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现在好了,有书、电视、电影看,还有广播听,我们的生活更有味道,真的过上好日子了!”看着崭新的电视,乌东德大梨树村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田宗祥乐呵呵的说道。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扶贫的重要意义。近年来,会东县深刻领会文化惠民扶贫工程的重要意义,科学指导,创新工作,积极推进文化惠民扶贫工程建设,着力突出地方特色,大力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向贫困乡村延伸,把文化惠民扶贫工程建成人民群众的实惠工程,充分调动贫困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凝聚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精气神。
强基础 阵地覆盖基层
走进乌东德镇大梨树村农家书屋,种养殖类、法律类、生活百科、少儿文学等一册册图书排列整齐,散发阵阵书香……近年来,会东县以文化建设促脱贫,加强乡村文化阵地建设,着力完善贫困村公共文化设施,积极营造乡村浓厚的文化氛围,进一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在去年已完成17个贫困村阅报栏建设的基础上推进贫困村阅报栏建设全覆盖,让贫困群众更好地了解国家大事和民生政策,同时加快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文明创建、卫生计生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院坝,目前即将完成贫困村全覆盖。农家书屋已建成318个,覆盖包括37个贫困村在内的行政村和社区,免费对村民开放,成为村民学习知识的“充电站”,帮助村民通过学习更好致富奔康。
三下乡 共享文化繁荣
贫困群众的脱贫奔康离不开吃饱穿暖,更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县委政府从贫困群众的主体意愿出发,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让公共文化服务更符合群众口味。每逢节庆假日,各类送文化下乡活动精彩纷呈。春节七天乐,群众大舞台,各类乡镇组织、群众自演的节目让人们流连忘返;以群众身边脱贫攻坚故事为题材的各类小品、歌舞主题鲜明,群众喜闻乐见;春风行动让农村务工人员在家门口找工作,真正达到送岗下乡,推动就业扶贫的效果;农民丰收节、脱贫攻坚文艺演出更是充分展示会东农村农业发展,让贫困群众感受小康生活的美好;会东数字电影服务队还因村施策,分别以彝、汉双语片的形式在全县各行政村播放了农技科普、扶贫、禁毒、扫黑除恶、国家发展等为主题的宣传电影,弘扬文化主旋律,进一步促进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截至目前,共放映3200余场次。同时,送农业科技、送法律、送医疗、送教育、送专家服务团、送金融服务下乡也在同步进行,真正提升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能动力,营造健康、和谐、文明、科学的农村社会氛围。
树典型 涵养乡风家风
近年来,会东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契机,深化乡风文明建设,着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推动城乡创建均衡、协调发展,引领示范全县乡风文明建设工作上台阶、上水平。通过市民文明夜校、农民夜校等平台加强政策及技能知识的宣传宣讲,截至目前,共开展培训4900余场次,培训74000余人次。通过持续开展全县爱国卫生运动“周末卫生大扫除”活动,引导城乡居民积极清理环境卫生,营造干净舒适宜居的城乡环境,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着力培养农村居民文明生活习惯,凝聚农民群众的精气神。
会东还将宣传思想工作贯穿整个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善于发现、注重培养先进典型,激发内生动力,大力宣传典型的先进经验,充分利用新媒体、电视、广播等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让脱贫攻坚典型示范户的新观念、新思路、好经验、好做法得到传播,营造学习先进、宣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与此同时,依托村规民约和家风家训,破除陈规陋习,“四好家庭”“榜样人物”“新时代好少年”等最美人物评选表彰,使典型引领作用日益显著,社会新风、文明风尚正逐步形成。思想上“扶志”,能力上“扶智”,文化扶贫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贫困落后面貌,让贫困群众更加自豪地挺起精神脊梁。
下一步,会东将继续创新服务方式方法,继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完善文化设施,丰富文化活动,打造文化品牌,拓展文化服务,更多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助力乡村振兴、推动会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图文据张学军 李刚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