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彭山:“农事教育园”里的小小菜园是孩子学习的乐园

2019-12-24 21:18: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除草、浇水、找虫子…12月23日,眉山市彭山区观音小学的一片菜园地里,一群“小农夫”正忙的不亦乐乎。来自该校五年一班的刘欣怡和他的同学们,正在“田园导师”李羽的指导下,对一片青菜地进行“清理”,以确保青菜喜人的长势。

学生们忙乎的这片菜园地,是观音小学去年启动打造的农村现代田园学校项目—农事教育园。该园由家长、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管理,学校后勤提供物质保障、后勤服务,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劳动技术,培养劳动意识,体验劳动乐趣,珍重劳动成果,明白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的生活道理。

“生活教育必须立足自身生活环境,农村教育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农村。”谈起建设“农事教育园”的初衷,观音小学校长骆艳洲深有感触,他表示现在的学生虽然从小身处农村,但是对农村并没有多少感情,尤其是现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土地流转后就更没有下田劳作的机会,传统艰苦教育也就失去触角,如果放任学生不管,就会被消极、负面的生活包围。

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只有做一些探索。为此,骆艳洲自调任观音小学校长后,就开始调查研究。经一番努力,去年10月,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观音小学得到了3亩土地的使用权,用于建设“农事教育园”。

据介绍,该校开展“农事教育园”后,就要求每班每周一节劳动课,上课时学生都要到园子里开展劳动,农作物的生长记录、浇水、施肥、除草、抓虫成为了每个学生的必备技能。同时,学校还专门成立“田园导师”库,邀请专家进行农事指导,并且在各班成立家长志愿服务小组,为孩子学习农事知识和技能提供保障。

李嘉欣的爸爸就是家长志愿服务小组的一员,他时不时就会被邀请到菜园里为学生们做示范,成为了学生们心中的“田园导师”。“让学生们参与劳动很‘时髦’,这让学生既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又远离了手机、电脑。”李嘉欣爸爸非常赞同这种教育方式,并且表示十分乐意到菜园里和学生们一起劳动,伴随学生一起快乐成长。

在“农事教育园”里,还有着奇怪的一幕。在这里,学生有可能成为“老师”,老师有可能变成“学生”。

“白菜撒太密集了会影响长势,叶子尖的是三月瓜,稍微圆一点的是南瓜…”说起种菜知识,一年二班的老师周廷苇滔滔不绝。她说,这些知识都是学生“教”他们的。在农事园里,师生们打破了老师向学生单项的教学关系,更多时候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尝试,或者学生从父母那里学过来,然后再分享给大家。

“学生在翻土、浇水、施肥等劳动过程中,能充分感受到农耕文化的熏陶,贴近大自然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科学态度,提高孩子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彭山区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指导学校完善田园农事教育功能,通过开发农事劳作、劳动创意、生活教育等课程,开展“诵农耕诗词”等系列主题活动,进一步营造浓厚农耕文化的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夏种甫 黎亮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妍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