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关于养老服务有何建议?这份文件等你来提意见

2019-11-20 08:21:00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从省民政厅了解到,我省正在公开征求《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小锦梳理看到,意见稿提出要实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工程、机构养老服务提档升级工程、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工程、养老服务功能拓展工程、养老服务消费促进工程、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综合监管能力提升工程等7大重点工程,力争到2022年,全面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将四川打造成西部养老服务高地、全国养老服务示范省。

》》》实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工程

意见稿提出,要增强家庭照护能力,建立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机制;探索建立家庭喘息服务机制,对长期需要由家庭成员居家照护的失能、失智、残疾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临时性替代照护服务,减轻家庭成员照护负担;出台老年人康复辅助器具租赁办法,设立配置维护(租赁)服务站点。

要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效益,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纳入城乡社区治理重要内容;尊重居民意愿,统筹推进老旧住宅加装电梯和社区配备助行设备等无障碍设施改造;结合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底前,对特困供养人员、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

支持养老机构设立“家庭照护床位”,将专业化服务延伸到家庭,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巡访、康复护理、生活照料、安宁疗护等专业养老服务。支持各地引入餐饮企业、养老机构、社会组织,采取建设“中央厨房”、“社区食堂”等多种形式,建立配餐、送餐体系,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

全面建立县(市、区)组织领导、乡镇(街道)统筹协调、村居(社区)具体实施的居家社区探访制度,推广“养老服务顾问”模式,发挥供需对接、服务引导等作用;积极推广“学生社区志愿服务计入‘第二课堂’成绩单和评先评优”、“时间银行”等做法,鼓励开展志愿服务和互助养老,实现区域内老年人精准帮扶、就近养老。

要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到2022年,全省力争所有街道和有条件的乡镇至少建有1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到90%以上,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达到100%,基本建成居家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实施机构养老服务提档升级工程

意见稿提出,要加强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养老机构,改造提升一批养老机构,持续推进公办养老机构适老化改造和消防安全达标。到2022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0%,80%以上的养老机构达到《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国家标准。

要促进养老机构多元化发展,公办养老机构在满足兜底保障需求基础上,优先为经济困难的失能失智老年人、残疾老年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低偿托养服务,逐步为社会老年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稳步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具备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全部实行社会化运营或探索改制为国有养老服务企业,新建城市公办养老机构均实行社会化运营;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面向中等收入家庭的普惠养老机构。到2022年,养老机构社会化运营的床位不低于60%。

》》》实施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工程

意见稿明确,要加强农村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将补齐农村养老基础设施短板、提升乡镇养老院(敬老院)建设标准纳入脱贫攻坚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加快构建“1+N”农村公办养老服务联合体(1个县级养老服务中心,N个区域性养老服务机构),逐步将县级养老服务中心和区域性养老服务机构收归县级直管,探索将乡镇敬老院收归县级直管。到2022年,每个县至少建有一所以农村特困失能、残疾老年人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

要完善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救助保护机制,建立独居、失能、贫困、高龄等特殊困难留守老年人关爱台账,相关部门按职责实施关爱救助;发挥村民自治互助作用,鼓励有条件的村在履行民主程序的基础上,可采取发放老年福利金、提高本村老年人集体利益分红额度等方式,提高老年人收入;支持农村老年协会等服务组织组建志愿者队伍。到2022年,全面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关爱服务体系。

》》》实施养老服务功能拓展工程

在养老服务功能拓展工程方面,意见稿提出要增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统筹实施养老设施专项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支持乡镇卫生院和养老院“两院一体”发展;将养老机构内设的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按规定纳入医保定点机构协议管理;鼓励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组建医疗养老联合体,采取一对多、多对一等形式,深度开展健康预防、生活照料、疾病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医养康养一体化服务;大力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做实做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快推进家庭病床服务。到2022年,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比例超过50%,养老机构和协议合作的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开通双向转介绿色通道,所有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同时,要提升智慧养老服务水平,建设省、市、县三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汇聚线上线下资源,支持企业或社会组织为老年人提供“点菜式”就近便捷养老服务;打造一批“智慧养老院”和“智慧养老社区”;积极创建智慧健康养老试点示范,促进信息技术和智能产品的推广应用。到2022年,统一规范、互联互通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全省范围全覆盖,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有1个智慧养老院或1个智慧养老社区。

要推动老年教育发展,实施老年大学建设和提升行动,探索养教结合新模式,优先发展社区老年教育,引导老年人老有所学;建设四川老年教育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利用新媒体开展网上远程授课。到2022年,建成城乡一体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三级社区老年教育办学网络,100%的市、县级建有本级老年中心校,50%的乡镇(街道)建有老年学校,30%的行政村(居委会)建有老年学习点。

》》》实施养老服务消费促进工程

意见稿提出,要增强养老服务支付能力,进一步完善贫困和低收入家庭老年人救助机制,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的兜底保障作用;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扩面,整合各类补贴,集中补贴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费用。到2022年,建立完善我省长期照护服务项目、服务标准、质量评价等规范,建立健全以解决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问题为重点、相关保险和福利救助相衔接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

同时,发挥商业保险保障作用,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创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设计,开发老年人意外伤害险、老年人旅游险等符合老年人特点的险种,科学厘定费率。

还要促进老年人消费增长,鼓励支持企业研发生产可穿戴、便携式监测、居家养老监护等智能养老设备以及适合老年人的日用品、食品、保健品、服饰等产品用品,打造老年用品市场(展示体验场所)。发展适老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培育做大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区。到2022年,全省康复辅助器具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00亿元,每个市州开办1个老年用品市场(展示体验场所)。

》》》实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建设养老服务人才队伍,要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类职业培训,鼓励各类院校设置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或开设相关课程。推进校企合作模式,建立完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双向培养机制;鼓励志愿者开展为老服务,培育壮大全省老年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发挥基层老年协会、老年大学作用,积极开展助老爱老活动。到2022年,全省培养培训200名养老师资、2000名养老院院长、20000名养老护理员,每个市州培育1个养老实训基地,每千名老年人配备1名社会工作者,每百张养老机构床位配备1名社会工作者。

要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待遇和职业认同感,建立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入职补贴、养老护理员从业年限补贴、就业见习补贴等制度。对连续在同一养老机构从事护理岗位满3年的护理员,择优给予从业补贴。

》》》实施综合监管能力提升工程

意见稿提出,要建立综合监管机制,加快建立养老服务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养老服务组织或机构实施“红黑名单”管理;推动建立第三方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机制,培育一批专业评估机构和社会组织;实施养老机构消防安全达标工程,将单体建筑100张及以上床位的养老机构纳入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并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并严厉整治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乱象;严禁在养老机构内开展保健品推销活动。

同时,要加强统计监测和信息公开,建立养老服务监测分析与发展评价机制,完善养老服务统计分类标准,利用大数据加强统计监测工作。2019年底前,市、县政府分级公开本区域养老服务扶持政策、项目清单、服务标准、供需信息和投资指南。

对这份意见稿有任何意见或建议的市民,可从即日起至2019年12月13日通过以下渠道书面反馈:

1.电子邮件:3592197549@qq.com

2.邮寄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东大街芷泉段15号 四川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邮政编码:610061)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缪梦羽 编辑 曾书睿 校对 常莉娟 审核 王晋升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