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军民共创双拥城 蓄势扬帆再起

2019-11-09 15:12: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双拥共建根深叶茂硕果累累,酒乡画城军民谱写鱼水深情。在绵竹这片土地上,时时有子弟兵支援地方建设的身影,处处涌动着老百姓的浓浓拥军情。从平坦的南部沃野到奇峻的北部山区,在青山绿水的秀美画卷里,映照着绵竹双拥工作创新实践之路。在绵竹,全市军民正齐心协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唱响一曲党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时代双拥赞歌。
 
近年来,绵竹军地双方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的基础上,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双拥工作的新要求,使双拥工作常做常新,与时俱进。尤其是2008年地震,军地双方在大灾面前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共克时艰,谱写了新时期双拥工作新篇章。
 
 
强化双拥基础建设 全面筑牢工作根基
 
双拥是一部熔铸着军魂和民情的系统工程,需要军民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完善的组织制度。
 
绵竹军地双方始终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事关全局、涉及长远的大事来抓,把双拥工作列入绵竹市委、市政府和军队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绵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部队群众工作的首要任务。
 
加强双拥机构建设。及时调整优化双拥工作机构和制度机制,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各双拥工作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了重要工作有领导决策,重大问题有领导过问,重大活动有领导参加的工作格局,保证了双拥活动的蓬勃开展。
 
完善双拥制度机制。建立健全双拥工作区域协调、小组成员单位会商和工作情况通报机制,健全党委议军会、领导小组全会、双拥联席会议、军地合署办公、走访慰问、督导检查等制度,促进工作规范运行、顺畅高效。积极推进落实军人抚恤优待、伤残抚恤管理、优待对象医疗保障、军休干部移交安置、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等政策规定,加大双拥政策法规建设力度。加强退役士兵安置和权益保障,强化拥军优属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推动军人享受更多公共服务优待。组织走访慰问在乡老复员军人、残疾军人、烈属等重点优抚对象,及时救助特困退役军人,有力推动双拥工作发展步伐,促使双拥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常规化。
 
加强双拥科学指导。充分发挥双拥工作的桥梁和平台作用,围绕促进军地共同发展,把双拥着力点放在军地关注的热点难点上,加强军地在完善地方建设、服务地方社会、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合作,增强双拥工作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军事效益。
 
夯实宣传教育阵地 创建氛围日益浓厚
 
一直以来,绵竹始终坚持把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放在重要位置,纳入爱国主义教育和全民教育总体规划,建立起覆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学校、社会、家庭的全方位、多层次全民双拥国防教育体系,并着眼于营造浓厚双拥氛围、打牢军民融合发展思想基础,大力弘扬双拥文化,使双拥工作成为绵竹城市精神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开创出军民一心携手共创双拥的良好局面。
 
把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绵竹四大班子领导坚持过“军事日”的传统基础上,每年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参与“军事日”培训人数近百人,民兵、预备役人员每年定期接受国防双拥教育培训达95%以上;41所学校把国防双拥教育纳入教学计划,4万余名在校学生受教育面达100%,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青年民兵和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和国防意识。
 
建立国防教育双拥宣传阵地。绵竹采取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帮互助形式,大力宣传双拥工作成果,并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等时机,采取辅导宣讲、文艺创演、军营开放、缅怀革命先烈、参观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举办形势报告等形式,因地制宜开展双拥宣传和国防教育。基本做到有规范的国防教育基地,交通要道有固定的宣传标牌和社区街道有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橱窗。
 
双拥工作扎实有效 军民共建成效明显
 
绵竹双拥工作坚持“以活动促提升,以共建推融合”的方式,不断创新双拥工作内容,提升双拥共建水平。
 
建立健全基层阵地。结合今年机构改革,按照“五有”要求,3月初绵竹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挂牌运行,5月底21个乡(镇)、203个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成基础设施达标、制度流程完善、服务管理规范的退役军人服务场所,确保退役军人服务工作有人干、活动有场地、诉求有渠道、解惑有平台。
 
军民共建形式多样。各级各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双拥文化活动,广大军民在享受文化的同时受到启迪教育。2015年以来,共组织开展知识竞赛、慰问演出20余场次,书写宣传标语1.6万余幅,组织宣传稿件800多篇,发送宣传画册2万多份,并录制双拥专题汇报片,促进双拥意识深入人心,进一步形成了爱国拥军、为民奉献的良好风尚。
 
