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第十八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简称“西博会”)在成都闭幕,本届西博会以“中国新时代·西部新机遇”为主题,约有5万余嘉宾客商和66个国家(地区)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形式参展参会。时值建党百年,“十四五”规划开局起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见效,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在这个特殊节点上举办西博会,意义重大。
如何用好西博会这一投资促进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今年,凉山以“感恩奋进·牢记嘱托”“新起点、新机遇、新征程”为主题,积极主办或参与了系列经贸交流活动,取得了签约25个项目,总投资154.73亿元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借力西博会,向世界递出了独特的凉山名片。
四大优势 定义凉山
说到凉山,有哪些优势让您过目不忘?“政策优势:释放的红利多机遇也多;资源优势:五大资源富集度高组合性好;区位优势:北上广深“三小时空中走廊”已打通;环境优势: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第一竞争力来抓。”9月15日,成都世纪城娇子国际会议中心,在第十八届西博会凉山州举行的产业合作投资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上,州委书记段毅君致辞时,重新定义了凉山所具有的政策、资源、区位和环境等四大优势,并向全球的企业家发出到凉山考察和发展的邀请。
按照《第十八届西博会总体方案》部署及“中国新时代·西部新机遇”主题,凉山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把握时间、协调推进;严格督查、务求实效;积极动员、营造氛围;严守纪律、严明规矩、严格防疫,全力筹备本届西博会。
前期,凉山数次召开相关筹备会议;凉山州经济合作和外事局提前两三个月“做功课”;紧接着,凉山州级各相关部门、各县市政府办收到关于《凉山州参加第十八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总体方案》的通知。按照《方案》,凉山将在本届西博会活动期间参加4项主体活动和5项专项活动,自主举办州领导会见知名企业嘉宾代表、凉山州西博会投资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凉山州主题展览展示等活动。各项活动由州级领导分别负责,州委办、州政府办、州委宣传部、州纪委监委、州经济合作和外事局、州民政局、州农业农村局、州商务局、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州卫健委、州工商联等州级相关部门及17县(市)具体负责专项活动。
在积极开展各项准备工作的背后,凉山尽全力把围绕营商环境的建设作为第一品牌、第一资源、第一竞争力来抓。
依托展馆 呈现凉山
触摸凉山,您的初体验是什么?本届西博会凉山馆给你答案。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八个大字矗立在了凉山馆最上方,是本届西博会凉山馆的主题。
整个凉山馆约三分之一区域通过图文、产品展台、彝家新寨场景等静态形式综合展示凉山农、文、旅特色;整个展台的三分之二区域,则通过LED高清屏、多媒体VR数字体验、声、光、电、现场舞台表演,全方位、多角度、多视野、多形式地展示了“五彩凉山·魅力彝州”的魅力。
凉山展厅里,“新起点、新机遇、新征程”几个大字非常醒目,展厅内还呈现了凉山的五张名片:人类战胜贫困的奇迹地、东方“休斯顿”、全国绿色农业发展最适宜区、南方丝绸之路重镇、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地。数字畅游新凉山,VR眼镜、航天模型等吸引许多参观者的眼球。
一面巨幅圆形主题墙展示了凉山的工业产业发展情况:水能资源富甲天下,钒钛产业资源储量丰富,稀土储量全国第二,铅锌,磷化工,医药等等产业大有可为;
制作精美的宣传栏上展示了凉山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地处北纬27度,年均日照时间长达2560小时,被誉为天然“绿色大棚”,已建成生态林业基地2300万亩,“果薯蔬药”基地600万亩,年出栏猪牛羊900万头以上,建成全国优质烤烟综合标准化示范州和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苦荞麦、石榴等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优质高原水果基地、南菜北调蔬菜基地,被授予中国“茧丝之都”“苦荞之都”等称号。西昌葡萄、会理石榴、会东烤烟、宁南茧丝、德昌桑葚、雷波脐橙、盐源苹果、金阳青花椒等畅销全国。
用好平台 牵手凉山
牵手凉山,您收获了什么?
近年来,凉山充分利用西博会、农博会、糖酒会等国家、省级平台、特色展会活动,积极推介凉山优势产业,开放邀约世界,不断与企业达成合作。
江铜与凉山州冕宁县的牵手,就始于2009年。
今年西博会上,江铜再次与冕宁县签约,追加投资6个亿的江西江铜集团冕宁牦牛坪稀土矿综合开发利用采选瓦都沟尾矿库工程项目占地40余亩,建成后可满足600吨/天规模选矿厂10年排尾需要。预计2021年11月开工,2023年6月建成。
“之所以追加投资,我们一方面是看重市场前景,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当地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保姆式的服务。”江铜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西博会,石家庄德福瑞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决定投资10亿打造越西文昌文化产业园项目。项目总经理张志钢说,他们看重的也正是越西未来区位优势、政策支持和凉山良好的投资环境,他们愿意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号召,为凉山发展添砖加瓦。
看见的是资金和市场──今年,在第十八届西博会上,凉山共签约投资合作项目25个,投资总额为154.73亿元,覆盖农业、工业、文旅、商贸、环保等领域,将有力推进凉山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助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凉山新篇章。
看不见的是政策和服务──国家设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五年过渡期,对脱贫地区的财政投入、金融服务、建设用地等扶持政策保持总体不变,省委、省政府量身定制支持凉山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措施“25条”;凉山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州级审批“最多跑一次”事项达98.2%,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率达80%;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宽松优惠的政策环境、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为牵手凉山者保驾护航。(记者 刘建荣 张文俊 张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