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1月19日 ,纪念故宫文物南迁乐山80周年活动开幕之际,功侔鲁壁──战争背景下的文物迁徙和保护学术研讨会在乐山市中心城区举行。围绕故宫文物南迁话题,海峡两岸专家学者相互探讨、友好交流,共同缅怀这次人类文物保护史上的文化长征和典守壮举。
据了解,今年是故宫文物南迁86周年暨故宫文物南迁乐山80周年。中国故宫文物南迁,堪称世界文明史上文物迁徙数量最多、行程最远、范围最广、历时最长、投入人财物力最巨的文物迁徙与保护行动。期间,作为中华文化与文脉承载的一万六千多箱、逾百万件文物珍藏流离颠沛至乐山存藏八载,无一损毁遗失,全部完璧东归。
故宫人与乐山人民不畏艰难险阻,精心捍卫民族文化瑰宝,谱写了一曲参与文化抗战、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壮丽史诗。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题写“功侔鲁壁”,赞誉护宝之功堪比孔子后人在夹壁里藏书、让孔子思想得以流传的功绩。
海峡两岸,同文同宗,一脉相承。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众多国宝,当年曾在乐山完好保存八年,成为密切两岸同胞亲情与文化连结的又一纽带。研讨会现场,两岸专家学者围绕故宫文物南迁做主题演讲,回顾历史、展示文化,弘扬典守精神,延续民族文化根脉。
“开展故宫文物南迁乐山80周年纪念活动,就是要通过回顾历史、展示文化,唤醒两岸民众对乐山安谷、峨眉典守文物的共同记忆。”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袁明表示,希望通过两岸各位专家学者共同研讨,推动“战时故宫”文化在两岸广为传播,让故宫文物南迁的记忆“活”起来,让保护中华文脉的历史“活”起来,让故宫文物南迁的未来“活”起来。
近年来,乐山牢固树立文化自信,全面展开“战时故宫”发掘、整理、保护、研究等工作,相继建成了乐山“战时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组建了乐山故宫文物南迁研究院,组织了故宫文物南迁“三路”沿线重点城市遗址考察调查,形成了“战时故宫”文物南迁遗址调查报告,并对易祠、顺河场货栈、欧阳道达旧居、尹焕章旧居、梁廷炜旧居等南迁遗存遗址开展抢救性修缮保护,让故宫文物南迁遗址的“一砖一瓦”得到了有效保护,让“战时故宫”这段历史记忆和文化脉络得到了有效传承。
乐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彤表示,乐山将以纪念故宫文物南迁乐山80周年为契机,深化与故宫博物院、故宫研究院等单位的全方位务实合作,加快打造故宫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示范地,让故宫文物南迁之旅全面“活”起来,进一步让“故宫文化”“故宫精神”发扬光大。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李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