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德阳市旌阳区和新镇位于德阳市区东南龙泉山脉丘陵区,幅员面积58余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65%,崴螺山森林公园松柏长青植被茂盛、寿香谷旅游景区繁花似锦花香四溢,独特的地理位置、优美的生态环境,让和新成为远近闻名的“长寿之乡”。在这座人口不多的小城镇,有一位平安守护者,他就是和新派出所民警邓鹏,也是当地群众口中的“泥腿子警察”。
2014年1月,邓鹏通过四川省政法干警体制改革试点班招录,从四川警察学院毕业,分配到德阳市公安局旌阳区分局工作。在安排工作时,他毅然选择了到偏远的和新派出所。
“当时安排工作时,我们担心他有想法,领导就要求我做好思想工作。”旌阳区公安分局政治处一位民警说,“没想到,他倒挺痛快的,直接说‘我老家就是中江的,那里的山比这里大多了。’”就这样,邓鹏在和新派出所一待就是5年。5年里,和他一起加入警队的同学都在城区派出所或者调入分局机关业务大队,还有的同学已经走上基层派出所领导岗位,而他依然还在那远离城市喧嚣的僻静山路上负重爬行。
“其实这挺好的,现代化拉近了城乡距离,他们有的我这里也有,而我这里有的青山绿水他们却不一定有。”邓鹏淡然地说。
侦查办案 他是冲在最前面的战斗员
在同事眼中,邓鹏是一个踏实肯干、特别能吃苦的娃儿,这个派出所离德阳市区20多公里,只有3名警察,5名辅警,邓鹏是他们中最年轻的。
和新派出所所长陈烛,提起邓鹏,就忍不住连连夸奖,他说:“邓鹏是我们所的主力,现在所里的警力本来就少,有一个老同志由于年龄和身体原因,只能承担一些二线工作,而我要协调全所工作、到上级机关汇报开会,所里大多数办案和开展基础工作就只有靠邓鹏,负责接处警、案件办理、纠纷调解等等,样样都能干,件件都能干得好。他在所里,我外出办事就很放心。”
“和新这里案子不多,老百姓比较朴实。”一位辅警告诉记者,“不出事则罢,一出事就不小。”
2014年6月15日,正值初夏,那天邓鹏刚好值班,正在派出所待命,突然,接警电话响起急促的铃声,电话那头一个焦急惊慌的声音传来:“喂,派出所吗?这里是永兴村10组,我们这有一户村民家中有很大的腐臭味,但房门紧闭,不知道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你们能不能过来看一下啊”?“不要着急,我们马上过去。”简单安抚报警人的情绪后,邓鹏立刻叫上同事,带上装备出发。
职业的敏感让他意识到这不是一起简单的警情,路上,他又联系报案人进一步了解情况,得知那户村民家中平时住着一名老年妇女蔡某,两天前其儿媳何某曾回到家中收拾衣物,隔壁邻居近两天只看到蔡某,没有看到何某,担心是不是何某……听到报案人如此一说,他更加确信了自己之前的猜想。没用到10分钟,邓鹏和同事就到达了报案人说的事发地址,虽然房门紧闭,但是仍然挡不住隐隐传来的腐臭味。
在谈起办理“蔡某杀人案”时,邓鹏显得还很不好意思。“说实话,那是我生平第一次面对杀人的现场。在闻到那股浓烈的腐臭味时,我好几次差点没忍住呕吐。”在短暂平复了自己的情绪以后,邓鹏径直走到了蔡某家门口,用手轻轻地去推房门,才刚推开一条缝,腐臭味就更加刺鼻了,他忍着恶臭,走进房门,侧着头去观察屋内的情况,刚走进其中一间寝室,便看到一具已经开始腐烂的尸体。据初步观察,死者为女性,身上有明显伤口,而且房间内的衣柜上满是喷溅的血迹。
他杀!邓鹏的神经不由得紧绷了起来,他小心翼翼地退出房门。就在这时,报案人又传递一条重要的信息,何某的老人婆蔡某有严重暴力倾向,且两天前曾与何某发生过激烈争执。他小心翼翼的走进另一间卧室,发现一名老年妇女在房间内熟睡,顺着床头的一侧望去,发现床头旁的柜子上摆着一把沾满血迹的砍刀,砍刀上疑似还有人的毛发。
为保护好案发现场,邓鹏并没有贸然去控制这名老年妇女,而是巧妙地把她引出了房间。来到门口的空地上,在保持安全距离的情况下对她进行询问。得知该人就是蔡某,并且杀害了自己的儿媳何某,邓鹏给同事使了个眼色,二人合力控制住了蔡某后,立即将该情况上报单位领导。待增援同事赶到后,蔡某被带回派出所接受调查。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邓鹏配合分局刑警大队,几次往返蔡某家中,对现场进行反复勘验、对周边群众进行深入走访,成功破获了“6.15蔡某杀人案”。
据不完全统计,在和新派出所工作5年,邓鹏经手办理刑事案件41件,配合协助上级办理刑事案件12件,查处治安案件206件,治安处罚120余人次,无一件差错或因执法办案被上级追责的事情。
普法教育 他是走村串户的宣传员
