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全域旅游“东风” 眉山洪雅农旅融合迈开新路

2020-04-15 22:21: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中山前锋凤凰岭上的生态茶、葡萄、猕猴桃采摘与木墙青瓦里的“众筹”民宿;东岳桥口花溪河畔的稻田捕鱼、溪河竹筏体验以及油菜花地里色彩斑斓的创意“熊猫”、巨型“金刚”稻草人……阳春三月,眉山市洪雅县的全域旅游新业态已悄然展开。

△ 阡陌,茶园,院落,洪雅东岳镇的慢生活

瓦屋山、七里坪、柳江古镇……如何在继续做强这一张张传统的旅游名片基础上,融合乡村振兴和农业旅游,发力创造出更具吸引力的差异化旅游市场?洪雅已然有了自己的答案。

县域农投与都市文旅“联姻”,工商业主与乡村能人“众筹”,既现代也本土的农旅融合新模式

从洪雅县城出发,沿大峨眉国际旅游西环线,不到二十分钟就是东岳镇的桥口村。

△ 稻香,田园,白墙,青瓦,农家柴房变身精品接待区,城市现代元素与川西民居风格悄然融入。

花溪河畔,油菜花正黄。色彩斑斓的七彩风车组成的“大熊猫”造型图案,极具画面冲击感的巨型“金刚”稻草人,充满科幻气质的“霍比特人洞穴小屋”,稻田捕鱼,溪河竹筏……传统的农耕文化项目和外来文化元素组合巧妙融入在原本的乡土环境中,让人自得其中。

“瞄准柳江古镇、七里坪、玉屏山等重点景区必经地桥口村优越的地理位置,提供差异化农耕主题体验休闲旅游服务是这个景区的主要定位。”稻香湾梦幻田园景区负责人王旭介绍。

国家AA级旅游景区的稻香湾梦幻田园得益于洪雅县属国企坤元农投与成都文旅民企四鑫文旅“联姻”。坤元农投负责土地流转和基础设施,四鑫文旅则发挥所长,专注景点规划和项目投资,借助桥口村周边山地沟坡自然地形环境以及现有的村落、闲置农院等资源打造乡村主题休闲旅游项目。今年一月,投资1000多万元,占地200多亩的稻香湾梦幻田园景区一期正式建成开放,虽受疫情影响,但3月18日复园以来,每天仍有上百人慕名前来。

以农业搞旅游,以旅游发展产业,在洪雅,悄然变化者不只安溪河畔的桥口村。

△ 中山,前锋,千亩茶园。生态茶、猕猴桃、葡萄农业采摘体验延长农业产业链。

中山前锋,千亩春茶正发新芽,数十位当地村民正在采摘明前新茶。因茶历史悠久,茶叶早市名声在外。近几年,凤凰岭上,数千亩的生态茶更是打出了知名度。“游客来了不少,但除了逛一圈、拍点照,买点茶,就走了,留不住人。”村党支部书记付志洪对如何做长产业链显得颇为无奈。

如何让游客们留在前锋的时间更长一些?付志洪绞尽脑汁。茶叶采摘分时节,大多在春季,他在千亩生态茶园里,建起近20公里长葡萄、猕猴桃观光采摘长廊,将游客的采摘体验从茶到果,从春延长至夏秋。并利用自己人脉优势,游说洪雅本土工商人士和返乡能人“众筹”,首批提升改造两家民宿小院。“众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最直接的撬动变化在于当地参与“众筹”的当地7名返乡能人、村组干部积极性。

△ 梨花,竹林,木柱,泥墙,中山前锋凤凰岭上的民宿小院蕴含着传统自然之味。

“每个‘众筹’虽然出资都不大,但都可以说是民宿小院的业主,能带家人朋友客人到自己的民宿院子来喝茶,吃饭、摘水果,肯定是比在城里招呼客人更有面子的事情。”付志洪很得意自己的“众筹”民宿模式。“每个业主都有自己的人脉圈子,所以,我根本不用担心民宿的客源问题。”

村落民居中的传统乡愁,农耕文化中的乡村体验,既养身更养心的农旅融合新卖点

木板,泥墙,青瓦;梨花、竹林,清茶。春风和煦,歇脚凤凰岭上的“好再来”民宿小院,让人顿生一种回归乡村田园的乡愁。山下的花溪河畔,桥口村十来户群众用来堆柴放农具的30多间柴房却被稻香湾梦幻田园景区看上,租来改做品茗、就餐的高端休闲休憩区。白墙、青瓦,绿地,散布错落于硚口村普通民居间,别有另外一种味道。

△ 前锋凤凰岭民宿小院

“无论是凤凰岭上修旧如旧的传统村落民宿,还是花溪河畔现代文旅与乡村共存的稻香田园,离不开自然生态的绿水青山,更绕不开乡村的文化乡愁。”洪雅县文旅局长冉锋认为,洪雅传统村落既有川西山地农耕文明的空间之“形”,也有羌楚后裔羌风楚韵的文化之“神”,这些传统村落的“形”和“神”兼备是乡村旅游向乡愁文化、寻根文化、美食文化、田野文化、生态文化更好延伸的核心竞争力。

风车花田、稻草巨人,稻田艺术,溪河竹筏,图案蔬菜----春日暖阳下,来自成都的谢静一家老小在稻香湾梦幻田园景区安逸享受疫情防控初步解除后难得的惬意时光。谢静表示,丰富多样的传统农耕体验,既能吸引小朋友尽享投身自然之乐,又能唤起中老年回归田园乡愁。“感觉特别好,以后还会带着家人来这里游玩。”

