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伟:但将丹心照甘洛

2019-10-31 17:43: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今年冬天再也不用担心吃水问题了。”甘洛县石海乡则俄村木卡尔嘎高兴地说,“黄书记来咱们村后,将山泉水引到每家每户家门口,枯水期的时候,村里300多人再也不用走几公里远去挑水吃了”。

村民口中的黄书记叫黄德伟,来自绵竹市卫计执法监督大队。2016年9月,黄德伟踏上援彝之路,担任甘洛县卫健局局长助理兼石海乡则俄村第一书记,一待就是三年。虽然两年可以轮换,但看着日益变好的甘洛,黄德伟选择留在脱贫攻坚一线和战友们一起继续拼搏。

无私奉献 倾力服务卫生事业

“作为一名卫计系统党员干部,怎样更好地发挥自身业务专长服务最需要的人,是我选择到甘洛的初心。”黄德伟说。

到甘洛后,黄德伟主动向局班子请教,深入到县人民医院,中彝医院等12个基层卫生院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当发现甘洛医疗卫生事业存在“任务重、底子弱、观念旧”的现状时,他积极向帮扶指挥部、绵甘两地卫健局领导汇报,商讨帮扶对策,制定帮扶方案,确定帮扶重点,填补县级医疗空白与短板,提升县乡两级医疗服务水平和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分级诊疗。

“在黄德伟的倾情付出下,医院重症医学科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不仅解决了甘洛县境内危急重症患者长途转院救治的难题,还提升了整个医院危重疑难患者的救治水平。从建科至今,已救治危急重症患者967人,挽救了几十名濒临死亡的患者。”甘洛县人民医院院长莫色俄乙说,“重症监护科的成立,使医院的综合实力得到大幅提升,降低了重症病人外传率,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在黄助理的协调下,绵竹市投入100万元帮助镇中心卫生院进行科室规范化改造。现在,医院新建了妇科、康复科等科室,同时还组织编制了基层医疗机构管理、院感、护理等手册,实现基层医院规范化管理。”斯觉镇中心卫生院罗宵说,“卫生院地处甘洛县东南部,山高路远,以前医疗资源有限,很多彝族同胞生病后只能接受简单的治疗,自从对口帮扶、‘传帮带’以来,卫生院在软硬件建设上得到了跨越式提升。日常带教医护人员、新科室的建立,使卫生院的业务水平不断提升,卡沙沙、卡沙沙。”

斯觉镇70岁的沙依大妈患高血压20余年,体验到由分级诊疗政策带来的优质医疗服务时,她感激地说:“我的孩子外出打工,我10年没有去县城的医院了,今天在家门口就看到你们城里的专家,真的太好了!”

无怨无悔 情系彝区山村发展

“共产党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2017年4月,黄德伟接受新的任务──挂职石海乡则俄村第一书记。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他很快转换角色,投入新的工作。

黄德伟坚持进村入户开展调查,详细了解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摸清村情民意,弄清村民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走访,黄德伟了解到,尔库组因为水源点水量小,无法保证全组正常饮水。经过努力,最终争取到了甘洛县水务局专项资金30万元,彻底解决了尔库组的饮水问题。

在产业发展中,黄德伟广泛征求村情民意,会同村组干部制定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确定以户为单位,养殖特色肉鹅。他还鼓励富余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双管齐下增加收入。全村6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技能培训,累计赴广东佛山、浙江、成都等地务工98人。2018年12月,顺利通过省州脱贫验收。

“是黄书记三番五次到家里动员儿子儿媳参加农民夜校培训,现在他们被介绍到浙江玩具厂打工,家里发展肉鹅养殖,现在年经济收入是往年的好几倍,房子也从原来的80平方米的土胚房搬进了20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房。”建档立卡贫困户瓦果木加子说。

“但将丹心照甘洛。”黄德伟说,自己将用实际行动在援建的路上继续前行。

刘莉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卢成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