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全民抗疫的队伍中,有这样一群人,她们奋战在医院的病房,她们坚守在基层的防疫点,她们穿梭在无人的街道上……她们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她们巾帼不让须眉,勇当抗疫排头兵,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四川发布客户端采访了奋斗在抗疫各个战线的女性,推出三八妇女节特别报道,致敬最美的她们!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她叫张鹰,是眉山市东坡区疾控中心的一名共产党员,虽然没有站在抗击疫情舞台的“C”位,却是疫情防控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东坡疾控工作了15年的张鹰是一名80后,平时负责东坡区疾控中心的办公室工作。然而,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她除了和同事们完成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以外,还一人分饰着不同的角色。
“防控物资保障员”──张鹰每天想尽一切办法为一线的战士们准备防控物资,严格登记发放,优先保障最需要的一线人员,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中心疫情防控员”──从中心的预防性消毒到进门处的体温测试再到新冠肺炎的医废处置,从消防设施配置运行到水电气的应急运转再到单位食堂食品安全,从安保人员的巡逻值班到职工健康情况的摸排再到防控方案的全员培训……她事事上心,一一落实。
“中心食堂管理员”──每餐保证饭菜的丰盛和水果的营养搭配,根据年节习俗进行食谱的调整。让大家身在单位,也能感受到年味。
“‘跑腿’服务员”──在中心领导的支持下,张鹰和同事们为一线人员的家里开通了“跑腿”服务,为他们购买蔬菜、水果和生活必需品,免除一线人员的后顾之忧。
△ 大年三十医院监控记录下了张鹰一家三口匆匆团聚的画面
面面俱到,雷厉风行,这就是同事们眼中的张鹰。“她像一朵‘铿锵玫瑰’”,同事这样评价她。
疾控中心领导曾列举了她在疫情防控期间的N条“罪状”:
作为妻子,她有负于战斗在第一线的丈夫。没有为在一线连续作战的丈夫准备一顿饭菜,说上一句暖心的情话。明明工作的地方只相隔一条街,却各自奔忙,咫尺也是天涯。
作为母亲,她有负于望穿双眼的女儿。整整一个多月,没有陪女儿吃过一顿饭,甚至连见面都是一种奢望。仅仅是在大年三十的时候,一家三口在医院门口匆匆见了一面,算是团圆。
作为朋友,她有负于亲朋好友提出的口罩需求,只为想尽一切办法保障一线人员“救命粮草”的需要。
作为女儿,她有负于年迈体弱的父母,不仅没有照顾过他们一天,反而把孩子丢给父母帮忙看管。
但是张鹰告诉记者,“我的爱人是眉山市中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二的一名医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和我,临床和疾控,不一样的岗位,一样的守护,我们‘牺牲’了小家,但是依旧守护着彼此,也守护着大家。”
△ 张鹰正在整理每日的信息资料
作为此次疫情防控信息组的组长,张鹰挺身而出:“我要去一线,记录最真实的现场,让伙伴们的付出能被看到!”于是,她随队出征,直击现场。流调、采样、消杀,她的身影出现在了疫情处置的每一个环节;她的电话24小时不关机,就怕错过一条微信、一通电话;从一线回来,马不停蹄地剪辑照片、视频,撰写稿件,不知疲倦般的忙碌着。疫情期间,中心平台信息不断产出。
截至目前, 她完成“抗疫有我”系列报道20多篇篇,人物专访近10篇,通过东坡微健康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平台、门户网站发布疫情防控知识600多条。
“小伙伴们拼搏在前,我们能为他们做的,相形而下,都微不足道,我只想尽我所能,让大家感到温暖。”张鹰如是说。
而当谈到疫情过去之后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时,张鹰充满期待:“疫情结束,最想的就是能一家人一起吃一餐团圆饭!”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借用张鹰的话:我们相信,短暂的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等到阳光灿烂,等到人间均安,我们一起吃一餐团圆饭,赏一出樱花雨,逛一次商场,看一场电影……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妍(部分图片与资料由东坡区委宣传部曾红、张雯玥及受访者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