“在办理‘6.15杀人案’中,我感觉到这里的村民比较直率,但是法律意识比较低,甚至把蔡某杀人当成是家务事,还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后来跟着所领导一起走进辖区了解情况,发现村里面村民多数是留守老人和儿童。老年人大多没什么文化,法律意识淡薄,安全防范意识更低,特别是青少年,因为不懂法,很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邓鹏说。
在“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录入工作中,需要了解到每户村民的详细信息。和新派出所辖区,很多村民没有联系电话,长期的封闭意识让人们对外界充满防备心理,很多人不愿意向公安机关透露过多个人信息,此项工作进展一直不是很顺利。办法永远比困难多,邓鹏决定,用自己的双脚开展工作,这样既可以把采集工作做扎实、做彻底,还可以利用采集走访的机会,为居民讲解法律知识,宣传如何预防犯错,如何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在我们辖区有一个叫王家堰的地方,这是在一条小河上砌的一座石头堤坝,河对面山上住着3户村民,政府一直动员让他们搬下来,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搬。有一次我和邓鹏一起准备去村民家采集信息,刚好那几天下了大雨,河水漫过堤坝,我穿的凉鞋,几下子就走过去了,邓鹏见此情况只好脱下皮鞋、挽起裤脚,打算蹚水过河。因为连续几天雨水,河堤上长满了青苔,邓鹏几次差点滑倒,当时我觉得很有趣还给他拍了几张照片。”辅警肖昌辉是和新镇本地人,在派出所已经干了12年,他告诉记者,“刚开始我也以为邓鹏和其他年轻人一样是来镀金的,毕竟这里远离城市,生活比较单调。可后来他带给我们的感觉却完全不一样,他对我们辅警很好,非常随和,还经常向我们了解当地的人情风俗。下乡时,有的地方通不了车,他就带我们步行一两公里,遇到下了雨,这里的黄泥地很沾人,弄得满身都是泥浆,根本就不像个城里娃儿,倒像是我们这里的泥腿子。”
几年下来,邓鹏坚持深入辖区开展各类普法教育和安全防范知识宣传,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接受咨询、现场解答等形式向辖区村民开展面对面宣传,向留守老年人传授防盗技巧,告诫村民们不要将现金放在被子里、枕头下,要妥善好贵重物品;不要贪图便宜,提高警惕,擦亮眼睛,拒绝购买走村串户摊贩的“三无”产品;要和外出务工子女加强联系,通报近况,遇到危险和困难,要加强邻里相望、村民互助或报警求助。同时提醒村民们搞好日常用火、用电的安全等等各项法律知识。和群众打交道多了,邓鹏身上也多了几分“泥性”,和群众更容易说上话了,过去见到警察不愿意说话、不喜欢和警察打交道的群众也改变了对派出所的看法。从进不了门、说不上话、了解不到情况,到主动迎进门、喝茶聊天、反映情况……正是因为有了邓鹏和他的同事们的坚韧执着,这个远近闻名的长寿之乡也在悄悄发生着一些改变。
和新镇是有名的辣椒之乡,每到收获季节,远近客商云集,交易火爆。过去因为辣椒交易发生的治安案件比较突出,在寻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椒农和客商矛盾不断。这是每年邓鹏他们最忙的时候,下乡开展法制宣传、纠纷调解,加强治安巡逻、减少针对客商的案件,让群众在交易中学会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让客商在交易中感受安全的治安环境,实现了“合作双赢”。
化解矛盾 他是润物无声的调解员
“在办理很多案件时,我感觉到事情往往是一些小事引发的,这里的老百姓比较单纯、比较认‘死理’、钻‘牛角尖’,而一些矛盾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化解,往往容易引发大的治安事件甚至刑事案件。”邓鹏说。
2018年12月7日,派出所接到报警:和新镇高治村18组有人被打,邓鹏和同事立即驱车前往事发现场。到达现场后,看到一个老年妇女哭天喊地坐在院子的空地上。看到邓鹏他们进来,一名男子情绪激动走过来说:“我叫蒋某,这个受伤的叫王某,我是王某的女婿,我岳母的兄弟廖某刚刚来家里大吵大闹,还出手打人,请警察同志把廖某抓起来”。
