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0月14日,全省做大做强中心镇现场推进会议在宜宾召开。此前,306个入库候选中心镇已经公布,年底前将完成首批省级百强中心镇考核命名。记者在会上获悉,会后,各候选镇将按照考核标准开展自评,市(州)政府根据县(市、区)自评推荐情况开展竞争性初评,11月中旬前按照优先顺序推荐上报排名靠前的中心镇,12月将开展实地核查。
培育“中心镇”近一载 有哪些“加成”?
2019年12月,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上明确提出要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研究制定做大做强中心镇的政策措施,将中心镇的培育创建工作作为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近一年,为培育创建这批中心镇,我省各部门做了哪些工作?
在完善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加大对建制镇污水提标改造、管网配套、运行维护等方面支持力度,推广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营模式,加快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乡村振兴产业路旅游路工程、乡村运输“金通工程”等,着力构建普惠广、服务优的乡村运输服务体系;完善中心镇商贸流通产业,推动《深化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在中心镇先行落实,鼓励中心镇扩大农村消费,不断完善业态。省发改委加快涉改乡镇(街道)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高了农村电网的覆盖能力和安全水平。教育厅采取减免、补助办学场地租金、综合奖补等方式,积极扶持中心镇普惠性民办园发展;推进中心镇数字校园建设,推动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努力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民政厅积极发展城乡医养结合新模式,推进中心镇农村养老服务三级体系建设,全面强化家庭和养老机构护理能力。印发《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补短板”达标工程实施方案》,加快补齐中心镇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短板。
在支持产业发展方面,引导县域产业有序向中心镇转移,建设一批功能完善、集聚能力强的“回乡创业园”,推动中心镇发展精深加工、农产品化、城市配套制造等特色产业;坚持把产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作为支持中心镇产业发展的关键点,支持中心镇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合理引导和强化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支持中心镇创建天府旅游名镇,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各地因地制宜 设定建设思路
针对不同的风土人情和产业发展方向,各地也因地制宜设定了不同的建设思路和奖评政策。
记者了解到,宜宾等16个市(州)出台了中心镇培育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了更加细化的支持政策和激励机制。泸州、达州、巴中以卫星城镇、城乡融合发展示范镇、新型绿色低碳镇等形态分类提出培育方向。南充提出省、市两级中心镇的创建目标。甘孜州在中心镇的申报上,结合川藏铁路等重大战略工程集中力量发展中心镇,不搞平均主义。宜宾市每年统筹2亿元资金奖补中心镇,尤其提出中心镇的土地出让金扣除成本支出和中省规定计提基金及专项资金后全部用于中心镇发展。内江、资阳提出每年不少于60亩用地计划指标用于中心镇建设。
中心镇即将诞生 下一步如何培育?
省住建厅总工程师杨搏介绍,下一步将指导市州创新出台中心镇培育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更加细化的支持政策和奖励机制,加大投入建设力度,合理确定各个入库镇的发展目标,分级分梯度推进中心镇建设。杨搏强调,中新镇建设要继续深化改革,不仅要保持“大和强”,还要在“做优做美做出特色”上下功夫。
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同时,加强中心镇干部培训,提升基层管理能力,也是推进中心镇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据了解,9月,306个入库候选中心镇在阆中进行了首批培训,下一步相关部门还将组织开展多层次、广范围的相关专题培训,提高入库候选镇党政干部能力水平,以此不断提升中心镇村镇建设管理能力。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