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我们的大山大水风光绮丽,我们的气候物产得天独厚,我们的三线文化光辉灿烂,我们的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些诗和远方的‘富矿’,一定要让文化和旅游资源在新时代绽放异彩。” 12月18日,攀枝花市首届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召开,市委书记贾瑞云在会上表示。
此次会议是攀枝花市及各县(区)文化和旅游系统完成机构改革、领导班子正式到任后的首次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共600余人参加。会上,提出了攀枝花文化和旅游工作发展的新目标,攀枝花将大力实施康养“5115”工程,打响“冬日暖阳、夏季清凉”康养品牌,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按照计划,到202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5%,旅游总收入、接待游客人次实现“两个翻番”,分别达到500亿元、5000万人次。
会上,表扬了20家文旅工作先进集体和60名先进个人,攀枝花各区县,相关部门、单位和企业,分别就创建天府旅游名县、文旅特色小镇、国家旅游度假区,以及实施康养“5115”工程、打造特色康养村、创建三线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园区等,进行了交流发言。
↑攀枝花新山乡:“舞出”欢乐
目前,攀枝花已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县(区)、乡(镇)、村以及城市社区“四级全覆盖”的目标,全市人均享有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在全省21个地市州中居于前列,成功入选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文化创作方面,攀枝花获得国家级文艺奖项11个,省级奖项80个,广播连续剧《永远的攀枝花》荣获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提名奖和四川省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川剧《此心安处》,夺得四川省艺术类政府最高奖项──2019年四川文华奖剧目奖。
文旅产业也在融合推进。攀枝花目前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20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星级酒店18家、旅行社42家,先后建设重点文化旅游项目39个,以“三线文化”和阳光康养为主题的文旅产业体系稳步发展。
↑攀枝花仁和区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
下一步,攀枝花将全力打好“三线文化”“康养旅游”两张牌,打造攀枝花“三线文化”IP,不断彰显“英雄攀枝花”魅力。
名词解释:康养“5115”工程
康养“5115”工程,是指加快建设红格特色小镇、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金沙画廊等5个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仁和区迤沙拉村、米易新山村等10个特色康养村,希尔顿欢朋酒店、金雅仙客等100个康养旅居地,台湾敏盛长辈照护中心、德铭菩提养护院等50个医养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