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州经济和信息化局获悉,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制造强省战略部署,积极参与全省“5+1”重点特色园区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特色园区在全省“5+1”现代工业体系和我州“4+1”产业体系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凉山将从七个方面推进宁南茧丝绸工业集中发展区、四川德昌特色产业园区、四川会理有色产业经济开发区、四川冕宁稀土经济开发区、雷波工业集中区新型材料产业园区等5个重点特色园区培育行动。
打造产业集群。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钒钛新材料、有色新材料、稀土新材料、新型建材新材料产业集群,茧丝绸等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
强化创新驱动。建立凉山州钒钛、稀土研究院,健全运行机制,大力推进园区或企业技术中心、实验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各类创新载体建设。开展协同研发、技术攻关和创新,主攻产业基础再造、产业链关键环节技术攻关。
增强承载能力。配套完备的电力、燃气、供水、通信、道路、消防、防汛、治污等基础设施,以及5G、大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服务的标准厂房、孵化器、仓储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科学设置园区产业项目准入门槛,提升园区投入强度和产出效益。
提升服务水平。增强专业化生产性服务能力,强化技术、法律、财务、市场开拓、人力资源等服务机构建设,提供“全链条”服务。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商事制度,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和审批备案事项。
推进绿色安全发展。实施产业循环改造行动,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打造绿色工厂、绿色园区、低碳园区。严格执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园区污染治理、清洁生产改造及环境风险防控。开展工业园区等功能区安全三年专项整治行动,推动园区建立完善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的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提升园区、企业安全风险管控能力。
强化规划引领。围绕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十四五”规划,高水平完成5个园区总规修编,编制好详细规划,依法同步开展环境影响评价,落实功能定位。
创新管理体制。推广“管委会+运营公司”开发模式。鼓励引入营运团队等合作伙伴,促进龙头企业、咨询机构、科研院所等专业化组织深度参与,提升专业化营运能力。支持特色园区引入兼具综合开发实力、品牌号召力和商业运营能力的运营商,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运营,实现“投建运管”一体化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