求,全力做好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工作,用他们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何小米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卢成
编辑:彭宛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