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遇上“眉山蓝”:2019,眉山请回答

2019-10-01 13:49: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眉山“红妆素裹”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欢庆时刻,并向祖国献上贺礼──2019,眉山请回答! 

七十年峥嵘岁月,七十载艰苦奋斗,东坡故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放眼70年,眉山巨变!

1949年12月,眉山解放;1997年,设立眉山地区;2000年,眉山撤区设市;2019年,眉山飞速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2亿,1979年突破5亿,1997年突破100亿,2010年突破500亿,2015年突破1000亿,2018年达到1256.02亿...70年,眉山经济总量扩大了1000倍。

新中国成立之初,眉山农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近85%,工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仅8%左右。改革开放尤其是建区设市后,眉山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和服务业,到2018年底,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优化为14.8:44.2:41.0。

新中国成立之初,眉山城只有“九街十八巷”。民间关于当时眉山城的大小有一种说法叫“三里三”,即眉山城的长度只有3.3里。改革开放后,眉山城市规模扩展速度加快,特别是2000年眉山撤区设市以后,城市规模快速扩展。如今的眉山,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超过6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2万人,建成区市政道路1028.71万平方米,公园面积351公顷。

新中国成立之初,眉山境内公路总里程约166公里,从眉山到成都要一天的时间。建区设市后,眉山公路建设开启跨越式发展模式,成乐高速、遂资眉高速、成赤高速等先后建成。从眉山出发,乘坐高铁,30分钟可以到成都。高速、高铁、航空的立体交通,拉近了眉山与世界的距离。截至2018年底,眉山市公路通车里程793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02公里,等级公路6511公里。

70年砥砺前行,70年眉山巨变!

2019,眉山,请回答!

东坡区老大哥“老”当益壮,奋力前行。

东坡区农业基础作用不断加强,工业主导地位迅速提升,服务业对经济社会的支撑效应日益突出,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交通邮电、交通运输发展成就斐然,综合运输网络四通八达。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逐步形成,科教文卫事业不断发展,逐步完善,居民收入增加,社会保障逐步提高,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70年的风雨兼程,东坡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70岁的杨玉斌感慨道:“过去种植都用人力、最原始的方法,现在农业发展机械化,效率大大提高;过去只有逢年过节才能‘打牙祭’,现在根本不愁吃。现在创文、创卫、创森工作正在东坡区如火如荼地开展,群众生活质量提高了,环境变美了,市民的素质也提高了。”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眉山城区远没有今天这么繁华。” 担任过岷江村党支部书记、崇礼镇副镇长、崇礼镇司法所长的刘克超说,当时到城区只能步行,后来有了汽车,修建了岷江一桥,群众出行变得越来越方便,而原来的老旧房也变成了高楼大厦。

彭山区小哥哥“后”起之秀,厚积薄发。

2004年彭山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6825元,到2018年攀升至34654元,增长了4倍,年均增长11.4%。收入的快速增长为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了条件。据数据显示,2018年,彭山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549元,是2003年的2.4倍。年均增长率增长8.5%。一连串的数据背后,是彭山34万热血儿女的努力。十八大以来,“四步机制,三方受益”土地流转经验被写入《土地承包法》意见,“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改革经验全省推广,“党群互联屋”全天候服务群众工作经验被中央改革办专题刊发,成为世界500强企业除成都外落户最多的区县。彭山正以开放之姿拥抱世界,用高质量发展迎接未来。

受到家乡发展的感召,在西藏创业的祝万华决定回乡投资果品深加工项目。在回乡调研的几天时间里,令他惊喜的,不仅是彭山乡村振兴的发展劲头,还有政务事项办理的速度与温度。“原来需要跑很多繁琐的手续,现在通过网上申办简单快捷,让我意想不到……”

“每隔一天,就会往成都的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发一车20吨化学品,从厂区到位于成都的下游企业,一个小时可达。” 成眉新能源新材料园区企业四川和晟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公司是跟着下游企业中电熊猫来的四川,为了减少流通成本,公司四处寻找合适之地,最终被彭山的成眉新能源新材料园区所吸引。

“命中只有三角(gě)米,走遍天下不满升。” “兜兜来兜兜待,没得兜兜干(吃)酸菜。”……这些彭山人曾经挂在嘴边的民谚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时代的进步逐渐退出属于它们的历史舞台。

丹棱县小姐姐摒弃“娇羞”,爱上“戎装”。

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丹棱县工业快速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的巨变。改革开放初期,丹棱齿轮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到九十年代机械齿轮行业发展到一个高潮,被称为“两个三分之一”: 全县财政收入中,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于齿轮企业;全国摩托车齿轮中,三分之一来自于丹棱齿轮。到2019年,丹棱县共有工业企业248家,是1949年的61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家;工业总产值将达60亿元,是1949年的8100多倍。以大雅文化为核心丹棱的旅游业高位起步,结合获得国家级地理标志示范样板的桔橙产业,打造“朴质原乡”的乡村旅游,“幸福古村”保护性开发取得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18中国农民丰收节100个特色村庄、全国第一批绿色村庄、全省第一批最美古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历史村镇的未来”国际会议参观点之一。

“依靠种柑子(柑橘),我们家现在有宝马(汽车),有大众(汽车),有面包车,以前简直不敢想哟!”丹棱双桥镇梅湾村果农提起自家的变化,笑得合不拢嘴。

“现在我们梅湾村在政府的号召下,相当不错。现在走到梅湾,空气好的很,走进每家每户的庭院都种了花花草草。十几年前,我们家很穷很穷,哪里还想着整这些哦(整治农村环境)!现在跟以前来说(比),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变化非常大!我们梅湾村现在基本家家户户都有车。”梅湾村村民对现在的幸福生活心存感恩。

