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9月4日,由省国资委指导、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协办的企业内生增长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500余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党政代表齐聚,共探企业高质量内生增长之道。
作为“内生增长”理论的提出者,同时也是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保罗·罗默(Paul Romer)先生在会上发表了题为《中国企业如何实现内生增长──基于数字技术的视角》的主旨演讲,并基于四川的省情为企业如何实现内生增长支招,给出许多干货。
探索:要避免过分地在事前进行规划,去探索更多可能性
“我们要想一想未来存在哪些可能性,这才是真正能够促进内生增长的因素。”保罗·罗默认为,社会需要我们的企业、个人有更加丰富的想象力,去想象出可能存在哪些可能性,然后去尝试这种可能性。即使有的时候会失败,但这种探索、尝试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价值,能够促进内生增长。
同时他表示,当人们在探索更多的可能性的时候,会有两个比较极端的方向的战略,一是做规划,二是做框架。对此他强调,要避免过分地在事前进行规划,我们应该更多的去探索可能性。在做框架的同时候要注重“百花齐放”,尝试更多的可能性,找到最适用的方法。
协作:要放弃那些“枯萎的花朵”
一个现实情况是,很多的组织有非常大的规模和计划,基于此,企业如何才能实现快速发展?保罗·罗默表示,我们需要有一个过滤和分化的体系。他说:“如果我们要快速地实现发展,要实现这么多的可能性的话,一定要相互合作,相互的协作,并且实现共同的愿望,要抛弃那些没有办法让我们达到成功的可能性。”
回到商业的语境中,就是要运用规划和过滤两大核心要素,倾听、挑战、尝试,探索更多可能性,并且要放弃那些“枯萎的花朵”。他认为,领导人在其中需要发挥尤其重要的作用。领导人特别要学会倾听,在犯错的时候承认错误,这才是正确的选择,然后我们都会向前进步。他说,最好的规划是大而简单的,才能在更高层面上让大家相互合作、相互协作,来实现一些以前我们从来没有想到我们会实现的成就。
平衡:要思考既能够盈利又不会对社会造成伤害的创新商业模式
我们的市场体制和体系会为我们的社会产生有价值的内容,也会让企业产生有利润的内容,但是怎么样让两者和谐共生?保罗·罗默表示,这需要一定的组织结构让这两者进行一个平衡。
他认为,企业应该去思考既能够盈利又不会对社会造成伤害的一些创新的方式,而这种创新的可能更应该放到商业模式中去思考。他举例表示,谷歌创始之初并没有想到怎么赚钱,而是为想为大家创建一个搜索引擎,提供便利,他们是先把事情做成了,再来探索商业模式。他认为,不管是公共组织还是企业,或其他机构,都应该想一想商业模式的创新,为我们的社会创造一些价值。以天府国际机场为例,他表示,机场商业模式的创新比技术的创新更重要,地产的开发、周边商铺的价值挖掘、机场设施的投资管理、机场的运营等都可以被纳入商业模式的创新运用中,在盈利的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好的价值。
四川成都是中国非常开放、创新的一个城市,保罗·罗默总结表示,我们未来的可能性是非常复杂的,而且是非常令人期待,令人兴奋的,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如果我们做一点点规划,在百花齐放的过程当中有一定的过滤,并且相互合作、协作,每个人都应该要想到什么对企业好,什么对社会好,并且创新我们的商业模式,既支持社会的发展,又支持企业的发展。要创新这些商业模式,我们就可以想象一些以前从来没有想到的愿景,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