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月13日,眉山市召开2020年民生工程新闻发布会。大会通报了眉山2020年30件民生实事情况,从不同角度晒出2020年眉山人民的“幸福账单”。
2020年,眉山市委、市政府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当作政府的头等大事,突出“基本民生、底线民生、品质民生”,将全部新增财力和八成以上财政性支出用于民生改善,扎扎实实听民意、解民忧、纾民困,30件民生实事178个项目全面完成目标任务,累计筹集拨付资金102.72亿元,占计划安排资金93.71亿元的109.6%。
十大民生新闻 件件“直击”民心
披荆斩棘的2020年,也是眉山民生改善、硕果累累的一年。回顾这一年,眉山十大民生新闻,件件“直击”民心。
1月10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眉山医院正式揭牌,共建优质高效的“华西一眉山”分级协同医疗服务体系。眉山人不出眉山,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华西品质”的医疗服务。
从2月11日起,眉山无新增确诊病例,发病率为全省发病率的26%,最大限度守护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3月2日,载着八百名农民工的动车专列从眉山东站驶往广东。这是疫情发生以来,该市组织的单次最大规模的农民工返岗行动。“春风行动”送春风,“暖心专列”护返岗。
从4月25日起至年底在全市分期开展“消费促进季”活动,累计投放消费券5160万元,拉动消费近15亿元。
6月11日,由中宣部组织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题采访报道走进眉山,用笔端、镜头、话筒找寻眉山的“小康故事”,述说眉山的“小康生活”。
8月11日—18日,眉山市连续出现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青衣江发生百年一遇特大洪水,岷江发生二十年一遇大洪水,全市干部群众汛情之下、逆流而上,在瓢泼大雨中坚守防汛一线,实现江河“零伤亡零失踪”。
9月1日,眉山市23所新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开学,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资教育资源。
9月29日,“天府号”动车组从成都东站驶出开往眉山,从2018年底的日间37列,到2019年底的日间57列,再到如今的日间80列,成眉高铁迎来“公交化”。
10月2日,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发布了《大气中国2020》,对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大气污染治理进行打分,眉山光荣上榜,位列成效榜第3名、综合榜第5名。
11月20日,眉山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12月10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国家综合评审,即将正式命名。
30件民生实事 谱写眉山人的“幸福账单”
2020年,眉山用力办好30件民生实事,解决了许多民生难事,办成了许多民生大事。全市就业形势更稳定、扶危济困更及时、教育医疗更优质、老年关爱更温情、住房保障更有力、人居环境更舒适。
搭建就业创业的“立交桥”,帮人民群众跨进“致富道”。眉山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群众致富,开展各类补贴性技能培训4.62万人次。针对困难群体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7140个,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5084.72万元,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2352.74万元、失业补助金995万元,城镇新增就业32243人、完成率居全省第二位,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4%、居全省第四位。做好创业帮扶,落实创业就业税收优惠5.67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833.6万元,帮助1761名大学生、4769名返乡创业者实现创新创业。2020年,眉山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39100元,比2019年的33697元增加5403元,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9867元,比2019年的16563元增加1690元,增长9.3%。
备足兜底救助的“工具箱”,扶贫困群众奔向“小康路”。眉山对有返贫风险的4093名贫困户和有致贫风险的1659名边缘户进行动态监测,为扶贫干部、建档立卡贫困户、留守儿童、环卫工人等提供风险保障7.48亿元,补贴疫情影响困难群众8100万元。对残疾人群实施“量体裁衣”式服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6673万元,托养智力、精神、重度肢体残疾人3000余名,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000户,实现城乡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3万人。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630元/月、450元/月,城乡特困供养标准达到820 元/月、590元/月,城乡低保标准和特困供养标准位居全省第二;救助贫困母亲628人、困难职工1046人,资助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1032例,对4325名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实施精准关爱。
投放教育助学的“大礼包”,促品质教育步入“新阶段”。眉山投入资金12.9亿元用于教育发展,实施学前教育“80、50”攻坚和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建成投用公办中小、幼儿园23所,新增校舍面积14.23万平方米、学位10170个,改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105所,建成城乡社区儿童之家278个。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投入2.6亿元、受助学生26万余人,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11644人。推动兰大—伯克利自然科学研究院、川大眉山校区加快落地建设,与清华大学、重庆大学、深圳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眉高校达12所、位居全省前三。
筑牢人民群众的“健康坝”,让全体市民服下“定心丸”。眉山加快推进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市精神病人福利院建成投用,市重大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中心基本完工,核酸检测机构增至23家,市疾控中心等6个重大项目完成主体施工。持续提供健康服务,为全市常住城乡居民免费提供12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145702名贫困人口代缴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为25.93万名65岁以上老人和2.12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免费健康体检,为56106名农村妇女提供免费“两癌”筛查。全面落实药品采集,为患者减少费用超过1亿元。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改造提升主城区集中健身点16个、老旧小区健身点200个,新建公共篮球场158片、足球场45片、村级体育设施323个,开放体育场馆体育锻炼达105万余人次,开展国民体质监测2.6万人次。
此外,眉山市还在养老服务、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交通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持续改善民生。一张张亮眼的“民生成绩单”、一份份耀眼的“民生好答卷”,实现了眉山民生事业的持续发展。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眉山市委、市政府科学组织疫情防控,在最短时间、以最小代价遏制了疫情蔓延;紧抓“米袋子”“菜篮子”“肉墩子”,全力保障供应不断、质量不降、价格稳定;密集出台补贴、减负等政策措施援企稳岗、就业增收,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心关爱和兜底保障,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 成眉间动车日开行动车加密至80列(图片来源于微眉山)
随着成眉民生同城的“呼声”越发强烈,成眉跨市公交线路增至4条,日开行动车加密至80列。签订成眉市域铁路S5线共建共管协议,剑南岷东大道全线贯通、丹蒲快速基本建成、仁简快速加快推进,建成“5高2快3轨”10条同城大通道。围绕教育、卫生等方面先后签订 20 个合作协议,3所中学与成都“四七九”结盟,20多所中小学与成都中小学结对互助;川大华西医院领办市人民医院,华西第二医院领办市妇幼保健院,率先实现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覆盖;协同建立同城区域灵活就业人员自愿缴存住房公积金政策体系,首批55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同城化无差别”受理。
据眉山市政府秘书长、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市民生办主任吴江介绍,2020年初眉山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大范围召开民生工作会议,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为全市民生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当好了“领路人”,作好了“顶层设计”,发挥了领军作用。一方面,倾听民意,解决群众“民生难”,构建起“群众提、政府办、群众评”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以宣传作引领,扩大民生“影响力”,“民生眉山”的社会知晓率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