截至目前,洪雅四鑫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已投入一千多万元,以大地乡愁文化为核心主题,把创意农业与休闲旅游相结合,努力打造田园文化为主题的‘稻’梦乐园,重塑人们的“乡愁”记忆。在成都文旅行业打拼多年回归稻香湾梦幻田园的负责人王旭理解,“农业与旅游的融合,要紧紧把握乡愁记忆这个是乡村旅游吸引力的核心灵魂,这也是乡村旅游最具潜力、最显活力、最有张力的核心支撑。”

△ 农家小院

凤凰岭上,川西农家小院原生态的建筑本色,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打卡”,也吸引了不少人回头“再来”。

占地2300余亩的农业种植示范园内17公里观光长廊上种满的葡萄、猕猴桃、果桑今年将进入盛产。“住民宿,吃农家饭,忆乡情乡愁;采葡萄、摘果桑,体验茶文化。”付志洪认为,把生态与文化融合起来乡村旅游业态,才能真正留住游客,使农旅融合成为带动乡村发展的永续动力。

“其实,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的特色,关键要看如何去挖掘,如何与市场做好对接,更好地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在洪雅县文旅局局长冉锋看来,农旅融合的卖点不是“最好”,而是如桥口村和前锋村所实践的“差异和特色”,从而“把大农业变为大旅游”。

冉锋介绍,近年来,开始逐渐发力全域旅游的洪雅县依托丰富的特色农业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厚的乡土古村民居等特色资源,加大了对农旅融合的支持力度,通过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建设了一批农业旅游基地,已经成功创建了稻香湾、蜀山古村、花果山等多个乡村旅游示范点。

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撬动“引凤还巢”,既喜人更期待的洪雅农旅融合新变迁

卖不知火、炸小洋芋,在桥口村稻香湾梦幻田园景区,王岳军和妻子摆的摊子不大,但仍热情地忙着招呼游客。“没想到吃上了旅游这碗饭。”王岳军很是感慨,因为桥口村穷,致富无路,自己又没文化,只能出去打工,一年下来也存不了几个钱。

2017年,得知桥口村土地将被流转打造乡村旅游景区。王岳军和妻子商后决定返乡,土地流转给坤元农投,几间闲置的农房租给四鑫文旅改造做休息接待区,而他一家则在景区入口处做起了小生意。

△ 稻香湾

从建设伊始至景区建成,和王岳军一样受益者还有桥口村的20多名年轻村民,他们如今已是每月领工资的景区员工。就连邻近的中保镇27岁小伙车会瑞也辞去成都房产销售工作,返乡应聘稻香湾田园工作岗位。“虽然目前收入比成都低一些,但家乡旅游越来越红火,相信越来越好。”

“桥口村几年前都还是一个交通闭塞的市定贫困村,村民以往主要靠种林木和外出务工。”桥口村党支部书记陈林介绍,大峨眉国际旅游西环线横穿而过,彻底打通了村里的交通瓶颈。

交通改善的契机,带来资本进入,落后的山村变成了漂亮的景区。尽管尚处于起步阶段,但稻香湾景区的入驻带来的热闹,已经慢慢开始给桥口带来人气的回归和发展的活力。农田变景区,农民变员工,村民第一次赚起“旅游钱”,小日子是越来越舒心。

农旅融合这根“扁担”,一头挑起的是市场和游客,一头挑起的是产业和村民。

在前锋村委会办公室,30来岁的熊英,正和商户洽谈沟通购买生态茶叶事宜。作为前锋村乡缘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负责“好再来”民宿小院的餐饮经营、前锋茶叶等土特产的线上线下营销是这位返乡党员的主要职责。而去年之前,她还是成都一幼儿园的老师。

千亩生态茶园,观光采摘长廊,民宿农家小院,乡村老家从茶产业到观光农业再到农旅融合的稳步实践,加上中山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对优秀外出青年的关注和召唤,熊英于是辞职回到村上。

“清晨被鸟鸣叫醒,呼吸着新鲜空气,品尝农家菜、享受慢生活,何等惬意。我相信前锋乡村旅游的未来更加可期待。”担任乡缘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熊英已被推荐列为村级后备干部,眼里满是憧憬。

△ 航拍茶园

大农业与大旅游的融合,吸引了游客的青睐,带动乡村产业经济的发展。家乡越来越生动的变化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如熊英一样的外出人才返乡,开始“经营”村庄、发展乡村旅游。

“靠农旅融合的新路子带来就业和增收,以优美的人居环境留住人才,让优秀返乡青年有干事有创业的舞台。这是我们的思路,也是我们的出路。”前锋村党支部书记付志洪的观点颇有见地。

背靠青山,静看风动,动听溪流,体验乡愁……如今,大美洪雅乡村吸引着上万名游客前来体验乡村慢生活。据不完全统计,洪雅县有703名乡村能人返乡创业、务工,成为激活乡村振兴和农旅融新动能。

在这个特殊的春天行走洪雅,感受最深的,是田间地头农旅融合勃发的生机。同是那片天地,同是那些村民,带来改变的,是农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洪雅农旅融合稳步向前的背后,是“回乡来”的能人、“立起来”的特色和“多起来”的游客……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妍(根据山水洪雅、眉山日报相关信息融合整理)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