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之际,向张富清坚守初心、不忘本色的先进事迹学习倡导正在铺开,老英雄的人格魅力和榜样力量值得当今社会继承和弘扬。不同的地域,相同的坚持,在绵竹市绵远镇吉兆村,也有一位像张富清一样的老革命。
初见时,他一身蓝布短衫,胸前挂着军功章,历经沧桑的眼里,依然神采奕奕,仿佛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落座时,虽已耄耋之年,却依然保持着军人的风度。他就是绵竹市绵远镇老党员,陈贵章,今已90岁高龄,党龄67年。
陈贵章在绵竹市绵远镇讲党课
“最让我自豪的,就是参了军入了党”
1951年5月,22岁的陈贵章正值青春,意气风发,在祖国的号召下,报名参加了抗美援朝,成为了一名志愿军。1952年7月,陈贵章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60多年过去了,老人依然记得战争的残酷场景。在炮火连天的岁月里,每天面对的都是炸弹横飞、战友牺牲、亲人分离,是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一腔热血,支撑着陈贵章坚持下去,不忘参军的初心,不忘作为一名军人的责任。困了,就在野外和衣而眠;渴了,就在小沟边随便喝点;饿了,就吃点高粱、面粉;敌人来了,拿起枪杆子立刻准备就位。这,是当时战争的常态。
“刚上战场时,看到枪林弹雨的残酷场面,内心还是害怕,但是看到战友的勇往直前,不怕牺牲,自己也充满勇气,奋勇杀敌。”说话间,老人的记忆仿佛又回到了那段岁月,眼睛里沁出泪花。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陈贵章在平壤的3年带回了4枚军功章。
“没什么技术,只能干点体力活,为国家建设做点贡献”
1955年,陈贵章自愿申请转到特招兵团,参加铁路修建,成为了一名工程爆破工兵。
“没什么技术,只能干点体力活,为国家建设做点贡献。”老人笑了笑说。然而,爆破工兵,并非“干点体力活”那么简单,随时面临的都是死亡的危险。
在特招兵团期间,陈贵章先后辗转江西、江苏等多个省市,修建铁路,填放炸药,进行爆破,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想要开山辟路,爆破工作的危险性可想而知。
从生死中走过的陈贵章,也许文化水平并不高,但他却用行动诠释了作为一名军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
“不忘入党初心,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958年3月,陈贵章退伍后,组织为其安排了工作,但他却没有听从安排,而是选择了返回故乡,当一个农民。他多次以“自己文化低,害怕耽误国家发展”“家里还有一个母亲和弟弟需要照顾”为由,放弃了优越安置,选择回到农村老家。
回到农村的陈贵章,平时在村里义务为村民当政策宣传员,帮助村民解决问题。“不忘入党初心,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当组织需要时,他依然是那个走在前列的人。
“能用自己的爆破技术,为家乡建设贡献一点力量,特别高兴。”绵竹市汉旺镇修建铁路,陈贵章知道消息后,自愿申请加入了铁路爆破工程队。
老人说,无论自己在哪里,做什么工作,都会时刻牢记作为一名军人、党员的责任,更会时刻记得自己的入党初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