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2月20日正月十六,在广汉,一年一度的拉“保保”活动吸引了30余万人涌入广汉城区。截至当天下午18时,房湖公园和金雁湖公园共结对拉成功“保保”175对。广汉“保保节”再度以欢腾的激情和超高的人气引爆全城,堪称年度“民俗大戏”。
全民狂欢拉“保保” 祝愿孩子健康成长
今年的广汉“保保节”活动以房湖公园为主活动场区,金雁湖公园为副活动场区。天刚蒙蒙亮,房湖公园和金雁湖公园便有人群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甚至还有重庆、浙江、内蒙古、云南、陕西等地的省外游客专程前来参加。上午一开园,大家便纷纷进入园内,为拉“保保”和观赏活动占据最有利地形。
拉“保保”现场(摄影:罗怀琨 )
“快看快看,那里拉到了一个。”上午9点02分,房湖公园十二株古柏树旁,随着众人的欢呼,广汉市民陈聪被众人带上了一顶“猪儿帽”,和宝宝万雨成结成了一对“干亲家”,成为当天房湖公园里第一个被拉成功的“保保”。“今天我本来只是想看热闹,没想到反而被拉成了‘保保’。宝宝很乖,我很满意。希望我们两家人以后常联系、多走动,愿宝宝健康成长,幸福快乐!”在房湖公园的“保保”节登记处,陈聪满面笑容地与孩子父母互留姓名、电话、住址等联系方式。
拉“保保”现场(摄影:罗怀琨)
来自内蒙古的李女士一家特意来参加“保保”节,热闹非凡的场面让李女士非常惊奇,还没反应过来,她就被拉着当上了“保娘”。“我是第一次参加广汉的‘保保’节,感觉非常喜庆,也很有意思,我会和孩子的父母一起呵护孩子健康成长。广汉是历史文化名城,人杰地灵,今后我还会来广汉旅游。”
来自重庆的范科也是第一次来广汉参加“保保节”活动,被大家簇拥着当上了“保保”。“之前一直听朋友说‘保保节’非常热闹,今天特意赶过来参加,没想到一下子被拉成了‘保保’,觉得意外中有惊喜。能够给这个小孩子当‘保保’,说明我们很有缘分,以后我们也会经常保持联系的。”
拉“保保”现场(摄影:罗怀琨 )
还没到上午10点,金雁湖公园里“保保”陶俊旗和宝宝刘箐萌顺利“牵手”,成为该园第一位拉成功的“保保”,金雁湖公园为他们送上一只小猪公仔和蛋糕。陶俊旗笑着说,自己今天本来是和妻子一起来观赏一下广汉的民俗,没想到看热闹的自己也会被拉成“保保”,“这也是一种缘分啊!”
拉“保保”现场
为了给自己的宝宝拉个特别的“保保”,来自绵阳的雷女士带着孩子一大早就赶到金雁湖公园。“我的孩子今年3岁了,这次我们特意来广汉参加拉‘保保’活动,想给孩子拉个有文化素养的,将来可以有助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李女士开心地说,“我们已经拉到了一个满意的‘保保’,是一名研究生,我们已经约定好会常常联络走动。”
“本来我今天是想来给自己的二胎女儿拉个‘保保’的,没想到自己却被拉了,当上了‘保娘’,很意外也很惊喜。”金雁湖公园十二生肖雕像旁,黎佳笑着说。黎佳来自绵阳市,与她“认亲”的宝宝李嘉璐来自成都,今年2岁。“孩子很可爱,将来两个孩子还可以常常一起玩耍。”
拉“保保”现场
活动中,不断有人在半推半就中被戴上小孩的帽子,幸福又害羞地当上了“保保”。截至当天下午18时,共有175人当上“保保”,“保保”们兴奋地抱着孩子合影留念。
正月十六“保保”节,已成为人们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寻求亲情,建立友情,共同关心下一代茁壮成长的特殊节日。“这几天我一直在成都的亲戚家耍,听他们说广汉的‘保保’节很有名,于是我与家人一大早就开车到金雁湖公园来看,没想到拉‘保保’的场面如此火爆,简直出乎我的想象。”来自云南的李先生说,“广汉的保保节不仅热闹,还很有特色,这趟广汉之行可谓收获满满。”
拉“保保”现场(摄影:时小林)
活动当天,广汉市作家协会还组织了近十名本土作家,携十余本著作在文庙内进行签名售书,传播本土文化,吸引了众多家长和孩子们。通过作家在现场和孩子们面对面交流,让家长们可以为宝宝拉一个“书保保”,过一个特殊而有意义的“保保”节。
拉“保保”现场(摄影:罗怀琨 )
三星堆祈运拜蜀王 为宝宝纳福保万家
在千年福地游毛病,在古蜀腹地拜保保。正月十六当天上午在房湖公园和金雁湖公园两处拉完“保保”后,为给宝宝的健康成长祈运纳福,下午结对成功的“保保”们带着宝宝,在三星堆博物馆回音祭坛,举行“拉保保拜蜀王 祈福活动。
祭祀祈福仪式共分为入场、祭祀、拜蜀王、赐福、拜保封红、挂福等环节。大祭司带领盛大的祭祀队伍,为“保保”和宝宝们举行特定的祭祀祈福仪式。
“拜保保祈福”仪式现场(广汉手机台供图)
首先“保保”们带领宝宝承大祭司等祭祀队伍进入回音祭坛,然后进行祭拜仪式。祭拜仪式后,大祭司带领“蜀王”和一名孩子上祭祀台,共同向象征古蜀祖先神灵的大立人行礼,祈求古蜀先祖保佑宝宝健康成长。大祭司再进行祈福仪式,分送天地年轮福牌给在场的“保保”和宝宝,并带领他们悬挂福牌。而后,由大祭司引领宝宝们跪拜“保保”,“保保”给宝宝封红“纳福”。
“拜保保祈福”仪式现场(广汉手机台供图)
“拜保保祈福”仪式现场(广汉手机台供图)
“保保祈福祭”是为满足“保保”和宝宝祈运纳福、佑保安康而推出的特殊祭祀祈福活动,不仅能寄托对子女成长和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还能够体悟和践行“感恩报德” “敬古重老”的传统文化精神。(图片由罗怀琨、时小林、广汉手机台提供)
孔季虹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卢成
编辑:李俊蓉
链接:广汉“保保节”的由来
被誉为“华夏民俗一绝”的广汉保保节,源于川西民俗“游百病”和“拉保保”,由两个活动相融、发展、演变而来。正月十六游百病,清代即已成俗,有“正月十六游百病,游了百病不生病”之说。游百病又叫“游毛病”“踏青”。据传,每年正月十六出行可以消灾祛病。
《重修成都县志》:“正月十六日,武营罗列旗帜、兵仗,出南郊迎喜神。儿童妇女上城周历,谓之“游百病,云可袚除不祥。”
为什么要在古柏树下“拉保保”呢?原来,房湖公园内的十二株相传为明代所栽的柏树,其数目恰好与十二生肖属相相吻合,广汉人便称这十二株古柏为“十二相”。“古柏吉祥十二相,过完元宵拉保保。”在“十二相”前拉保保,除祈求灵气充盈的十二相为其作证外,还含有松柏常青之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知识的逐渐普及,拉保保原有的“信仰──仪式”模式开始消弱,现在的保保节更加体现的是具有狂欢精神的节庆活动。如今,“保保节”已经不含过去为孩子“保关煞”的陈旧意义,而是成为了人们沟通思想,联络感情,关心下一代成长的特殊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