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双流以涉老组织为平台 开展多样化基层宣传

2020-10-29 18:01: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基层宣传,普遍认为是政府行为,需要开展什么样宣传,都是通过政府组织,一级一级地开展。这种宣传模式,只是一味地向群众灌输信息,群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加之群众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很多信息得不到消化和吸收,宣传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黄甲街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认识到,要搞好基层宣传工作,更好地为群众服好务,关键在于利用好群众的力量,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到基层宣传中来,让宣传信息在群众中实现口口相传,相互影响、相互感染,使党的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在群众中得以贯彻。黄甲街道充分利用涉老组织,积极发挥老年人作用,让与政府宣传形成互补,收到了良好效果。

近年来,黄甲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创新宣传模式的实践中,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和街道大局,充分利用街道涉老组织平台,发挥老年人在家庭中以及邻里间的影响力,以文艺宣传、文明劝导、治安巡逻队、校园宣传等为载体,开展多样化的基层宣传,推进基层宣传向多渠道、全方位,收到了显著成效。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涉老组织宣传作用

黄甲街道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3865名,占街道总人口的18%。老年人绝大多数均在家居住,社会影响、家庭影响作用较大。我们抓住这一特点,利用街道涉老组织,组建一列的宣传队伍,采用丰富多样群众予以接受的宣传形式,广泛开展基层宣传,通过涉老组织向广大老年人进行宣传,老年人利用在家庭中的威望、在社会中的影响、亲朋好友中的辐射,利用身边的事、亲身感受、自己的行为等,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基层宣传内容,有目的的、潜移默化地向周边的群众进行宣传,弥补了政府宣传单项性的不足。

丰富载体,突出重点,扎实开展基层宣传工作

(一)利用老年文艺队开展宣传

黄甲街道涉老组织组建了“靓晚霞”、“夕阳红”文艺队、新市民川剧说唱团等9支老年人文艺队伍,队员总人数达230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85%以上。这些老年人文艺队充分发挥老年人的智慧,采取自编、自演的方式,以歌舞、小品、相声、快板等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为载体,以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城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主要内容,大力在群众中开展宣传工作。

一是开展大型文艺表演进行宣传。涉老组织定期在“庆新春”“庆国庆”“庆重阳”“黄甲麻羊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大型文艺演出,他们的节目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老百姓喜欢看、愿意看、易于接受,每个场次的文艺节目群众是趋之若鹜,宣传影响面极广。二是进社区、进百姓家中进行宣传。在街道开展的“一村一大戏”活动中,老年文艺队成了不可缺少的一员,每个社区的“一村一大戏”,不仅有本社区的老年文艺队参加,还有街道的老年人文艺队,他们利用这个舞台,通过精彩纷呈的节目,紧贴宣传内容开展宣传工作;居民有办红白喜事的,街道老年人文艺队也会受到邀请上门表演节目,也借此机会大力开展宣传工作;老年人文艺队还要慰问街道的百岁老人、空巢老人,上门为其送上文艺表演,每年多达100余场次,也是有力推进了宣传工作。三是联谊方式进行宣传。街道涉老组织为扩大宣传面,把其他镇(街)的文体队伍邀请进来联谊宣传。每年,街道都会主动邀请其他镇(街)前来联合演出,为宣传造势,比如:街道与公兴、胜利、西街办等联合举办的“千人太极拳展示活动”,声势极其浩大,群众关注度极高,借此机会开展宣传工作也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利用老年人文明劝导队进行宣传

2008年以来,街道涉老组织先后成立了8支老年人文明劝导队,队员总人数达123人,全部是60岁以上老年人。他们与街道志愿者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一起,不计报酬、不畏寒暑,在安置小区、大街小巷、居民院落、广场市场等群众聚集地,维护公共秩序、引导疏导交通、制止陋习恶习、发放宣传资料等,引导广大居民崇尚科学、倡导文明,促进农民向新市民的转变。双华社区居民余德清已有70多岁,在涉老组织的带都下,自购影响设备、三轮车,自备宣传资料,不计报酬,几年如一日在双华场镇的各条街道、各个院落,利用录音机宣传中央重要会议精神、道德规范、文明习惯、秸秆禁烧、治安防范等内容,堪称黄甲基层宣传的楷模。

