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优良天数率已达85.7% 眉山怎么做到的?

2020-09-18 17:20: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今年截至9月15日,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22天,优良天数率85.7%,同比上升1.6%;环境空气质量主要指标PM2.5平均浓度29.8ug/m3,同比下降13.9%;水生态环境质量,形成了“一下降”“两消除”“三提升”的良好格局,6条重点小流域由5条劣Ⅴ类、1条Ⅳ类水体提升为3条Ⅲ类、3条Ⅳ类水体;17条市级河(湖、渠系)优良水体由2条提升改善为10条。”

9月17日,眉山市生态环境局召开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开发布该市今年以来的环境质量状况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了以上喜人数据。会前,与会人员参加了“美丽中国 眉山行”活动,前往眉山樱花博览园大气微观监测点、眉山市启明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甘眉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配套人工湿地和通威高晶硅太阳能电池智能工厂,实地了解眉山在大气和水污染防治等方面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科技治污  “空天地车人”协同作战

近年来,眉山市加强城市精细化管控,综合运用科技手段,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建成环境空气质量监管平台,在全市范围内布局了324个大气微观监测点位,建立监测数据分析、平台预警、网格点长巡查、行业部门处理的大气网格化管理体系。特别是在科技治污上,实现空中卫星、天上无人机、地上微观站、走航车和网格员“空天地车人”全方位立体监控,布下了“天罗地网”防治污染,为“眉山蓝”保驾护航。

△ 微型环境空气质量检测仪

“近年来,我们通过‘空天地车人’、‘线上千里眼’和‘线上网格员’实施闭环的管理,通过科技治污,2019年,同比基准年2015年,我们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指标PM2.5(年均浓度)和空气优良率(两项考核指标)的改善率,在全省排名第一。实现了全年重度污染首次“清零”和优良天数首次突破300天的‘双突破’。”眉山市彭山生态环境局局长、市生态环境局原大气环境科科长欧乙成告诉记者。

△ 走航车

△ 无人机

据欧乙成介绍,所谓的“空”是指空中卫星。通过公共卫星遥感获取0-2000千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甲醛、气溶胶(可以分离PM2.5)、臭氧、CO的浓度,从宏观角度分析污染物地理分布。“天”是指“天上无人机”。通过无人机飞行测量低空(0-200米)的环境空气质量六参数的浓度,30秒即可显示监测数据。可用于低空污染物传输分析、精准查找企业高架排放源。“地”是指地上微观站。目前,在眉山主城区、岷东新区、眉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甘眉园区已经建成93个大气微观站。大气微观站点监测空气六参、气象五参等数据,通过数据实时分析浓度高值区,用于精准查找区域污染源。今年,将再建200个微观站点,建成后将覆盖到全市各个乡镇,形成市、县、乡镇、社区四级大气网格化管理体系。“车”是指走航车。颗粒物激光雷达走航车通过激光雷达直接射向高空,实时监测空气中各种细微颗粒物的含量,通过区域扫描和走航监测等方式,方圆几公里的污染源分布尽收眼底。而挥发性有机物走航车是采用双质谱通道对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用于走航监测,精准快速发现异常高值区进行采样监测,通过分析挥发性有机物成为精准定位污染来源。“人”是指网格员。每个微观站点配一个网格员,实现线上千里眼和线下网格员有效互动。结合卫星遥感、气象卫星、地面微站等数据,经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运算处理,将污染源锁定在500m*500m网格区域,进行区域报警,报警信息自动推送到网格员App。网格员对报警信息及时进行排查处理并反馈情况,定期进行巡查和污染源上报。

范本工程 点亮美丽眉山新图景

范本一──推进全域安全饮水工程。
眉山持续强化黑龙滩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依法完成青衣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立、治”规范化建设。当前,正在推进全域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年内将实现“引青入东”主管网贯通。强化集中式水源地水质监测,将完成县级饮用水水源地在线监测设备安装并正常运行。