支持部队基础设施建设。绵竹市委议军会议研究解决各项驻军困难,2015年以来为驻绵部队减免各类经费48万元,补助官兵生活经费30万元,投入250万元支援部队基础设施建设,为驻绵部队解除后顾之忧,提供良好的工作、训练和生活环境。
 
开展军人优先服务活动。车站、医院、银行、政务服务中心窗口等均开设军人优先窗口,公共收费停车场所设有军车免费停放标志,签订“为军人优先服务协议”,让军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优先服务。为驻绵武警部队解难题、办实事,开通“医疗绿色通道”,方便官兵就医。
 
政策法规落到实处 双拥工作健康发展
 
近年来,绵竹认真执行党和国家优抚安置政策,依法维护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并坚持把军队转业干部、随军家属、退役士兵、军人子女入学和军队退休干部工作融入绵竹建设,作为支持部队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做,推进双拥政策全面落实。
 
全面落实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政策。2015年以来,按照政策规定及时调整定补标准,通过金融机构及时足额为优抚对象发放定期抚恤补助金1亿余元。
 
妥善解决优抚对象“三难”问题。广泛开展“关爱功臣”、“双拥在基层”等互动活动,及时为困难企业军转干部解困,保障基本生活;全面建立优抚对象医疗资金保障制度,为1900余名重点优抚对象统一办理医疗保险,补助医疗费用100余万元。
 
落实优待政策,维护军属荣誉。绵竹每年按照规定落实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政策,不断提高优待金补助标准,优待面达100%。2015年以来,财政共兑现优待金3700万元;调整提高绵竹籍现役军人立功受奖奖励金标准,为160名现役军人及时兑现奖励近9万余元;为部队输送新兵1260名,扎实完成了兵员征集任务。
 
全面完善退役士兵和军转、军休干部安置保障机制。2015年以来,绵竹认真落实中省市退役士兵安置政策,共接受安置退役士兵1073名,为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及时发放一次性地方经济补助2233.95万元,对符合安置工作条件的及时落实工作岗位;同时依托当地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机构,积极开展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工作;积极做好24名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为1名随调家属进行货币化安置;全面落实好军队离退休干部政治、生活、医疗待遇。
 
军政军民关系融洽 军地互助稳定发展
 
“改革不忘拥军,发展更重拥军”。绵竹积极开展军地互办实事,军警民共建共育,把有利于军民融合、有利于军民一致、有利于军民一体贯穿双拥工作全过程。实现了军地协调发展和“共建共享、互利共赢”军民融合的良好局面。
 
拥军优属扎实有效。绵竹将驻军子女入学入托纳入常规招生计划,同时积极安置随军家属,2019年随军家属未就业生活补助标准达480元/月/人,较好地解决了随军家属的社会保障问题;每年投入300余万元在“八一”、春节等重要节日走访慰问驻绵部队官兵和优抚对象;军地互相尊重,军政军民关系融洽。绵竹市委、市政府以实际行动积极支持部队建设,拥军氛围浓厚、工作扎实有效。
 
拥政爱民成果显著。驻绵部队官兵积极发挥自身长处积极投身地方建设。绵竹市人武部积极参加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法治创建等活动,促进拥政爱民各项活动广泛开展;同时,驻绵部队还积极与驻地乡镇、部门结成60个双拥共建对子,积极开展双拥共建活动;积极参加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建设,扶贫结对249个,献爱心捐款34.6万元,捐物6.3万件套;出色地完成抢险救灾等各种急难险重任务,共计出动8277人,抢救群众733人,抢救财产价值555万元。绵竹军民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团结协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携手共进,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军地共建的华美乐章。
 
一方热土,哺育璀璨军星。曾经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并连续六届保持全省双拥模范城称号。绵竹,走出许多军人楷模,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奉献自己的青春。绵竹,有许多退役军人,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绵竹,更有众多驻绵子弟兵守护绵竹安宁,助力绵竹发展。他们,是军地融合发展的力量,更是绵竹双拥工作心之所系的动力。鱼水情深的军政军民关系,硕果累累的军民共建,必将为“工业强市、文旅名城、美丽家园”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王勇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卢成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