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十二时辰,时序分明,乐山峨边人分别拥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脱贫攻坚时辰。8月24日,记者带你探访。
子时
夜半,是今明两天的临界点,也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此时的夜已黑的纯粹 ,不少人已伴着夜色而眠,而星星村第一书记张月曦和她的队员们还醒着。
01 . 驻村工作队
星星村第一书记张月曦
张月曦是乐山市市中区人,去年7月份来到峨边,目前已驻村一年多。作为驻村工作队的一员,为了更好地了解到贫困户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她与两个驻村工作队队员在贫困户家中租下了一间小屋子,与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
夜幕降临时,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便开始讨论高山蔬菜的种植、销售和蝶舞萤飞项目等问题。每次“头脑风暴”后,她们都会写日志、周报,便于梳理工作内容。
峨边脱贫攻坚语录:
“村民的事情无小事,只要他们提出问题我们都会解决。这个过程也让我们心里很有成就感。” ──张月曦
丑时
丑是“扭”的本字,此时天地间似有一双大手,正把夜幕与白天互相扭转,人们都已在梦中时,唐医生正奔往病人的家里。
02 . 庙岗村村医
唐胜春
“叮铃铃~”“喂,哪个?”“脚杆痛?”“要得,我马上来”半夜两点钟,村里的人在酣睡,唐医生的手机却响了……
唐医生今年50岁,在庙岗村做村医已有19年。有时是小孩发烧,有时是老人摔倒,只要电话一响,唐医生就开着他的三轮车去病人家里,直到病人病情有所好转才能回家。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在弯曲的小路上,只有唐医生在前行。
村里山路多,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唐医生也不例外,偶尔晚上回不了家,就在村民家里过夜。
峨边脱贫攻坚语录:
“半夜的时候起床,我也经常要做思想斗争,特别是冬天被窝刚暖热,就要出门了。但是想想自己花一两个小时,可以换来他们下半夜的安稳,也就值了。” ──唐胜春
寅时
啼鸣的鸟划开了天空的黑,昼与夜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伴着依稀可见的光影,他们在路上前行。
03 . 约嘎村笋农
约嘎村第一书记罗长君
此时,采笋人们正背着编织袋准备上山打竹笋。暮夜下,跟随他们一起的,还有约嘎村的第一书记—罗长君。
山间的湿润空气里,弥漫着竹林淡淡的清香。大家在长途跋涉后到达山间的开阔地开始休息。罗长君在这个时候开始和大家拉起了家常,询问起了大家的生活状态以及是否遇到了哪些难题亟待解决。为了方便和村民们联系,罗长君还和每个组建了微信群。
峨边脱贫攻坚语录:
“我已经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家人,希望通过我自己的努力,能让他们的生活也可以越过越好。” ──罗长君
卯时
太阳从东方升起,第一缕晨光射穿薄雾,窗外传来了清扫大街和垃圾装卸的声音,他们是小城的唤醒者。
04 . 环卫工
鲁克阿哈
在他们中,有位垃圾装卸工作人员—鲁克阿哈。鲁克阿哈原住在新林镇麻柳村,三年前丈夫因病去世,她就独自一人带着四个孩子搬到了峨中附近。后经朋友介绍来到这家保洁公司,干起了垃圾装卸的工作。
每天早上五点半上班,鲁克阿哈需提前半小时起床提前为孩子们准备好早饭。每个月的工资加上低保,基本能满足她们一家五口的生活,经济压力也比以前小了很多。
峨边脱贫攻坚语录:
“虽然工作很脏很累,但我还是很感激这份工作,让我能够靠自己的双手养活我的孩子们,还有其他时间照顾他们。” ──鲁克阿哈
辰时
