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国际铁路港集装箱吞吐量位列全国首位

2019-08-15 16:54:00   四川观察

8月15日记者从成都国际铁路港获悉,今年1-7月成都国际铁路港实现集装箱吞吐量42.84万标箱,同比增长12.86%,位列全国铁路港首位。港区由集装箱运输而积极延伸的港区物流供应链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

优化货源结构种类 实现增幅跨越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让国际货运班列得到快速发展,也推动中国铁路货运的集装箱化、多式联运、运行效率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大发展。2019年上半年,进出港货值449亿元,同比增长77%。班列开行量、外贸额等班列多项核心指标继续蝉联全国领先梯队。

值得关注的是,港区外贸进口、出口及进出口总额同比增幅均超过200%,呈跨越式增长。其中,中欧班列高货值商品电子类、机械类产品仍是运输主力商品,货值占比达到58%。

中欧班列越拉越多,通过中欧班列进出口的货物品类也在不断增多。班列带动货物由服装鞋帽、化工品等初级产品逐渐向汽车零配件、整车、磁悬浮铁轨、纺织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高附加值、适铁适欧的高附加值产品转变。与此同时,稳定货源的货量增长,也保证了成都国际铁路港集装箱吞吐量的稳定增长。

开启智慧化口岸建设 打造“零等待”便捷通关

成都国际铁路港已经全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和口岸查验设备,目前口岸已实现90%智慧化设备覆盖。2019年,口岸运营单位与海关建立了关务协作机制,对海关监管区内集装箱调转作业流程进行科学优化,监管堆场内操作受理时间压缩到原来的四分之一,进、出区车辆的整体通行时间由原来的30分钟、15分钟均压缩为3秒,实现了“零等待”的便捷通关。

与此同时,今年所有开行的中欧班列(成都),全程均配备有在途信息跟踪系统,精确、及时地采集运行列车的位置信息、车次和到发信息,实现班列全程自动追踪、调度和管理。

拓张版图延展触角 编织完善的供应链综合解决网络

目前,标有“China Railway Express”的集装箱正在延伸到欧洲、东盟等五大洲49个目的国,贸易目的港也随着市场扩大增至80个。这列搭载41节铁箱子的“钢铁驼队”正在悄然影响着经济发展,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发展,缩短城市之间的距离。

经过多年发展,成都国际铁路港先后开通5条海铁联运线路,7条国际性铁路通道,根据需求,不断增加已有班列的开行频率。国际班列正从成都青白江出发,由内陆朝着“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方向坚定迈出脚步。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