△ “引青入东”工程现场

范本二──推进全域污水治理工程。
目前,眉山已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站)125个,累计处理规模约38万吨/日;建成污水管网约900公里,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该市12个重点工业园区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处理能力11.2万吨/日,出水均达到地表水准四类。对靠近城镇污水处理厂站的区域进行优先接管,对聚集程度高的区域建设有动力或微动力设施,对居住较为分散的区域采用三格池五格池等模式,现已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约15万个。

范本三──推进全域垃圾处理工程。
眉山市现正推进仁寿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市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洪雅县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项目等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强化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规范化处理,并持续做好医疗废物无害化收集处置工作。

范本四──推进重点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
严格按照1吨污水配套10平方米人工生态湿地的原则,形成物化处理+人工湿地生态治理双重治理体系,眉山市已建成人工生态湿地820余亩;将柴桑河、李桥河、龙托河、富谢河等未纳入市级河长管理的二级、三级支流纳入县、乡、村河长制管理体系,落实乡镇基层属地管理责任,实现外源控源截污、内源清淤疏浚,确保水质持续稳定改善。

(图据 公众号“眉山生态环境”)

范本五──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
眉山持续实施水产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加强水产养殖尾水生态治理力度,推广水产养殖尾水排放申报制,并通过设置生物浮床种植水生植物或水稻净化水质。实施农药化肥减量行动,通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还田利用、施用有机肥等方式,减少化肥使用量。

政企共治 多部门联手作出眉山贡献

眉山生态环境的稳步改善,离不开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协同努力。发布会上,眉山市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分别就全市大气和水生态环境治理、涉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河湖长制工作、工业企业大气和水污染防治、交通运输系统大气污染防治、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管理以及城区大气污染治理等情况作了介绍。

环境治理,造福一方百姓。政府冲锋,企业也不甘落后。

△ 眉山市启明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

在眉山市启明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里,新型污泥干化生产线上,烟气余热换热系统、生物除臭系统、MBBR水处理系统等,正稳定地运行着。含有大量病菌虫卵的污泥正在这里进行烘干脱水处置,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将得到有效杀灭。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经低温烘干后的污泥制造成绿色高效的土壤改良剂,用于林地、园林绿化和沙荒地、盐碱地、废弃矿区的土壤改良,能够松土、保湿、改良土壤,促进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对土壤微生物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提高退化土壤的生产力。这种处理工艺使污泥治理进入良性循环,能减少污泥堆放空间,消除土地及地表水污染。据了解,为全面解决眉山市污泥处理问题,眉山市启明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工业烟气余热对污泥进行低温干化处理,实现了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为污泥资源化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每年处理市政污泥可达到10万吨,将满足眉山市未来10-20年市政污泥环保处置需求。

△ 眉山甘眉工业园区人工湿地

近年来,各工业园区大力开展水污染防治,眉山甘眉工业园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逐步形成了“全面预处理+污水处理厂达标处理+人工湿地深度处理”三级污水治理体系。众所周知,人工湿地具备治污能力强、减排效果好和运行成本低的优势。人工湿地的形式多样,可以根据用地情况进行合理布置,达到因地制宜的目的。眉山甘眉工业园区采取“多级人工湿地+氧化塘”对园区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进行深度处理,使其出水主要指标(COD、氨氮)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其余指标达到《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51/2311-2016)后,排入思蒙河。

(图据 公众号“微眉山”)

随着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在眉山,将会看见越来越多的,像东坡岛城市“会客厅”碧波荡漾、青山绿水间萤火虫翩翩飞舞、瓦屋峨眉乃至四姑娘山同框呈现的生态美景。同时,眉山对于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和生态价值的注重,也为眉山迎来高质量发展,社会各界满意度和群众幸福指数提升明显。招商引资也转变为招商选资,仅两年多,就有乐高乐园、中法农业科技园、中日国际康养城等18个百亿高端优质项目落户眉山。眉山的青山绿水,将为其高速发展带来不竭动力。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妍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