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92.87
西安 81.94
成都 77.88
南京 75.38
杭州 75.15
评价指标体系
●国际融合度 20%
(国际友好度10% 交往密切度10%)
●传承创新度 20%
(政策支持度10% 文化活力值10%)
●文化传播度 20%
(对外推介度10% 学术引领力10%)
●品牌知名度 20%
(形象认知度10% 影响持久度10%)
●城市美誉度 20%
(受从好感度10% 访客满意度10%)
北京时间2021年12月18日,对于成都来说可谓是一个神奇的“时空交汇日”。
当天上午,《2020年度中国古都城市国际影响力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成都作为上榜的27个古都城市之一,国际影响力综合排名位居第三。
当天晚上,在华盛顿举办的第79届世界科幻大会上,成都脱颖而出,成为2023年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的举办地。
从国内到国外,从古都到未来,成都在同一天里完美表现了这座城市最有魅力的一个特色:既悠久、又现代;既传统、又国际。
让古迹与历史“活在当下”,全方位与世界交流。
200多处古都
仅有27城市进入评估榜单
成都,“大古都”
《报告》中所指的古都,是曾作为古代独立王朝、重要政权政治中心的城市。据统计,我国历朝历代考据详实的古都超过200处。但在200多处古都中,仅有27座古都城市进入评估榜单。 《报告》所评价的对象,是从古都城市中选择具备突出的历史、艺术、科学、社会、文化价值,且历史文化风貌保存较为完整、历史文化资源保留较为丰富的,在今日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仍然发挥重要作用的古都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10月,在成都举办的“中国古都学研究高峰论坛”和“中国古都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成都古都文化学术研讨会”上,与会学者们形成了《中国古都学会·成都共识》,将成都列为中国“大古都”之一,北京、西安、南京、洛阳等著名古都也在“大古都”之列。
成都不仅是一座有着4500多年城市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都城之一:从宝墩古城到金沙遗址,在先秦时期先后有五代古蜀王在成都建立都城,创造了灿烂的宝墩文明、三星堆文明和金沙文明,以成都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地区成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成都在汉代就成为全国五大工商业都市之一,也是“五都”之中唯一的南方工商业中心城市。唐代的成都成为中国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之一,史称“扬一益二”,堪称当时的国家级中心城市。宋代蜀商在唐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的基础上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影响巨大,由此使成都一度领先于世界。
虽地处西南内陆
但自古以来就是开放城市
成都,很“外向”
作为古都,成都在《报告》中以国际影响力著称,亦是实至名归:虽然地处中国西南内陆地区,外部有群山环绕,但是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开放的城市,从东亚宏观地理位置考察,成都是中国唯一的三大经济带──南方丝绸之路、北方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因而成为古代中国内陆地区对内对外开放的枢纽。
早在先秦时期,成都就与东南亚有着十分密切的经济、文化往来,以成都为起点的南方丝绸之路,经云南,进入缅甸、印度,于东南亚各国影响力甚大。早在先秦时期,成都就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秦以后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北亚、东南亚各国发生经济、文化的交往。
到了汉代,成都成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丝绸织品生产中心之一,所产蜀锦更是独步天下。自汉至唐的数百年间,蜀锦等丝绸织品成为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远销至西域、中亚、欧洲,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
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
保护和利用成绩斐然
成都,重传承
《报告》的重要意义之一,是有利于充分了解古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传播推广的现状和成效,探究我国古都城市加强国际传播、扩大文化影响的路径。在这层意义上,成都不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近年来在考古发现和文物保护成绩方面更是成绩斐然──成都目前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627处,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居全国城市第三位,国有可移动文物25.9万件/套,全市博物馆共160家;全市现有非遗代表性项目230项,12个传统工艺产业集聚区已基本形成。
成都还是国家确定并重点支持的全国大遗址六大片区之一。金沙遗址、成都古蜀船棺合葬墓、邛窑、成都平原史前城址、明蜀王陵墓群、茶马古道被纳入全国150处重要大遗址之列。其中,东华门遗址、武侯祠、杜甫草堂等3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蜀道申遗名单。
近年来,成都考古发掘出土珍贵文物达20余万件,全国重要考古发现20余项,成都平原史前古城址群、金沙遗址、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等6项考古成果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重大考古发现数量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
文物“活”起来才有影响力
“漫游三国”
“杜甫很忙”
“金沙3D打印品”…
古都的国际影响力,离不开著名古迹和历史文化名胜的加持。成都的武侯祠、杜甫草堂被誉为“三国文化圣地”和“诗歌文化圣地”;金沙遗址获誉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都博物馆建成不久就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博物馆”。
全市博物馆年均举办各种展览达523场,特别是市属国有博物馆举办的“敦煌艺术丝绸之路展”“大足石刻展”“欧洲绘画五百年展”等特展推出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观众超过3000万人次。
如何让文物古迹活起来,扩大文化传播影响,成都各文博单位都在积极创新创意:“杜甫很忙”“漫游三国”“古蜀金沙”等文化IP、文创产品达3000余种;武侯祠锦里被CNN评为2020年全球最美街道,文物特展、博物馆文创已成为研学旅游新热点、文旅消费新时尚。
其中,金沙遗址博物馆充分利用智慧博物馆的建设成果,在全球范围内宣传展示古蜀文明──如以彩灯展、数字图片展和3D打印品为载体,借助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技术,以学术探讨和专家导览为补充的数字展览,让古蜀文明以更加智慧、经济、便捷的形式相继走入多个国家,让国外的观众们也可以观赏到金沙遗址出土“太阳神鸟”金饰、黄金面具等被列入国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录的珍贵文物信息,为这座古都的国际影响力添砖加瓦。
新闻观察
一座古都生命力在哪?
既能代代传承又可时时焕新
成都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作为具有4000年大规模居住史和2300多年建城史,且城址始终未移的中国十大古都之一。成都提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持续提升城市世界影响力。
成都市文物局博物馆处负责人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博物馆在世界文化名城的建设过程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没有藏家的收藏,没有民间和国有博物馆的建立,没有大家对文化的凝聚力和搭建展示的平台,世界文化名城的基础就缺失了很大一块。当然,这里面也包括遗迹的保护等。”他说,“成都一直都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博物馆不仅数量多,种类也多,大家能想到的门类基本上都有,几乎不存在门类上的空白,并且还有很多极富特色的博物馆,为这座古都的国际化和现代化提供了坚实基础。”
如今,成都在“古都城市”中的国际影响力最新排名,也与世界文化名城的定位遥相呼应,彼此印证。
在世界历史的漫漫长河中,许多古老的文化都已随岁月消逝,如成都这样既能代代传承、又可时时焕新的古都,它热烈深厚的生命力,正是其日益广播的国际影响力来源之一。(记者 乔雪阳 曾琦 邱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