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初冬的清晨,地处丘陵地区的中江县双龙镇驷马垭村被浓雾笼罩。“早啊,老陈!你看路上还是很干净嘛,根本不需要打扫哦……这几天我都在忙着收黄豆,院子里只有些叶子,我自己会清扫,并做好东西的堆放与分类。”村民代自秀与负责村道卫生打扫的贫困户陈正华打着招呼。
“好啊,你记得把院子里多收拾下,‘四好村’的牌子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来维护!”陈正华一边打扫村道,一边说,“多亏了村上给我安排了这个公益性岗位。这活也不多、也不累,还能增加我的收入,挺好!”老陈朴实的话语,像阳光暖进了大家的心田。
今年,驷马垭村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被评为县级“四好村”。荣誉面前,全村上下积极抓住县级“四好村”这一“名片”,突出关键重点,聚力谋求更好发展,力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以“四好村”助推人居环境建设与治理
一大早,驷马垭村6社的新村聚居点建设现场已是一片热火朝天景象。
和施工队一起来的,还有一位特殊的“工人”──胡世顺老人,“我之前住的是土坯房,墙都裂开了,自己没钱修。现在政府出钱免费给我修房子,真的非常感谢!我每天没事都来这里转转,看有没有啥可以帮忙的,出点力,心里更舒坦、更安稳!”
“我们村的两个新村聚居点建设,纳入了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在都已经开工建设了,大家很快就可以住进新房子。”驷马垭村党支部书记黄忠国介绍道。
据了解,今年以来,驷马垭村以人居环境整体提升为抓手,统筹推进贫困户土坯房改造和“两建三改”工作,规划纳入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住新村聚居点、8户贫困户完成“两建三改”,让贫困户实现“住上好房子”的目标,有效提升村里的人居环境水平。
以“四好村”带动微产业蓬勃发展
“钟大娘,我们来核实下你家的微菜园奖补情况。”“好好好,谢谢你们关心!我家现在种着两分地的菜,留够自己吃的,其他都拿去市场卖。自己种的菜,不打农药,价格也俏得很。多劳多得嘛,现在政策这么好,我自己也要努力把日子过得更好。”
74岁的钟世华说起扶贫政策,称赞不已,“之前我家改了厨房、厕所,真是麻烦你们了。现在生活安逸多了──厨房里自来水接通了很方便,厕所用水冲干净又整洁……没想到我这把岁数,还能享受这样的生活。”
今年以来,驷马垭村以群众微菜园、微果园、微养园、微花园等小微项目发展为支撑,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引导流转土地50余亩发展莲藕种植,农户分散种植黄金梨、核桃等300余亩,发展生态鱼塘7口,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了多元化的种养格局。
对村里产业的长远发展,黄忠国心里已经有了明确计划:“接下来,我们打算努力将4、5、6社连成片,将生态养殖面积扩大。以后,还可以修建农家乐,增加对外垂钓等项目。”
以“四好村”促好风气、好习惯形成
行走在驷马垭村,人们每每会被农家墙壁上的精美画面所吸引。
腊梅、夏荷、翠竹等美景,“四好村”乡村文明公约展板,村道旁的栅栏、鲜花……这些都给人以和谐、幸福、安康的感觉。
驷马垭村以养成好习惯为手段,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严格落实“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以形成好风气为目标,精心组织反复征求意见形成《驷马垭村村规民约》,强化依法治村,通过村规民约维护乡村文化传承和秩序。“我们村的村规民约是经过几年来不断修订完善后确定的,比如2016年增加了秸秆禁烧,2017年新增了‘扫黑除恶’,做到了与时俱进。现在,村里民风有了很大的改善,违法乱纪的基本没有,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也提高了……尤其是评为‘四好村’后,大家的荣誉感和获得感更强了!”黄忠国表示。
“黄书记,我来还书,请你帮我登记一下。”村民钟育光来还前几天借阅的关于生猪养殖、蔬菜种植的书籍。据了解,驷马垭村的农村书屋每个月借阅量有20余人次,涉及种养技术、美食、教育等方面的书籍最受欢迎。该村还通过农民夜校,为群众讲授种养技术等。此外,每晚还在村委会操场免费提供音响设备,供村民们跳广场舞,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精神文化的不断丰富,能有效促进好风气、好习惯的形成,从而带动驷马垭村更好的发展,大家一起奔小康!”双龙镇党委书记王灵峡对驷马垭村的做法给予肯定,“下一步,我们将做好规划引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因地制宜,统筹、梯次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公共服务、生态保护、庭院经济发展和乡村风貌改造等,持续提高群众尤其是贫困户参与特色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激发脱贫奔康内生动力,多渠道实现增收,让大家都能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章沙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卢成
编辑:彭宛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