辰时,也是神话中的群龙行雨时。万物生机勃勃,毛坪村猕猴桃产业基地也迎来了新一天的忙碌
05 . 农技员
卢旭芳
作为驻毛坪猕猴桃基地农技员的卢旭芳,已经开始向村民们介绍起了猕猴桃种植的相关技术。除了基础的修枝、剪枝外,让村民们知道如何正确操作机器、也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果实品质,卢旭芳就病虫害防治等问题给村民们做了细致的理论讲解和技术指导,确保猕猴桃的各个生长阶段均按照打造绿色产品的要求来进行。
峨边脱贫攻坚语录:
“为了可以更好的向村民们传授经验,我一个月会去基地五次以上,希望大家都能早日掌握猕猴桃种植技术,将绿色产业进行到底。” ──卢旭芳
已时
隅中,也叫做日禺。此时临近中午,也是一天之内最清醒的时间。
新林镇的扶贫专干,已拿上精准扶贫的资料,走进了贫困户家中。
06 . 扶贫专干
张圆圆
张圆圆来自乐山市市中区,他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根据每个阶段 开展不同的脱贫攻坚相关工作内容。并对驻村工作队、村一级的脱贫力量进行指导。
走进扶贫对象家中,张圆圆同扶贫干部一起,开始根据之前整理过的资料,对贫困户的个别情况进行一一了解,并给他们解读扶贫政策。随后,将所有的贫困户资料进行归档、上报并办理相关扶贫政策。
峨边脱贫攻坚语录:
“每次去村上走访、帮扶的时候,看到村民们很满意,我们也非常满足。” ──张圆圆
午时
午时天地气转,日盛而落。太阳已经运行到中天,“日中为市...各得其所。”到了此时的人们或在午休,或在进食,但有个人却忙得不可开交。
07 . 脱贫致富带头人
王维利
他就是新场乡星星村2组村民王维利。王维利于2005年因交通事故导致右小腿截肢,靠着补贴度日,这让他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精神一蹶不振,整天在村里无事可做,只能到处闲逛,有些自暴自弃。
在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的帮助下,2017年,王维利开了这家农家乐,并取名为王家院子。通过村上的宣传,院子生意越来越好。2017年9月,王维利还参加了2017年“四大片区”旅游扶贫及乡村旅游重点发展区域帮扶培训班。
日子好了,王维利的精神头也足了。今后,他还计划通过承包鱼塘、参与村上“蝶舞萤飞”项目,让生活越过越好。
峨边脱贫攻坚语录:
“每天中午就是最忙的时候,也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因为现在我用自己的双手在挣钱。等这里的旅游更火了,我要再扩大点规模,争取让家里人的日子过得更好。” ──王维利
未时
未时的大地好似蒸笼,没有风、没有云,连树木都是无精打采的,没有一点生机,背峰山上的工人却干劲十足,背沙子、背石头。
08 . 背峰山工人
里赫妞妞
在这些背石头的工人里面,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位叫里赫妞妞的阿姨,她今年50岁。背峰山开发后,为了给孩子赚学费,来到这里工作,离家近,既能赚钱又能照顾读高中的孩子和家里的老人。
里赫妞妞来背峰山工作已经有3个月了,她的主要工作是背沙、背水泥、石板,远的一天要跑4趟,近的一天要跑10多趟。工作间隙时间,她会刺绣,做做手工活儿。
峨边脱贫攻坚语录:
“过年的时候,我会带着老人和孩子到这儿耍,跟他们说,这么美丽的背峰山是我们一块石头一块石头背上去修建的,我也出了一份力。” ──里赫妞妞
申时
申时夏日天长,落日看起来还有些远,搭建舞台、调试设备,梳妆、拍照、准备演出服……此时文化大篷车的演员们正忙碌着。
09 . 文化大篷车
精神扶贫
文化大篷车开展文化节目送下乡活动已有两年了,以舞蹈、音乐等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政策、移风易俗、普法工作、环境卫生。有演出的时候,早上六七点出发,有时天不亮就出发了,到了演出地点就立刻搭舞台、调设备、换服装。
