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四川省政府印发《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以成都市为中心,与联系紧密的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共同组成一个现代化都市圈。
记者从四川省发改委获悉,成都都市圈的建设可以形象地概括为“四个圈”,分别是:建设便捷高效的交通通勤圈,构建协同共兴的产业生态圈,形成便利共享的优质生活圈,扩大开放合作的国际朋友圈。如何理解这些圈?四川发布专访四位专家、教授作详细解读!
──“朋友圈”
尹稚:可能很多人关注的朋友圈多是同城化层面的,其实这个规划给成都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几个更大尺度朋友圈的机会,我们可以从四个圈层来理解。
第一个层次,规划里有一句话,它是“链接全球的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实际上就是给了成都在对外开放当中更高的地位价值和作用,是一个走向全球的“朋友圈”。
第二个层次,就是更大的区域尺度层。这里提到了对长江经济带的积极融入,对西部大开发这样一个新格局的主动服务,所以这其实是两个大尺度的区域性的朋友圈,就是给了成都跟中国更为发达地区密切合作的机会,同时也可以通过成都自身能级的提升,在西部大开发的国家战略新格局当中,承担更主动服务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个层次,在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发布以前,国家刚发布了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国家规划,显然成都在双城经济圈里边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双城经济圈是由以重庆为核心的都市圈和以成都为核心的都市圈两个都市圈构成“双圈”联动,双城赋能的加大和崛起,其实对整个带动双城经济圈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一个圈层,可能是当地关注比较多的,就是同城化的朋友圈。这其实是在解决我们国家中心城市超大、特大城市发展当中,如何走区域协同战略的一个标准的尝试,给了成都市更多的发展空间,也为成都市邻近的中小城市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会。
所以,从四个层次的朋友圈的建构来看,是既有跟外循环的联动,也有不同尺度内循环的市场建构,所以这个规划的发布意味着,成都市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也会逐渐形成一个全新的发展格局,当然也对它的自身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问:我注意到您多次提到“协同”“合作”两个关键词,这在成都都市圈的建设中,特别是对成德眉资这四个市是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什么一定要协同合作?怎样协同合作?
尹稚:是的。为什么要以协调发展、协同发展的模式来合作?我们正在处在一个新旧动能转换,提高创新驱动水平的时代,显然大中小城市在争夺高端创新驱动资源方面是有天生的不一致,那么如何发挥好中心城市创新高地的带动作用,建立起大中小城市联动的双创基地联盟?
其实是对这个地区实现新旧动能转化的一个很现实的挑战。所以,它的研发、生产、销售,能不能在更广泛的地域上形成更合理的利益格局其实决定了这个地区最终在创新驱动水平上,能不能有合作共赢的局面,这其中,协同合作很重要。
(合作的必要性体现在方方面面)从现实情况上看,“其实成都可拓展的后备土地资源已经不多了”,随着功能越叠加,将来它的大城市病就会越严重,交通、环境问题会暴露得越多,那么如何把这些东西分散到更广泛的地域当中去,充分利用四川盆地的环境容量,降低环境成本,同时也使得它的综合劳动力成本、基建成本、生产成本有一个更好的价格竞争优势,其实都取决于广泛的区域性合作。
而从基础设施上,想要市场一体化,首先硬基础设施的支撑,先得实现同城同网。路、水电、各种网络都得通,这是降低整体交易成本的迫切需要。
从公共服务看,当下限制人的自由流动的一个最大的瓶颈,其实是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简单说,换个地方你可能就没有好的医疗条件和子女入学条件了。那么这次规划里就谈到了很多集团化发展,从中心城市向中小城市乃至小城镇的外延式拓展就是优质资源的外延式拓展。
从生态环境的共治共保看,环境问题永远是区域问题,如果整个地域要有更好的未来,一定会有大量的共同协议、共同标准的达成,它也需要在更大尺度上达成一致性,才能解决这个地区的生态环境保育问题。
从体制机制改革上,这次研究也比较透彻,在几个大的领域都有比较明确的引领方向,比如说市场一体化怎么做,营商环境怎么共同打造,城乡融合怎么发展,以及具体的同城化策略应当有哪些跟人、地、钱相关的政策需要出台。通过达成几种更高程度的协同以及形成在落地时的统筹推进思路,能为协同合作提供基本的保障。
问:在同城化的“朋友圈”里,协同合作要注意什么问题?
尹稚:其实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大中小城市乃至有优势发展机遇的小城镇之间的合作。
是要在差异化发展的前提下寻求多方利益的共赢。显然各级政府之间不存在谁吃掉谁的问题,更多的是各展所长,把自己的长板发挥到最好,各得所需,把成本在统一市场中能卖出一个好价钱。其实是集中力量成就大事业的一个过程。
之所以要强调差异化,就是过去我们是一刀切来考核大中小城市。大家都是奔着先做强、做大第二产业,然后都要做大做强第三产业这么一个路数去走。这样其实有大量的同质化资源竞争,这种情况下,显然大城市的绝对虹吸效应就会限制周围主要城市的发展。
那么换一种思维模式,差异化地来走,就是大城市有适合大城市干的事情,中小城市在成本优势、环境优势方面,也有大城市不可比的一些独特特点和优势。所以各自把这些长处发挥到更好,并且能够在市场上找到良性的交易点、交易空间,最终能形成一个公平公正的交易价格的达成,其实这是未来区域协同方面很重要的一步棋。
同时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这种合作不是简单强调自下而上,而是在市场的磨合中寻找各自的长项和盈利点。其实在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规划当中也体现了这个特点,就是强化市场联系,淡化行政区划边界,跟我们国家在下一个发展阶段当中反复强调的市场在配置主要生产要素的进程中承担主导作用这样一个大的国家指导方针是密切结合的。
“朋友不是以利相交的,不是说有便宜就占的,这叫朋友圈。”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