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扫 眉山今年打开方式不一样

2020-04-03 21:32: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又是清明雨上 折菊寄到你身旁”伴随着丝丝春雨,又一年的清明节到来了。祭奠故人、缅怀英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年,清明祭扫遇上疫情防控,注定与往年有所不同。近日,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四川省民政厅、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特向全省广大人民群众发出文明祭扫倡议,眉山市各地纷纷响应,向该市人民群众发出《文明祭祀平安清明倡议书》,新的祭扫方式正逐渐被人们接纳。记者从眉山市东坡区了解到,“云端寄哀思”、鲜花绿植祭祀、预约祭祀成为今年疫情下清明祭扫的三大“特点”。

△ 眉山市《文明祭祀平安清明倡议书》

网络祭祀 在“云端”寄托哀思

清明节前夕,东坡区大力推广云祭祀、鲜花祭祀、预约祭祀、家庭追思会等各种文明祭祀模式,尽可能减少人员密集和流动,以实际行动支持疫情防控。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入朝作战70周年,东坡区以“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为主题,以缅怀先烈、祭扫英烈精神为重点,开展网上祭扫,致敬英雄烈士。

4月1日,东坡区李女士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东坡祭拜逝去的英雄先烈。“前两天在网上看见了可以云祭祀的新闻,便在网上给东坡区的这些英雄们送上了一束鲜花,以前没有机会去实地祭奠,现在就很方便了,每个人都能在‘云端’向他们致敬。”

市民群众可以通过东坡老家app、微东坡微信公众号进入英烈纪念页面,通过献花、祭拜、留言的方式进行网上祭扫。在祭拜页面,78位英雄的墓体及事迹也逐一排开。

别样的方式,一样的哀思,通过这种方式,越来越多的朋友足不出户,就能瞻仰烈士墓碑和线上祭扫。截至目前,已经有15694人次献花,13754人次祭拜。

以鲜花代替纸钱 文明祭祀成主流

近年来,环境污染、森林防火逐渐被百姓所重视,鲜花祭祀、绿植祭祀等文明祭祀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成为倡导文明的带头人。

4月2日,位于东坡区的龙江山陵园迎来了祭奠高峰。鲜花成为了今年的祭祀主角,商贩摊位上摆放着各式鲜花,价格从15-30元不等,门口还设置有鲜花兑换点,市民可以将带来的鞭炮和纸钱,免费兑换成鲜花。

龙江山陵园管理员余燕群说:“这两年大家文明程度都挺高的,基本都是带鲜花绿植进陵园祭祀,可能有个别老年人会带些纸钱香烛,但劝诫后都能表示理解。”

走进陵园,肃穆清雅的路上,人们手捧鲜花,安静地寻找自己亲人的墓碑,为他们献花,扫墓,寄以自己的思念。

“用花篮祭祀挺好的,又环保又文明。”“焚烧纸钱对环境污染大,还容易引发森林火灾,现在提倡的绿色祭祀也能表达对已故亲人的追思,挺好的。”前来祭奠的群众纷纷表示。

△ 祭扫人员进行身份登记

先预约 再祭扫 清明祭祀启动“预约制”

经过网络预约、买花、实名登记、测量体温等程序后,东坡区的帅先生来到了父亲的墓地,他将鲜花放在碑前,对着墓碑深鞠躬,再将碑上的灰尘拂去,整个过程有条不紊,庄重而肃穆。

“今年通过网络预约的方式,让祭祀过程不扎堆、不排队,减少了人员密集,保障了祭祀群众的安全。”谈到预约制,帅先生十分支持。

龙江山陵园每年清明节期间的接待量很大,而今年,前来祭扫的市民明显比往年少了很多。

今年东坡区实行预约实地祭扫,间隔性安排祭扫人员入内,祭扫人员采取实网上或电话预约成功、现场实名登记,检测体温、佩戴口罩后方可进入,严禁体温异常祭扫人员进入墓区并配合做好登记报告工作;未预约成功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墓区祭扫;骨灰安放时丧属不超过10人,公墓实地祭扫每个墓穴每天不超过3人。需要祭扫的市民可访问四川省民政厅官网、四川民政发布微信公众号、搜索“仁孝四川 绿色祭奠”小程序或电话提前预约。

东坡区民政局副局长黄波介绍,为了结合疫情防控的需要,做好清明的消防安全工作,东坡区采用线下+线上的预约方式,尽可能的减少人流集中在实体点位来祭祀,也倡导和鼓励群众通过网上云平台、家庭追思会等形式祭奠,倡导文明祭祀的新风尚。

目前,龙江山陵园每天人流量在400人次左右,清明祭祀的各方面工作也正有序开展。未来,东坡区也将继续采用预约祭奠的形式。

据了解,为了保障清明节祭祀活动的有序开展,东坡区于3月20日便发布了《眉山市东坡区民政局关于做好2020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的通知 》,要求全区上下要加强组织领导、隐患排查整治、加强服务机构场所管控、大力推行绿色祭扫方式、全面提升殡仪服务质量、做好数据上报等工作。

 

网上发起倡议  看各地清明节“这样做”

除东坡区外,眉山其他区县均喊出“清明节请这样做”,倡导当地百姓文明祭扫。

青神县倡议市民错峰前往祭扫,除网络预约外,严格管控公墓实地祭扫人员,分时分段、间隔性安排祭扫人员入内,规定每个时段墓区内祭扫人数不得超过60人,祭扫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并通过该县融媒体掌上青神、微信群、朋友圈等方式大力并倡导市民以献花、植树、诵读祭文等方式开展绿色祭扫。在青神县电视台滚动播放主题为“仁孝眉山•绿色殡葬”的短视频,告知广大群众清明节祭祀活动应重于心而不拘于形,倡导居家追思、往生回忆等非实地祭扫的新型祭扫方式。

洪雅县以“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为主题,开展网上祭扫,致敬英雄烈士。该县在康养洪雅APP上开通了“英烈纪念”板块并建设了“网上英烈馆”,在山水洪雅微信公众号上开设了“网络祭扫”,市民足不出户即可参与祭扫活动,了解英烈故事,瞻仰烈士墓碑,进行献花、祭拜、留言等。记者看到,目前“网上英烈馆”已有8963人献花,5985人祭拜。

仁寿县倡导鲜花祭祀、植树祭祀、网上祭祀,将实地实物祭扫方式改进为精神传承缅怀。实地祭扫的群众需先通过微信搜索“仁孝四川 绿色祭奠”微信小程序进行网上预约。该县规定实地祭扫每个墓穴每天不超过3人;已预约成功实地祭扫的群众需要按时进入飞泉山公墓、飞泉山公墓虞丞墓区,并于进墓区前如实告知工作人员是否为境外抵仁人员,主动接受体温检测、实名登记。

祭祀是清明节不变的主题,清明祭扫不在形式而在于心。当今社会,祭祀的方式虽然已经悄然发生改变,但敦亲睦族、孝悌家风这一浸润于世代相传的文化根脉赓续依然未变。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妍(部分资料由东坡融媒豆玲惠提供,根据大美仁寿、康养洪雅、掌上青神相关内容融合整理)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