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车高,天车长,我家住在天车旁……”这是自贡脍炙人口的一句歌词。
天车
被誉为“东方埃菲尔铁塔”
主要用于提取卤水、淘井和修治井
自贡地区曾先后有13000多口盐井
每一口井都有一座天车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
自贡市还有上百座天车
但随着盐业由传统工艺向现代工艺发展
使得大批天车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目前仅存十余座
对这座因盐而生的城市来说
天车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辉煌
以及一份活生生的盐业史
留住这个城市符号
拯救天车
是盐都人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近日,自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加强自贡天车保护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从“努力营造天车保护良好社会环境”“依法落实天车保护管理责任”“加大天车保护资金投入”“创新天车保护利用途径”“加强天车维修专业人员培养”五个方面为天车“保驾护航”。
《方案》中指出,各级文物主管部门要及时划定并公布天车及其附属设施保护范围、保护内容,设置保护标识;启动天车及附属设施数字化保护工作,建立完善与政府其他部门职能相衔接的保护利用数字档案;督促天车产权单位、使用人以及其他管理责任人建立文物“四有”档案,落实文物安全巡查、日常管护等相关职责,组织开展天车及附属设施安全评估,指导天车管理责任人申报、争取、实施文物维修项目;组织开展天车所在井场历史文化挖掘,指导相关区县、保护管理责任人开展天车及附属设施合理利用。各级部门根据职能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方案》提出,要实施好东源井一期项目、吉成井本体维修项目、燊海井环境整治项目,全力维护好3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天车及附属设施。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着力编制好东源井二期、吉成井盐作坊遗址公园项目。积极整合相关项目资金,利用3年时间,对全市现存天车进行全面加固维修。
自贡吉成井是
世界上唯一现存
盐井和天车最密集的区域
它的遗址保护工作
也是自贡天车保护工作的缩影
2001年,由于工艺落后,加上国家出台了关于停止小灶盐生产的相关规定,隶属大安盐厂的吉成井被盐政部门明令停产。
2003年4月13日,市政府常务会议最终决定:对吉成井盐作坊遗址进行保护。那时的吉成井盐作坊的天车上爬满了野生藤蔓,完全看不清木结构,天车风篾丝、风篾桩腐蚀严重,厂房破旧、杂草丛生,不少房屋倒塌,瓦片脱落。
2006年,自贡市文化局在接管吉成井遗址后,立即委托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编制了维修保护方案。
2007年,《吉成井盐业文化遗址规划保护方案》出炉,根据方案,吉成井盐业文化遗址将分期实施修复工程,自此,吉成井盐作坊遗址逐渐得以擦去历史的浮尘,露出百年沧桑下的斑驳面貌。
2008年4月,自贡市组织全市仅剩的13名天车“修护师”──辊工,对吉成井4架天车进行抢救性维修。杂草藤蔓被清除,锈蚀的风蔑丝被更换,为了保持天车木构件质地不变,采用大量杉木、槠木、柏木、樟木等进行维修,4架天车得以展示“真容”。
2013年,吉成井盐作坊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的盐业核心园区。
加大天车保护力度
守护好盐都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
是延续千年盐都城市记忆和
重要历史文化遗存
期待三年后
自贡天车“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