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四川大学创意管理研究所所长杨永忠 文化与市场实现对接的关键是什么?

2021-10-16 23:31: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0月15日,2021数字文创产业发展论坛在成都举行。此次论坛搭建起文化创意交流平台,汇聚了众多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共话充分挖掘四川省文化资源,促进数字文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等论题。论坛上,四川大学创意管理研究所所长杨永忠发表的主旨演讲《《数智时代创意管理》让人耳目一新。

实现文创产业发展的难点是什么?文化资源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价值转化?就此,四川发布记者对杨永忠进行了专访。

个人名片:杨永忠,中国创意管理学开创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首批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创意与创新管理》负责人,巜中国创意理前沿研究系列丛书》主编,巜创意管理评论》主编。国际创意管理专委会主任,中国创意管理智库(联盟)联合主席,中国创意管理论坛发起人,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技术创新创业分会副理事长。四川大学商学院教授,四川大学创意管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西北民族大学特聘教授。

什么是创意管理?它对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有何作用?杨永忠介绍,创意管理是工商管理的新兴领域,同时也是一门交叉科学。广义上的创意管理,是一套控制系统与受控系统相互作用的复杂机制,目的是为创意发展创造有利的机会和条件,从而使组织达成有效的成果。

“文化产业发展一直存在着痛点,就是文化与市场如何实现对接,其实关键点就是创意。”他认为,对创意进行管理,其实就是对文化资源进行价值转化的一种实现方式。他告诉记者,在2015年,四川大学就最早建立了文化创意管理专业的博士点。如今,大家也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创意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那么,该如何实现创意的商业转化呢?杨永忠从社会共鸣、产品人格、文化企业家创新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创意管理北斗模型,此外,还提出了创意价值管理铜钱模型。他解释,创意的转化需要四个环节:价值的认定、认知、认同以及认购,它们分别对应战略、运营、营销、消费,“这都是环环相扣的。”

“创意就是人格化,不是简单地卖一个商品,而是‘卖’创作者的人性光芒。”他以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的发展为例,解释道,“如今成为网红打卡地的竹艺村,为成都市乡村振兴提供了好案例。竹艺村为何能火?就在于其定位是中国竹生活方式的倡导者,既传承发展了传统文化,又引入了多个与竹相关的文创项目,从而收获了新的发展。在这背后,对竹艺村的价值认定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竹艺村只是四川文创产业发展其中的一个缩影。面对四川丰富的文化资源,杨永忠表示,“很看好四川文化资源的利用,但也存在不乐观的成分。”他坦言,“很多业内人士在文化艺术领域是专业,但面对市场,就不仅是文化问题,还有创意问题,这些都需要企业进行体系化的理解。从文化到创意,再从创意到商业化,都是很大的挑战。”

“所以文化产业要发展,一定要从多方面来推动。”杨永忠表示,“我发现在四川,凡是做的好、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恰恰是政府、高校、专业机构、社会组织等多个领域之间紧密联系的成果。”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 刘茜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