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希望、凝聚着浙江人民深情厚谊的450万株安吉“白叶一号”茶苗现已全部在青川土地上生根发芽,通过精心管护,长势喜人,成活率达到95%以上。1517亩茶园投产后,将带动9个乡镇18个村663户2084人(含贫困村1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512户1544人)通过流转土地收租金、就地务工挣薪金、茶苗折资得股金、委托经营拿酬金、集体收益分现金的“五金”增收机制实现增收致富,吴兴-青川正续写“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新故事。
聚焦聚力高效推进项目落实
强化组织领导,三级书记抓落实。成立由县委书记、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县级有关职能部门、项目实施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1名分管县领导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项目所在乡镇和村分别成立了以乡镇党委书记和村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项目工作专班,形成了县乡村三级书记抓落实,层层压实责任、层层落实责任的工作格局。
强化统筹协调,“三诊”机制解难题。建立一名县领导主抓、一套班子落实、一个实施方案推进的“三个一”工作机制,领导小组定期会商,对重点工作实行一周一调研“问诊”、半月一分析“会诊”、一月一总结“确诊”,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
强化督促检查,“三考”督办激活力。制定《“白叶一号”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将具体工作任务细化落实到农业、水务、国土、扶贫等12个县级部门和9个乡镇,按照“责任制+清单制”方式将工作任务明确到天,将责任落实到人。实行一月一督导、一季一通报、一年一考核,通过倒排工期、进度督查、阶段报告、质量评价等方式,强化过程管控、激发工作活力。
高标准高质量做好种植管护
深查细研夯实基础。青川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专家工作组,组织农业、水务、环保、气象等方面的专家全覆盖跟踪调查,对海拔、气候、土质、水质、日照等定期进行综合研判,为茶园基础配套、差苗管护提供基础数据。积极配合国扶办和浙江技术专家对“白叶一号”茶园定期进行严格考察,对茶面长势定期进行对比分析,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逐一解决管护中的各类问题,补齐各项基础短板,完善茶园功能配套。
强化培训规范种植。将技术培训作为“白叶一号”种植的关键性、先导性工程,选派10名农业技术人员和基地村干部到安吉县进行专题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中茶所、浙江技术专家和黄杜村技术人员亲临现场指导项目实施。同时,青川县将“白叶一号”种植、管护技术培训纳入了农民夜校学习重要内容,为项目村农户至少培训出1名技术明白人,有效保障了茶叶规范化栽植和高成活率。
精准施策精细管护。按照“政府投资建基础、企业(专合社)投资建产业、贫困户茶苗折资入股”的模式合作建基地。整合财政资金1000万余元,用于土地整理、生产用水、排灌渠系、田间作业生产便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引进农业企业、组建专业合作社开展茶苗栽植及后期茶园管理等工作。针对全县茶叶适生区碎片化分布、土壤保水能力差的问题,采取远距离引水、抽水灌溉等措施浇足定根水;针对冬季气温低的问题,采取了覆盖地膜等措施;针对部分高海拔地区风力较大的问题,采取了加盖遮阳网、搭建竹拱棚等措施。
不断完善互利共赢利益联结
股权+积分,实现长效分红。制定了《青川县安吉“白叶一号”项目利益联结机制》,按“4411”模式确定利益联结分配机制,40%收益用于受捐茶苗的贫困户,40%收益归经营业主,10%由项目基地村集体经济,10%归飞地村集体经济分配。
“五金+积分”,实现基地减贫。通过“基地+公司+村集体+贫困户”的方式,创新建立流转土地收租金、就地务工挣薪金、茶苗折资作股金、委托经营拿酬金、集体收益分现金“五金”机制,共享“白叶一号”红利。在此基础上,坚持扶贫扶志、扶智原则,坚持将“道德积分”机制纳入村集体经济个人利益分红,即由各村评议小组对照道德积分“十个好”评比标准,每季度开展一次检查评比,将评比分值作为“白叶一号”项目集体经济分红重要指标。
“股份+积分”,实现飞地带贫。探索推行“飞地扶贫”模式,对基地外的贫困户通过委托代管、茶苗折资入股分红等形式,带动11个贫困村、512户、1544名贫困人口参与白茶产业发展。综合考虑折股股份和“家庭道德积分”,开展项目收益集体分红。即将“家庭道德积分”换算为百分制,对未满一百分的,按比例扣减分红金额,对超过一百分的,按比例增加奖励分红,鼓励广大群众实现“物质”+“精神”的双脱贫。
唐续宗马浩强李超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李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