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感动一座城 报告文学《鲁鹏现象》在德阳首发

2019-05-08 11:41: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人一辈子真正需要的不过就是一日三餐,外加一份发自内心的快乐。帮助别人,就能得到最大的快乐!” 5月6日,报告文学《鲁鹏现象》在德阳首发时,书中主人公鲁鹏现场发言时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在这个被称为“一个人感动一座城”的传奇式小人物身上,一坚持,就是二十多年。

《鲁鹏现象》是对鲁鹏精神挖掘和传承的一次崭新尝试,由军旅作家、一级作家郑赤鹰联袂青年实力派作家何竞、杨俊富精心打造。三人走进鲁鹏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对鲁鹏的事迹和心里历程进行深入了解,历时半年,采访近百人,最终形成19万字的报告文学作品。该书从“鲁鹏是谁、我是队长、鹏哥鹏哥”上中下三个篇章,第一次立体、系统、全方位地展现了从鲁鹏到“鲁鹏现象”的发展过程。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感受到,鲁鹏做的这些事情,我们身边也有同志做过,但是有一点,我们谁也没有像鲁鹏这样,一做就做了二十多年,我觉得这个是特别难得的。”郑赤鹰说,为了再现好鲁鹏事迹,一路采,一路写,一路感受,还奔赴凉山州喜德县,登上海拔3000米高的阿吼村,亲身体验鲁鹏前年在这个村为贫困群众架电线、送光明的执着与艰辛。

鲁鹏说,书虽冠以他个人的名字,但更多的是在描写电力行业、德阳市各行业千千万万志愿者多年来的艰辛付出和心路历程,更多呈现的是新时代德阳志愿服务工作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1993年,鲁鹏从部队复员,进入德阳供电公司工作,受母亲扶老助困的影响,走上了志愿服务之路;2002年,德阳供电公司成立共产党员服务队,鲁鹏入选成为首批成员;2012年,德阳供电公司又组建“鲁鹏志愿服务队”,将志愿服务上升为企业组织行为;2016年,在德阳市委、市政府和四川省电力公司的领导下,“鲁鹏志愿者联盟”成立,实现了志愿服务从一个人到一支队伍到一座城的转变。

“认真看了这本书之后,让我从鲁鹏现象到鲁鹏印象再到鲁鹏偶像,完成了一个三部曲。在离成都一个小时车程的德阳,有这样一个人,感动了一座城,甚至带动了一座城,这个现象可谓了不起。”四川省作协创研室主任、《四川作家报》主编马平在《鲁鹏现象》首发暨作品研讨会上说,我们这一代人,从小都有雷锋情节,所以鲁鹏给我的总印象,三个字:活雷锋。

“看了这本书,我很感动,鲁鹏这个典型人物真实可信,他是一个充满着人性光环的普通人,所做的一切经得起考验。”《青年作家》杂志副主编卢一萍说,鲁鹏现象代表了德阳这片土地上的人心,让我对这个地方油然而生一种好感,对这座城市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在敬老院、福利院、孤寡老人家中、电力扶贫路上、抢险救灾现场……都有这些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他们还被百姓亲切地称为“电力110”。时至今日,“鲁鹏志愿者联盟”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450余次,志愿者参与6500余人次,受益群众达23000余人,有效满足了从城市到乡村、从企事业单位到普通老百姓的各类需求。

国网德阳供电公司总经理甘涛表示,近年来,用实际行动诠释中华美德的先进典型在供电系统还有很多,鲁鹏便是这些忠诚担当、奉献社会的平凡人中的杰出代表。在鲁鹏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行动起来,化育出千千万万的善行。

德阳市委常委、秘书长、宣传部部长、总工会主席卢也表示,我们今天在这儿不是要塑造一个高大的、令人生畏的、遥不可及的,最后大家都不能学习的这样一个人物。鲁鹏精神,我们怎么来发扬光大,不是炒作,而是要持续下去,让它在这座城市甚至更多的地方开花结果。

一个人到一个群体的过程,就是鲁鹏到“鲁鹏现象”的过程。接下来,德阳将让“鲁鹏现象”在全市各个地区、各个行业生根开花,引导更多群众投入到志愿服务、精神文明建设中,培育出更多的“鲁鹏”,让“鲁鹏现象”成为德阳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坚持把一件小事做好,而我愿意也将坚持把这一件崇德向善的小事做好。”鲁鹏说。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卢成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