仁寿县大姐姐脱胎换骨,大美初现。

“汽车跳,仁寿到”,以前曾有人用这个词来形容仁寿的交通状况。如今,世界上最长的城市中轴线──180米宽的天府仁寿大道建成通车被评为2018四川十大经济影响力事件。已建成城市湿地公园、中央水体公园等14个公园,建设面积3464亩。今年启动城市会客厅、长平水街等7个公园建设,规划建设龙潭河、龙泊等10个公园!将实现城在园中!仁寿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大力发展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建成食品孵化园,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百亿产业集群已出具规模,正朝着全省农业强县示范县迈进。

“以前仁寿到成都的路很烂,现在天府大道、快速通道都通了,很方便。现在有湿地公园、中央公园、水体公园,还有中铁、汇金广场几个大型的休闲场所,购物也很方便,永辉超市、国贸,几个大型的超市都在仁寿建立起来了。”仁寿市民侯先生满脸自豪。

  “以前我们没有来城里面住过,只有逛集市的时候才会来,现在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人来人往,我们也在城里买了房子,城市交通也很便利,到了70岁还可以免费坐公交,这社会太好了。”70多岁的廖奶奶高兴地表示。

洪雅县大哥哥镞砺括羽,日就月将。

70年来,洪雅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一地三区”建设目标稳步推进,如今的洪雅青山依旧绿水长流,高楼拔地而起,道路内通外畅,洪雅这颗绿海明珠已璀璨如星。洪雅的经济规模不断壮大,综合实力与日俱增,人均生产总值从1949年80元增加到2018年38006元,年均增长9.7%。近年来,立足资源优势,洪雅县以建设国际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统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展以康养度假旅游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洪雅路径,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想身体好,常往洪雅跑”日益响亮。2018年,洪雅县成功入围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今年,洪雅将举全县之力,积极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

“过去很多年,七里坪曾因山高路远,是洪雅县出了名的偏远之地。”洪雅县七里坪村民对如今的生活变化感慨颇深,“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七里坪开始从农林业向旅游业转变,我们的生活一下子就发生了转变。”

“这片青山绿水是老一辈林场人给打造出来的,我们现在打造的‘洪雅森林博物馆’其中一个主题就是要弘扬林场精神。”洪雅玉屏山旅游公司副总巫炳松对这片由早年林场改造而成的玉屏山景区,有着别样的情怀。

青神县小幺妹温婉宁静,摇身素衣变银装。

1949年12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青神,这一天成为青神辉煌70年的历史起点。“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昔日的西南小县正以昂首阔步的姿态走向繁荣富强。如今的青神,交通便捷前所未有,从“四塞之固”到“四通八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从破旧落后到生态宜居;商品市场日趋繁荣,从计划供应到物阜民丰;教育卫生显著进步,人民共享美好生活;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从“一穷二白”到“节节攀升”;昂首挺起工业脊梁,从“几乎为零”到工业强县;现代农业长足发展,从传统耕耘到产业带动;第三产业欣欣向荣,重要领域蓬勃发展,尤其是青神竹编文化,其底蕴深厚,几十年来的发展,青神竹编走过了低档、中档到高档、精档之路,从普通的生活工具演变为艺术品,并畅销海内外。2019年9月,国际(眉山)竹产业交易博览会在青神举办,' 中国竹编艺术之乡' 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几十年前,从青神县城所在地城厢镇通往其他乡镇的都是民间小路,只能通行鸡公车。因受交通的制约,农民的农副产品只有靠肩挑背磨到附近集市上卖,卖不出去的只能弃于荒山野岭。”青神市民回忆往昔,不禁感慨,“现在好了,100%的村、100%的社通了水泥路,90%以上的农户水泥路修到家门前,小车可以开进自己院坝。”

“街道非常狭窄,主街平均宽度不足10米,小巷平均宽度不足4米,居民房屋大都是民国初修建的十分破旧的瓦房和草房,几乎没有一处楼房。现在,街道宽敞明亮,财富中心、城市之星、万景中岩广场,有了浓郁的现代化城市气息,不比大都市差!”青神市民谈起市区建设,止不住地点赞。

眉山天府新区小弟初生牛犊不怕虎,叫好又叫座。

2014年10月,天府新区获批成为国家级新区,眉山有94平方公里进入核心区。2017年11月,眉山提出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环天府新区经济带”。这是一个新的区域,在70年的新中国奋斗史中仅占据了短短的五年。但这五年,依旧成绩斐然;未来,必将日新月异!

2018年,眉山天府新区GDP实现123.8亿元、增速1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7.6亿元,增速33.3%,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今年上半年,GDP实现81.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2.7亿元,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奋力打造开放创新引领区、成眉同城突破区、绿色生态样板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美好生活示范区,取得了显著成效。

70年来

勤劳智慧的眉山儿女

齐心协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绘出了一幅慷慨激昂

波澜壮阔的眉山画卷

70年来

破茧成蝶的东坡故里

经济发展量质齐升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谱写了一曲无愧时代

无愧人民的壮丽凯歌

2019,请回答!

2020,请期待!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妍 

(素材来源:眉山网、眉山日报、大美仁寿、麻辣社区等综合网络、彭山县委宣传部、丹棱县委宣传部、青神县委宣传部、洪雅县委宣传部、眉山天府新区管委会)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