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疫”线“侦探”冲锋在前,坚决切断传染源

2020-03-06 15:35: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赵老师,您再核对一下我昨天发给您的数据,千万马虎不得!……”3月4日,记者见到了正在电话里和同事沟通疫情数据的陈正琼。她是阆中市疾控中心结核病与地方病防治所一名职工。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她先后参与了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工作,收集整理阆中市67个医疗机构和3个集中观察点的数据,20多天来,她每天加班到凌晨3、4点,只为了及时准确的将数据报送给阆中市卫健局和南充市疾控中心。

“说不怕、不累是假的,但使命所在”

“人民医院有一名新冠肺炎疑似病例,请你们立即开展流调工作。”陈正琼作为阆中新冠肺炎流调首次“出征”队伍中的一员,面对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随时都有被传染的危险,她主动请缨,进入病房与其面对面开展流调工作。她深知流调工作是为了切断疫情传播途径,防止进一步传播。如何更精准、详实的了解病例的暴露情况、接触情况、发病时间、发病症状及就医情况等多个内容,面对大量碎片化的信息,有抵触情绪的患者,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放过任何一个传染源,力争找到更多的密切接触者,为阻断疫情蔓延赢得时间。

两个多小时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结束,陈正琼的护目镜上沾满水雾,隔离服内汗水浸湿了衣衫,她小心翼翼的脱下防护服,一丝不苟进行自我消毒,从污染区顺利回到清洁区,就像完成了人生的一次逆行。刚询问出的流调信息一出来,陈正琼立即着手撰写流调报告,报告形成,已到深夜十一点。

“说不害怕、不累是假的,但使命所在,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就该先上!”这是陈正琼对于党员使命的诠释。从事流调工作这一个多月来,她先后深入两个疫情点开展流调工作,对成百上千的发热病人进行初步流调,及时发现一些疑似或确诊病例,追踪到几百名密切接触者落实隔离,还协同处置了一起家庭聚集性疫情。

“爸爸,对不起!等疫情解除后,我再好好陪伴您”

为及时做好疫情监测工作,掌握疫情动态,作出分析、预测预警,为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作出决策提供依据。1月29日,陈正琼被抽调至急传股协助做好每日疫情的“日报告”、“零报告”工作。每天凌晨时分,万家灯火熄灭之时,却是她最忙碌的时刻,收集全市67个医疗机构和3个集中观察点的报表,逐一比对数据,一旦发现漏填、错填等不完整、不准确的信息再逐一电话核实。由于疫情信息量大,每天要确保在凌晨12点、早上8点、下午4点将准确的数据上报卫健局和南充市疾控中心,每天完成工作后,已是凌晨3、4点。但当接到流调任务时,她又迅速投身到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中。将近一个月来,加班到深夜已是常态。

“爸爸,对不起!特殊时期,特殊任务,我只能选择坚守岗位,你要坚强、坚定、坚持,等你康复出院,疫情解除后,我再好好陪伴您!”陈正琼吞声忍泪安慰父亲,除夕夜,年近八旬的父亲因病重转到川北医学院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又伴有肺部感染,年老体弱的父亲伤口疼痛难忍。而当天正是四川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之时,冲锋疫线的她只能在偶尔的闲暇中通过与守护在病床前的妹妹短暂连线。

“我们也很理解支持她,希望疫情早日结束!”

“我们也能理解支持她,希望疫情早日结束!”陈正琼的家人告诉记者,家人对她的行为表示支持理解,在家休假的丈夫缪吉波也受她的影响主动申请加入到战“疫”志愿者行列,一个月来,他奔走于全市的九个重要卡点、两个“新冠”治疗指定医院、三个集中隔离观察点、一个疫点和一些社区、乡村,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他用独特的视角聚焦一线的医护、公安、疾控、交运工作人员和社区、乡镇村干部、广大志愿者,全面捕捉阆中市全力抗疫的感人瞬间,并以战“疫”日记的形式记录战斗在“疫”线的勇士们坚定而忙碌的身影。

自疫情防控开展以来,像陈正琼这般千千万万的疾控人,与病毒交锋,与时间赛跑,扎根基层,奋斗在疫情一线,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曹鑫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郭建坤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