演出队伍里,几乎每个人都身兼多职,最为典型的就是李军老师。他要提前联系租车、拉设备,同时他又是音响师、演员、主持人,马不停蹄地全场跑,一场下来,累得气喘吁吁。村民也会参与节目演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演他们爱看的易接受的东西。
峨边脱贫攻坚语录:
“文化大篷车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和当地的村民们一起演出。只有让老百姓们演自己的生活,才能让文化活跃起来,真正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吉克阿姿
酉时
酉时,光影西斜,日入万物皆芒枝起,暮色之下逆流而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古人认为最美好的生活方式。但是教育政策宣传队伍,又准备开启新一轮工作。
10 . 教育资助中心
徐鹏
争分夺秒,一刻也不得停歇。“我们今天去觉莫乡为觉村,那几户帮扶对象的孩子享受了我们的教育政策后去外地念大学了,可以再去看一下。”徐鹏边走边说。
为了教育资助政策能够全面覆盖到每家每户,徐鹏除了收集整理资料之外,也要去到村民家中,针对不同学段的教学政策的申请流程、申请时间、资助标准以及办理节点等问题进行讲解,并把教学政策手册、挂历等宣传资料分发到每一个村民手中,让他们全面了解教育资助政策。
峨边脱贫攻坚语录:
“我们将教育资助政策带给老百姓,让他们全面了解,不能让一户家庭出现因贫失学、因学致贫的情况。”──徐鹏
戌时
太阳已淹没在群山之后,天地一片朦胧,眼中所见,仿佛都镀上了温柔的滤镜,此时的瓦洛村院坝里,路灯明亮。
11.彝绣培训
阿赫秀芝
农忙时节,绣娘们在晚上7点后才得空学习彝绣,她们选择村里的院坝作为培训地点,凉快又宽敞。培训老师要给她们讲解关于彝绣的理论知识、针法、设计、图案、颜色搭配等专业知识。绣娘们则专心听讲,时而小声交谈。
绣娘们参加彝绣培训不缴费还能得到补助。培训老师说,只要是对彝绣感兴趣的,都可以来培训。绣娘们很高兴,因为既能学到技术谋生又能获得补助。
学成之后,有的绣娘将彝绣作品放在峨边县城的店面售卖,有的跟随文化交流,走出峨边。
峨边脱贫攻坚语录:
“我很热爱彝族刺绣,我以最大的努力把这个技艺传授给身边的妇女姐妹们” ──阿赫秀芝
亥时
夜已深,人们进入了甜甜的梦乡,整个城市都陷入了寂静,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同月光辉映,与夜色同行,守护一方安宁。
12 . 巡特警
维护治安
迎面走来几个穿着制服的男子,他们是维护治安的巡特警,手里拿着对讲机,两两一组分布在富洋酒店、嘉年华等重点地段,观察有无打架斗殴、喝酒闹事、大声喧哗等情况出现。此时,蹲点守候的巡特警则在县委县政府值守。
伴着朦胧的夜色,巡特警们开着巡逻摩托车,沿滨河路、东风新城、东风桥一线对可疑车辆、可疑人员,排查违禁物品、贩毒分子展开巡查。
峨边脱贫攻坚语录:
“有时遇到突发状况,就会熬通宵,但是看到峨边的治安越来越好,还是挺骄傲,挺有荣誉感的。” ──吕玉林
十二时辰,日复一日,昼夜交替,没有惊险曲折、波澜壮阔。帮扶干部、脱贫人物是新时代的符号,也是峨边脱贫攻坚道路上的不同风景,他们在不同的时辰里,做着同样令人敬佩的事。
在脱贫攻坚这场伟大战役中,还有千千万万个脱贫攻坚人物,他们用自己坚定的足音踏实脱贫攻坚雄宏的节拍!相信在所有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峨边不仅能够实现脱贫摘帽,一家不落,且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富裕小康,万户共荣!
袁未 谢钊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李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