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中江:立足镇情创特色 带动一方百姓奔小康

2018-11-26 17:06:33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寒来暑往,四季轮回,转眼冬季到来了。走进中江县黄鹿镇,各产业园正在抢抓农时开展冬收、冬种、冬管工作,呈现一派繁忙的景象。

“自从有了这个正大龙泊水产扶贫园,我们这些老年人不出远门就有钱挣,还可以照顾家里,一个月能拿到2000多块钱的收入。”红金村贫困户董成学一边锄草,一边介绍收入情况。在该园区,当日还有10多位像董成学一样在家门口务工的农村老年人,正在开展收虾、锄草等工作。

正大龙泊水产品专业合作社位于黄鹿镇红金村和五龙村,基地面积420亩,注册资金500万元。基地建有标准化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30个,标准化小龙虾养殖池塘6个,虾苗淡化池30个,标苗池30个,温棚精养池塘110亩,建有管理用房、化验中心等,采用“三段式”养虾技术,形成集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中江“南美白对虾”生产基地。目前该团队有博士1名、硕士2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1名。

“我们通过股份合作、固定分红等方式,让村集体和贫困户分享规模经营收益和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正大龙泊水产品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徐蜀萌介绍,“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合作社预计可实现年销售额500余万元,利润100余万元,产业扶贫资金每年可固定分红约15万元,金融扶贫资金可固定分红约3万元,群众打工收入每年可达50万元以上。”

为了帮助老百姓拓宽增收渠道,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黄鹿镇始终坚持“党建带农建、农建带产业、产业带扶贫”的思路,把大力发展农旅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全镇流转土地7860余亩,已基本形成特色水产、优质粮油、规模蚕桑的产业格局,为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们以党建为抓手,突出支部和党员在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引进优质业主,积极盘活农村闲置土地,激活农村剩余劳动力价值,有效推进了农业供给侧改革。”谈起镇上的乡村振兴发展思路,黄鹿镇党委书记黄昌波这样说。

在青藕村青藕源大米生产基地,工人正在加班加点生产和包装大米。“这儿长期都有活干,昨天我才领了工资,一年能在这拿到1.2万元左右,我现在很满意。”谈起村上的产业发展,青藕村村民黄学兴乐开了花。

“村上有大米生产基地,蚕桑养殖基地,目前还有羊肚菌基地......”肖刚是青藕源大米生产基地负责人,同时也是青藕村支部书记,他介绍,“发挥我们特色优势产业,循环农业,进一步优化产品包装和宣传,打响‘青藕源’大米品牌,带动村民长期稳定增收致富。”

据悉,该镇推进红金村、五龙村正大“龙泊”水产对虾养殖基地建设,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流转土地达420余亩,现已成功养殖对虾2批,销售3万斤,实现销售收入110万元;推进宝塘村“冠顶”小龙虾养殖基地建设,投入资金320万元,流转土地260余亩,实现销售收入30万元;推进虹桥村、群力村、青藕村蚕桑养殖基地建设,实行公司加养殖大户产销一体化模式,现已实现建筑面积10000平米、桑叶624亩的规模;推进利兴村“四象”种养结合基地建设,现已投入资金486万元,流转土地135亩等,这些都是黄鹿镇特色产业发展的缩影。

“通过争取产业扶贫资金入股龙泊水产品专合社和冠顶小龙虾养殖专合社,全镇5个市级贫困村均与青藕源粮食专合社合作,其余村也与相应的专合社合作,通过这种固定分红与利润分红取得收益的形式入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一方群众致富奔小康。”黄昌波说道。

杨有福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卢成

编辑:彭宛聆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