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2月11日,来自中央、四川省以及眉山市的媒体记者齐聚天府新区眉山片区,感受这座“未来之城”三年来的发展速度与变化。
作为国家级新区四川天府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眉山天府新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历经三年锤炼,再造了一座产业之城。
产业为先 筑建眉山创新谷
“再造一座产业新城。”作为眉山市委、市政府的“头号工程”,眉山天府新区从成立伊始,便喊出了这道掷地有声的口号。以项目为抓手,推进新区建设。近年来,眉山天府新区引进重大项目37个,协议总投资近5000亿元,落户世界500强企业19家,产业新城渐成雏形。
川港合作示范园内,机器轰鸣,现场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这里的大楼年底就能封顶,因为受新冠疫情影响,我们停工不到一个月。在眉山天府新区的支持和帮助下,项目预计2022年底前如期完工。”川港合作示范园相关负责人介绍。据悉,川港合作示范园总投资966亿元人民币,涉及国际贸易、金融创新、智慧科创、文创旅游、教育培训、医疗服务等领域,今年1月开始动工。但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项目进入停工状态。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在得知情况之后,一边抗击疫情一边保生产,为企业和项目设立复工复产奖励,实施稳岗补贴、生产要素补贴、专项扶持资金等政策,为复工复产提供支撑。
在产业为先的政策指引下,一大批国际项目落户眉山天府新区。2018年以来,新区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引领,狠抓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数字经济、高端服务等重点产业及总部经济,先后引进中日国际康养城、联想创新科技园、高康国际医疗城、川港合作示范园、乐高乐园、启迪智能网联汽车集团总部、通威全球创新基地、万科天府智云谷等重大项目,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新区由工业园区向国家级新区转型升级。
生态为底 天府公园城新名片
柴桑河又名倒流水,发源于眉山天府新区视高街道杨家沟,途经20个村(社区),流入成都天府新区,属于岷江的一条支流。千百年来,柴桑河默默哺育两岸群众,进入本世纪后,由于河流两岸工业的开发以及人口的增加,柴桑河流域水质逐渐变差,长期处于劣V类,河流的污染问题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为治理好柴桑河,眉山天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
2018年,眉山天府新区投入28.9亿元,启动柴桑河治理。经过清淤和拓宽后,原有的30米河道平均拓宽至100余米,最宽处形成约300米湖面。重新布局河岸生态景观,适度增加高大乔木和草坪,1000多个品种的湿地生物构成一个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随着河道整治、河道截污、河道生态工程、沿岸景观工程、污水厂建设工程的顺利推进,柴桑河旧貌换了新颜。截至2020年6月,柴桑河水质检测呈IV类水质、接近Ⅲ类水质。如今,3000多亩的柴桑河湿地公园,目前已陆续开放。对于群众来说,他们少了条臭水沟,多了一片清澈、安逸的绿色生态湿地,茶余饭后有了新的休闲去处。
“柴桑河湿地公园只是天府公园城的一个缩影,眉山天府新区以‘生态为底色’ 明确划定生态红线,在建设中保护、在保护中提升,通过退田还湖、连通水系、景观整治等方式,厚植生态优势,提升城市品质。”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眉山天府新区将实施天府湾、黄龙溪谷等4个郊野公园和20余个邻里公园建设,构建城市公园、郊野公园、邻里公园“三级公园体系”,让“公园城市”成为眉山天府新区的一张新名片。
民生为本 打造开放新高地
“现在,不管去眉山还是成都,都很方便,早上去办事,中午就能回来。”在新区视高公交站外,一家小小的快餐店人头涌动,来往于眉山、新区、成都之间的乘客络绎不绝。随着四川省第一条跨城市公交线路T50公交车和眉山至视高T51公交的投运开通,新区人民“赶成都、赶眉山”越来越方便了,让“成眉同城”变为现实。
“民生为本,让民众充分享受发展红利。” 在眉山天府新区,“以民生为本,打造开放新高地”已经成为了共识。眉山天府新区以基础设施为“突破口”,不光建成有“成都中轴线”之称的天府大道和剑南大道外,红星路南延线、益州大道南延线也已开工建设,正在规划建设两横五纵铁路网、两横四纵高速路网、两横八纵快速路网为重点的现代化交通网络,构建成都“半小时通勤圈”。
除交通外,新区的教育、医疗配套也迎来发展提升新机遇。新区目前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8所,眉山天府新区第一中学、第一小学、嘉祥外国语学校等将在明年9月开学招生。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张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