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改善人居环境的“窗口”工程,同时也是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的重要举措。 8月30日,记者从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的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今年7月,全省有17541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治理率达到61.7%。
在广元市,以乡村振兴为带动,坚持市级统筹实施、县区细化落实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被动治理”到“主动作为”转变。
“广元市1380个行政村中,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的行政村达61%,常住人口600人以上的聚居点生活污水基本得到有效治理。”据广元市生态环境局环保总监白浩志介绍,广元市先后出台《广元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推进方案》和农村污水治理等6个涉农村整治专项指导意见,各县区分别制定《农村生活污水县域规划》,将全市1380个行政村及涉农社区全覆盖纳入整治范围,全面启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每年下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标任务,纳入民生实事推进,实行清单制+责任制,明确时间表、任务图,倒排时序进度,推动治理工程加速实施。
在阆中市,针对丘陵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特点,突出“三结合”,实现治理技术精准化。据阆中市委常委、副市长范昶介绍,突出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对地形地貌复杂、距离城镇较远的单家独户,把生活污水治理与改厨改厕紧密结合起来,采取“沼气池+储液池+农田利用”或“化粪池+人工湿地+生态塘”工艺实施,完成污水治理3.6万户。突出集中治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对人口较大的聚居区、小集镇,采取“化粪池(或卫生厕所)+A2O+人工湿地”工艺,建成集中治理设施48处,惠及1.1万农户;对人口相对较少、分散居住的聚居院落,采用“沼气预处理+厌氧池+接触氧化生物反应器”工艺,实行散户收治,完成生活污水治理4200户。突出就地处理与就近纳管相结合。针对场镇周边农户,采取就地修建化粪池进行预处理,再通过延伸配套收集管网,就近接入乡镇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级A标排放,已完成的污水治理1600户。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