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法官的柔情与担当——记四川法院“十佳执行干警”侯倩

2019-05-13 16:27: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语速快、逻辑清晰、思维敏捷……5月8日,在见到刚被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全省“十佳执行干警”称号的侯倩时,她的干练、利爽让人印象深刻。

侯倩是一名朝天区人民法院干警,近年来,她以勇于担当、务实奋进的精神,带领朝天法院干警攻坚克难,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执行硬仗。据统计,2016年以来,她共执结案件399件,执行到位金额1.13亿元。

“把每一个案子都办好”

“2016年,最高院提出了‘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但那时法院有800余起结案,只有5位执行干警,案多人少的矛盾很突出。”朝天法院执行局局长侯倩坦言,办案任务重、压力大。

执行,是司法案件办理程序的关键一环,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

面对困境,侯倩选择了迎难而上,并主动寻找解开困局的“钥匙”──积极争取院党组支持,配齐执行队伍,执行干警增至15名。并立足朝天实际,大胆改革、创新举措,推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人大监督、政法委协调、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参与”执行工作大格局,带领团队探索出“聚合力、建机制、出重拳”工作思路,动真格、出实招,力破“执行难”坚冰。

多年来,熬更守夜的寻找失信被执行人、不厌其烦的说服当事人配合执行、雷厉风行地展开强执工作……已成了侯倩的工作常态。执法中她的尽责、勇敢、刚强,以及女性特有的柔情,让无数当事人信赖。她承办的案件,无论是重大疑难复杂案件,还是处理简单琐碎的纠纷,都会经过反复推敲、审慎析疑之后才作出执行对策,确保经手的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时间的检验。

三年来,朝天区人民法院受理各类执行案件2356件,执结2331件,执行到位标的44820万元,“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阶段性目标全面实现。

“办案要兼顾法理情”

“案结,事了,人和。”是侯倩的办案原则,她也经常这样教导年轻执行干警。她说,每个案件不管用什么方式都会结案,把案子办得让双方当事人都信服,才是最好的结果。

一起2008年就判决的案件,因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长达八年没有执行到位:申请执行人王加斌2008年因采矿突发意外致残,法院判决合伙人王加勇赔偿他12.6万余元。“但被执行人王加勇的经济十分困难。汶川大地震时他家的房子垮了,人也不知去向。”侯倩回忆道,前几任执行法官多方寻找,既找不到人,又没发现他有可供执行的财产。

这是一起典型的执行不能案件,可侯倩偏不信邪。2016年,侯倩接手案件后,她和执行干警仔细梳理卷宗,找到了执行的切入点──化解双方当事人的心结,她带领团队为王加斌申请了司法救助,沟通地多了,王加斌放下心结,和她成了朋友;另一边,她找到了王加勇,将法律条规掰开揉碎与他细讲,让他意识到自己必须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义务,同时保护他基本生存空间,刚柔相济,王加勇心悦诚服,终于答应分期履行。

“办案要兼顾法、理、情,不能简单机械执法。”在侯倩心中,作为一名执行法官,在维护法律权威的同时,要深刻体察当事人的困境,用公正善良之心传递司法的温度。

“只为坚守心中公平正义”

49岁的侯倩在朝天区人民法院工作29年,先后担任过书记员、审判员、执行法官。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她都做得很出色,工作之余不忘学习充电。为更好地开展工作,2015年7月她自学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

“法律知识过硬,业务强,工作拼!”这是同事对侯倩的评价。在执行局这些年,侯倩走遍了朝天各个乡镇村组,带领团队巡回办案,现场为当事人解难事、化纷争,执行工作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得到群众认可。

如何将“判决”变为“解决”、把“白条”变成“金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与司法公信和权威?是侯倩常常思考的问题。她说:“在无法执行到位的案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执行不能’,可是很多人不清楚,会误解为法院‘执行不力’,这时我们要调整策略,善于运用语言技巧、心理疏导等方法来破题。”

每年执行数百起案件的侯倩,见过各种各样的被执行人,承担着巨大的风险和压力,却始终葆有赤子初心、希望与盼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侯倩说她的理想就是做一个有用的人,认真践行人民法官的职责和使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祝红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余东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