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项改革“后半篇”,为泸州乡村医疗带来了什么?

2021-10-12 12:05:00   泸州发布

看病就医是人民群众日常所需

如何让老百姓在家门口

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泸州围绕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坚持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民生导向、发展导向,融合健康泸州、乡村振兴、应对人口老龄化三项工作,通过优化机构布局、提升服务能力、创新工作机制、激发队伍活力,统筹整合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努力补齐基层医疗机构短板,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为提升市民对医疗服务的获得感,我市规划布局的30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中,今年已有10个次中心启动建设。

看病到“次中心”,省时省心省费用

“伤口恢复得如何?这里痛不痛?”“要保持伤口清洁,注意不要感染。”“平时饮食要清淡一点,以预防高血压。”9月24日9时许,在叙永县摩尼镇居民常胜家里,李炯昌一边小心地抬起常胜左脚仔细检查,一边问着伤口恢复情况。

李炯昌是叙永县摩尼中心卫生院的一名家庭医生,也是与常胜家签约的家庭医生团队中的一员。

今年7月,常胜不慎从家中楼梯上摔倒,左脚脚部被尖锐木块刮伤,导致皮肤缺失。在前往泸州市区一家医院进行前期治疗后,8月18日,常胜在摩尼中心卫生院接受了植皮手术,并于8月28日出院。

“离家近开销少,原计划报销下来可能要花4000多元,结果才花了1200多元,比预想的节省了很多。家里离医院近,骑摩托车到医院只要几分钟,家庭医生也会来随访,查看伤口。” 常胜的父亲常敏宣介绍说。

常胜在家门口就能花最少的钱做植皮手术,把脚伤给治好,这是叙永县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的结果。

两项改革后,摩尼中心卫生院被确定为叙永县“南中北”空间布局规划建设的5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之一,服务覆盖面从原来的5个乡镇扩大到三省交界的10余个乡镇,并依托与叙永县人民医院建立的紧密型医共体合作模式,技术能力大幅度提升、医院效益大幅度提高,科室设置也逐渐完善,于今年4月创建为二级乙等综合医院。

为常胜做手术的曾祥聪是叙永县人民医院骨科的一名副主任医师,今年7月被叙永县人民医院选派到摩尼中心卫生院担任主要负责人。

“两项改革之后,县人民医院定时定期地下派人员对摩尼中心卫生院进行点对点、面对面、科室对科室的指导。”曾祥聪介绍,目前,摩尼中心卫生院设置了7个临床科室,科室配置逐步完善。同时,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床位由之前的60张增加到了100张,平均每月住院病人超过了400名。

作为我市“南翼”地区,叙永县接下来将聚焦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康养服务等重点难点,在“十四五”期间,新建或改扩建一批乡镇卫生院,做大做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实行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县域内弹性流动、柔性引才,带动基层普通外科手术等医疗技术的开展,进一步夯实基层医疗基础,建设15分钟医疗服务圈和1小时急救圈,全力推动全县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泸州南翼和川滇黔结合部区域医疗卫生新高地。”叙永县卫生健康局局长张娅说。

医疗资源下沉,就近就医更安心

“这两天准时吃药了吗?在家自己量血压了没?”

“量了,正常的。”

9月24日,泸县云龙中心卫生院高血压门诊,石龙炀一边为前来就诊的当地居民姜丽测量血压,一边问询其血压自我监测情况。

2020年2月,姜丽被诊断出患有高血压,并与云龙中心卫生院家庭医生团队签了约,石龙炀就是其家庭医生之一。“我一个月到高血压门诊开一次降压药,家庭医生每3个月上门进行一次随访。”姜丽介绍。

在姜丽的印象中,云龙中心卫生院以前连小手术都不能做,现在,“设备多了,能做的检查也多了,医生技术也提高了,许多病在这里就能看,很方便”。

为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提升乡村医疗服务能力,泸县结合县域医疗机构分布特点,依托泸县人民医院、泸县第二人民医院、泸县中医医院3家县级医院,打造 “一个中心”“两个副中心”“四个次中心”医疗服务体系。

泸县卫生健康局局长龙维平说:“ ‘四个次中心’──潮河、喻寺、云龙和兆雅中心卫生院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标准建设。每个村均建设一所达标村卫生室,着力构建10分钟村级医疗圈,20分钟镇级医疗圈,30分钟县级医疗圈,全县形成多点多极支撑一干多支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解决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通过打造医疗卫生次中心,泸县云龙中心卫生院对科室设置、服务功能、职责任务、人员及设施设备配置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同时,依托和泸县第二人民医院医共体建设,联动医共体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资源,促进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新外科大楼预计今年12月份投用,届时我们将增添CT、无创呼吸机、胃肠镜等设备。”云龙中心卫生院院长曾晓南说,除增加硬件设施外,今年卫生院新招医生5名、护士6名,同时医共体的专家每周一三五上午到卫生院进行坐诊和业务查房指导。这些措施,不断满足了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资源的需求。

规划布局30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

叙永县摩尼中心卫生院和泸县云龙中心卫生院的变化,都是我市进行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缩影。

数据显示:两项改革后,我市有126个乡镇街道,初步调整后共有138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改革前减少8家,其中乡镇卫生院110家(比改革前减少1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8家(比改革前增加9家)。每个乡镇街均有1家以上乡镇卫生院,非建制乡镇卫生院的整合调整仍在进行中。全市改革后有1143个行政村,共有村卫生室3222个(比改革前减少77个),平均每个村2.8个;有村医5168人(比改革前减少33人),平均每个村4.5人。

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涂曲平表示,结合各区县新一轮县域国土空间规划,依托调整后的中心镇和特色镇,根据人口分布、交通便利和就医流向等因素,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标准,全市规划布局了30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通过专项债券、PPP项目、上级资金补助等形式,我市全力推动项目落地,今年启动10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规划投资11.85亿元,现已完成投资5.09亿元。

“泸县、合江县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建设,我们整合优化了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了城乡医疗服务效能,让群众享受了优质、均等的医疗卫生服务。”涂曲平说。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