“不要激动,慢慢说。”邓鹏安抚下蒋某的情绪后,简单询问了一下情况,看到王某身上有伤,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通知医护人员将王某送医,随后继续开展调査工作。对报案人蒋某和受害人王某进行询问后,邓鹏又去走访附近居民了解情况,经初步调查得知,廖某是王某丈夫的兄弟,王某丈夫生前与几兄弟共有一块林地,王某丈夫排行老大,当时就用王某丈夫的名字办理了林权证。因之前该林地未怎么使用,几兄弟并没有明确划分林地的所有权,但近几年因开发建设,政府占用了部分林地,因王某丈夫已去世,就向王某发放了补偿款。廖某看到政府发放补偿款,而自己没有得到补偿,就到王某家中索要,索要未果,廖某与王某发生了激烈争吵,情绪激动的廖某准备动手时,王某自己不慎摔倒,将尾椎骨摔伤。王某的女婿蒋某看到该情况后,向公安机关报警,声称廖某将王某打伤,并要求公安机关依法处理廖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我们了解清楚情况后,认为对此事调解处理是最好的结果,加上王某与廖某本身是亲属关系,调解处理更利于双方以后相处。”邓鹏始终保持着冷静,事发十多天后,待双方情绪稳定,他组织当事双方到派出所进行调解,因王某伤情未愈,其女婿蒋某代表王某出席。调解期间,蒋某坚持认为是廖某故意将王某打伤,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为做好做实调解工作,邓鹏多次到王某家中走访,征求王某对此事的看法,在说到林地问题时,王某几次欲言又止,说要看女婿蒋某的态度。
了解到此情况后,邓鹏认为做通蒋某的思想工作是调解此事的关键。之后,他一是多次找到蒋某,纠正蒋某对此事的看法,让蒋某认识到是王某受伤是自己不小心摔倒所致,廖某与王某的争吵并没有直接导致王某受到伤害;二是发动蒋某以及廖某家属做蒋某的思想工作;三是到镇政府查询该林地历史归属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邓鹏再次找到蒋某时,蒋某终于做出让步,答应只要廖某以后不再继续纠缠林地问题,就同意协商解决好此事。打铁趁热,邓鹏立马又找到廖某,做通思想工作,并积极协调解决了该林地归属问题。邓鹏准备通知他们到派出所进行第二次调解时,双方当事人已自行协商处理了。
“其实没有多大的利益,双方纠纷的症结主要是在对事实的尊重上。只要我们不偏不袒,实事求是做双方工作,一些纠纷就会迎刃而解。”邓鹏深知群众心理,在工作中,他总结出了“亲情化解法”“干部调处法”“帮扶感化法”等多种矛盾调解方法,经过他的调解,不仅化解了矛盾,有的双方还因此成了好朋友。2017年7月,何某到和新镇来收购辣椒,因为一点小事和林某发生争执,何某认为林某仗着自己是本地人就欺负外地来的客商,要求公安机关处理,还扬言如果处理不好就告诉其他客商,不要到和新来做生意。邓鹏意识到,这间事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对当事人造成伤害,还会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他没有忙于做出结论,而是走访了当时在场的其他群众,了解到事情的原委是何某在收购中故意压价,引起群众不满,产生纠纷。
“我在与何某交谈中,发现他是因为当年辣椒丰收,就想压压价。本来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何某的作法也无可厚非。但我给何某说,他的作法伤了椒农的心,明年大家种植辣椒的积极性不高了,对你们做生意的来说也是一个影响,首先解决了何某思想上的问题。”邓鹏对当时的调解情况记忆犹新,“然后我又找到林某,帮助他分析了当年辣椒交易的形式,指出如果不依靠外地客商来销售,辣椒烂在地里造成的损失就大了,大家要心平气和来解决这个问题。随后,我向政府相关部门报告,邀请外地客商和当地椒农代表一起座谈,商量出了一个妥善解决的办法,既解决了椒农卖椒的难题,又照顾了外地客商的情绪。事后何某和林某成为了好朋友,每年辣椒收获季节,林某就将这边的情况及时通报给何某,何某再制定收购计划,而林某则帮助提前组织好货源,减少了何某收购的时间和周期。”
“具体情况我就卖个关子,商业秘密,哈哈。”邓鹏以一句玩笑话结束了采访。据了解,由于邓鹏在和新派出所工作成绩突出,近年来先后被德阳市公安局荣记三等功一次,受嘉奖多次,最近又被德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抽调到专案组,成为专案组的骨干力量。
吴伟强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卢成 (图片由旌阳公安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