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尼斯认证!83.40米四川籍竹编长龙获世界之最

2019-08-01 18:21: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飞龙在天,唯我独尊,雾烟缭绕,鸾驾开道”“青神竹编巨龙的威仪,好似东海龙君出巡”……一声声赞叹,来自在北京世园会国际竹藤组织园参观的游客。8月1日,世园会“四川日”暨国际竹藤组织园“眉山周”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世园会国际竹藤组织园举行,来自眉山青神的83.40米长竹编巨龙令往来游客惊叹不已。

启动仪式上,与会嘉宾共同见证青神竹编(竹龙)吉尼斯认证,吉尼斯官员宣布青神竹龙成功获得“最长的竹编舞龙”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并颁发证书。与会领导和嘉宾共同启动“眉山周”活动。

徐琳县长接受证书

千年历史  造就不凡  “竹编状元”应势而生

流淌千年的文化,集聚一代又一代能工巧匠的智慧,终将成就不凡的工艺。

眉山青神,因古蜀王蚕丛氏“着青衣教民农桑,民皆神之”而得名,拥有1400多年的历史。自蜀王蚕丛氏教民农桑起,青神先民就用竹编“箕”养蚕。唐代文宗太和年间(827-835),张武率县民编竹篓填石修建青神历史上最早的水利工程-鸿化堰,治理岷江水患。竹篓俗称“竹笼”或“竹龙”,竹编舞龙由此演绎而生。

上世纪80年代,青神竹编龙制作兴起,此后20年间,以青神“竹编状元”殷超为首的近千名竹编巧匠和民间工艺师对竹编巨龙进行了不断探索。从传说中的龙影龙态,到图画中的龙姿龙形,技工们揣摩酝酿,取其精华,修改上千次。依靠该县近20万亩竹林的有利条件,发挥“中国竹编艺术之乡”的编织优势,先后编成了8代共33条竹编巨龙。无论是原材料制作还是舞台表演,青神竹编龙处处彰显着浓郁的地方特色。

竹编大师持证书合影

1994年,青神竹编舞龙赴成都,参加“94中国·四川国际民间艺术节”,与11个国家的14个艺术团同台表演; 1996年春,应邀参加“北京第三届竹文化节”,盘绕在紫竹院公园湖心的高铁架之上,仿佛从湖里腾出一巨龙,首都人民在看过青神竹编龙的雄姿后,赞叹不已;2003年,青神竹编龙赴成都参加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46米长的彩色竹编龙让人叹为观止……

青神竹编龙自此从农村走向城市,从省城舞到首都,从国内腾飞国外,艺惊华夏,名噪四海。

百天汗水滴造  八十米长龙

每一片鳞片都浸透着匠师们的汗水,每一根骨架都记录着匠师们的艰辛。

这条竹编长龙来自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共由80余人耗时112天编制而成,其中竹编工艺美术大师2名,高级工艺美术师12名,专业竹编技术人员21名,一般竹编工人50余人,共用慈竹1.8吨。一条80余米长的竹龙,仅编织就要至少60人完成,彩绘、装订、上架组装还需13人,制作过程中采用篾丝百万根(片),工时逾千,耗资数万元。

竹编舞龙盛况

据竹编龙的制作者之一殷超介绍,该竹编龙由龙头、龙骨、龙尾、龙翼组装而成,镶上龙杆便可进行舞龙表演。其中,龙头采用六边花编织法,依形而编;龙唇用人字编织剪切而成;獠牙用麻竹切割打磨而成,辅牙为闪齿编织方法,龙须用紫竹烤湾而成。龙骨架原材来自青神西山(即岷江西面丛林)3年以上5年以下、光照充沛的正林慈竹,经锯竹,去节、刮青、开块、匀宽窄、匀厚薄、晒干、启篾、防虫防霉防潮处理后再晒干、切割、龙骨圈绑扎等32道工序制作而成。龙尾和鳞片采用提二压二人字编织而成;龙身由鳞片和竹环连接而成,通体呈现金黄色,咖啡色点缀。龙体内部是利用525个不同大小的竹环采用六根2mm的尼龙线将鳞片等距离连接而成。

舞龙现场,在英俊强悍的小伙子们掌控下,青神竹编龙欲飞九天邀游,欲潜五洋逐浪,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所到之处,必赢得满场喝彩。不仅彰显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更展现出青神人民孜孜不倦追求民间技艺文化的精神,使青神竹编成为推动青神经济腾飞的又一条巨龙。

舞龙现场

8月1日—6日举行的世园会“四川日”暨国际竹藤组织园“眉山周”将开展竹藤体验日、竹藤科技日、竹藤生活日、竹藤时尚日、竹藤亲子日等系列活动。届时,游客可与这条世界最长的竹编龙以及国家非遗──青神竹编进行“亲密接触”,参与竹龙打卡、体验竹编DIY、竹编时尚服装秀等精彩活动。

游客与竹编长龙合影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妍 (图片由受访单位及杨波提供)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