(三)利用老年人治安义务巡逻队进行宣传

近年来,随着街道城镇化进程加剧,流动人口激增,治安安全问题较为突出。2020年,涉老组织组建了老年治安义务巡逻队,有成员145人,其中60%以上为60岁以上老年人。按照每个社区一个小组,共分7个小组。他们每3-4人一组,大力协助配合街道治安管理工作,到辖区内的大街小巷、居民小区、农村院落进行治安巡逻,向居民们宣讲治安防范知识及有关法律法规,提高街道居民的治安防范意识。

(四)利用关工委对青少年进行宣传

街道涉老组织利用关工委这一机构,积极采用各种方式,加强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他们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一是到学校宣讲。以关工委组织老党员、、老干部、先进典型等,每年定期到辖区内的中小学开展宣讲活动,主要讲家风、讲英雄事迹、讲典型事例,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开办家长学校。每逢暑期来临,街道关工委便组织广大学生家长开展学习,向广大家长讲如何让青少年过好假期、假期安全注意事项、让青少年看哪些有益的书籍、电视节目等,让青少年平安、快乐地成长。三是与青少年同台联欢。街道老年人文艺队趁儿童节、青年节等机会,与学校青少年同台联欢,陶冶青少年们的情操,利用文艺节目向青少年做好思想道德的宣传工作。

(五)利用老人在家庭和邻里中的影响力进行宣传

街道涉老组织发动全体老年人,将在涉老组织中学习掌握到的内容,向家属、邻里进行宣传。他们在家庭和邻里中的影响力,带动家属、邻里主动响应,拥护当前的中心工作,认真遵守法律法规,积极维持家庭和睦以及社会和谐。这种做法进而让基层宣传工作在广大居民中形成了全覆盖,成效突出。比如,一里坡社区一组一社的王志高老人,现年已经87岁,其儿子、儿媳过去对他非常不好,不仅没有尽好赡养老人的义务,还经常对老人恶语相向,家庭非常不和睦。王志高老人参加了涉老组织的学习,了解到自己享有的合法权益,回家去就给儿子、儿媳讲,一是他们的做法是违法的,二是家庭和睦、孝敬老人的重要性。其儿子、儿媳恍然大悟、痛改前非,从此开始善待王志高老人,现在其儿子定期要带老人去医院做身体健康检查,其儿媳则是用心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还要喂老人吃饭、给老人洗澡,一家人从此和和睦睦、幸福美满。他们的事迹也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大家都纷纷效仿,老年人参加学习和开展宣传的动力显著增强了,家庭和睦、孝老敬亲的良好社会风气在黄甲街道蔚然成风。

结合形势,学习教育,努力提高宣传工作实效

街道涉老组织利用老年大学课堂、专家讲座、文艺骨干培训等,定期组织老年人参加学习、培训、教育,每年约组织98场次,实现对全街道3865名老年人培训教育全覆盖。培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当前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精神、市县及街道中心工作、国际国内形势、法律法规、安全知识、环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通过学习,老年人的综合素质得到大幅提高。老年人的素质提高了,利用他们的宣传作用就更大了,基层宣传也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街道各项工作推进顺利,政令落实畅通无阻。全街道三千多名老年人积极参与到基层宣传工作中来,发挥他们的影响力,有力推进了街道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各项政策的落实。通过老年人们的积极宣传,街道居民对当前中心工作、各项政策、法律法规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积极地响应配合街道的各项工作开展以及政策的落实,例如:街道征地拆迁工作、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失地农民的社保政策等。

二是街道社会风气不断向文明、和谐的方向转变。通过老年人对新市民、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等理念的大力宣传,以及对青少年的不断教育引导,敬老爱老的先进事迹不断涌现,街道的好人好事不断增多,居民讲文明、爱护环境、维护和谐的意识不断增强,青少年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街道社会文明、和谐的良好风气已经生根发芽,并将迅速蔓延。

三是带动群众参与基层宣传,与政府宣传形成互补。黄甲街道老年人宣传这一做法,成功地将群众由受众转化为传播者,使宣传工作在群众中形成了互动,宣传的覆盖面得到进一步扩大、群众更乐于接受,成效显著,与传统政府基层宣传工作形成了有力互补,更好地服务了群众,达到了宣传目的。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