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3月3日,记者从成都理工大学获悉,日前,成都理工大学施泽进、尹观教授团队在国际地球科学权威期刊Gondwana Research(影响因子为7.121)上发表了题为Origin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 of the early Middle Triassic tuffs in the western Yangtze Craton: Insight into whole-rock geochemical and zircon U–Pb and Hf isotopic signatures(扬子克拉通西部早中三叠世凝灰岩的成因和构造意义:基于全岩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和Hf同位素特征的认识)的学术论文。博士研究生李文杰为第一作者,施泽进为通讯作者,尹观、田亚铭、王勇、张瑾为共同作者。
据了解,Gondwana Research是全球地球科学领域的顶级期刊,主要出版地球科学领域的原创性论文、综述和书评,以及刊发全球地学领域前沿动态。据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最新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该刊近五年影响因子为7.121,是JCR一区(Q1)、中科院地学一区Top期刊。
施泽进、尹观教授团队选取扬子克拉通西部中三叠世凝灰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岩矿物衍射、常量和微量元素分析、原位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等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凝灰岩的矿物成分、元素含量、形成时代、源区特征与构造背景。
该论文详细介绍了扬子克拉通中三叠世凝灰岩地层的成因、古特提斯洋闭合时限、扬子克拉通早期地壳演化等多项创新性成果。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