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4011.7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二;共起降航班30.09万架次,全年货邮吞吐量达到62.8万吨。
这是日前四川省机场集团发布的数据, 从中可以看出,过去一年,面对疫情冲击等挑战,双流国际机场仍然取得骄人成绩。这充分展示了双流航空枢纽地位的能级效应,也展示了双流区高质量建设中国航空经济之都的美好前景。
众所周知,飞机运营维修保障能力至关重要,其背后实际上考量的是当地飞机维修人才的教育培训与输送能力。如今,双流已聚集国航维修基地、中国商飞大飞机示范产业园国产民机维修基地、东航技术等航空维修企业。1月8日,记者就此探访了其中的一家──位于我区航空物流园区(航枢大道700号)的四川天立时代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这里被誉为飞机维修师的“摇篮”。
“公司创立的双流国际机场147培训基地总使用面积约2795平米,包括:室内培训区(1810平米),维修实践区(停机坪,985平米 )。”当天,该公司培训管理部教员张宏博客串“导游”,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了企业相关情况。
眼下,“三九”时节,寒意袭人,但在该公司教学培训现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在一间间理论培训室、机械实训室,几十名学员认真聆听教员面授机宜;在飞机传动系统实训平台、飞机维护虚拟训练系统前,教员耐心讲解,学员悉心揣摩。
在飞机维修实践区,只见硕大的A320主起落架、B737飞机发动机摆放在实习培训场地上分外醒目;在老师指导下,几名学员围绕在一架庞巴迪公务机(里尔25D飞机)旁,学习飞机零部件的拆装、“解剖”。
“使用刮板,注意要把胶均匀的刮在天线和机身的结合面上,一次性成型,以确保没有气泡,否则会影响到天线的密封性、甚至影响飞行安全。”教员易亮蹲在一旁,指导躺在机身下的学员张铭豹进行密封胶等细节操作。
完成这一工序的实作,站起身、松了一口气,张铭豹开心地说,“我在这里学了一个多月,学到了很多维修技能和基础的理论知识。在这里老师们的教导下,我进一步认识到──对飞机维修工作,我们必须严肃、认真、严谨。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更好的投入到以后的飞机维修中,成为一名合格的飞机维修师,确保自己经手的每一架飞机平稳飞行、安全起落。”
教员张宏博告诉记者,飞机维修实践区主要分为航空器、起落架、发动机等培训区域,“在这里,能够满足24名学员同时开展培训,经过大约3个月的培训、考试合格之后,他们可以顺利的取得飞机维修人员执照。”
随后,记者来到电子实训室,只见在这间课堂配备有线路施工实训台、防静电工作台、电子设备拆装架等。记者现场观摩了张宏博老师演示“防静电工作”课。他“手把手”地指导学员唐饰泽,“现在模拟的是飞机上的风挡加温控制器元件发生了故障,这种LRU部件一般安装在飞机的电子设备舱。在维修它之前,要注意观察元件上部贴的防静电标识。这时,首先要想到它属于静电敏感元件,一定要先佩戴好防静电腕带,再进入施工处理环节。”
谈及参加进修后的感受,学员唐饰泽告诉记者,“在天立时代培训期间,我学习到了飞机有关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维修工作中的操作技能。教员们严谨的教学态度让我受益匪浅,明白了机务维修在飞行安全中的重要性,时时刻刻必须一丝不苟。新的一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顺利拿到维修基础执照,为中国机务维修行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据悉,四川天立时代航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着力于开展高水平国际航空教育合作,以航空维修专业为核心起点,与世界顶级航企一起,探索建立国际顶级的航空技术类实训基地,进而打造全国顶尖的高等航空技术教育培训集群。
张宏博告诉记者,天利时代成立于2018年,开展 CCR147维修人员执照培训一年来,已经培训来自全国的各类飞机维修人员超过1500人次。“接下来,我们将持续的拓展与航空产业服务配套的各类飞机维修培训课程,致力于搭建高标准的航空蓝领技术人才培养体系。未来,我们将扎根双流、服务航空产业、助力航空经济的发展,为双流区高质量建设中国航空经济之都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记者还了解到,该公司今年年内会迁入场地规模达15000平方米的新址,届时,公司将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持续为成都临空经济产业功能区航企需求、支撑成都市及西南地区航空维修市场发展输出高质量人才。
【采访手记】发扬工匠精神 为飞行安全护航
“90后”张宏博是山东威海人,是该公司培训管理部10多名教员之一。他说,由于大学几年都是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度过,自己对四川有着深厚感情。毕业后,在海航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工作5年后,基于看好西部大开发的前景,他还是选择回到成都工作。在他心里,如今双流将是其第二个家乡。
当天的采访中,张宏博等教员以及在基地参加培训的学员们,那一张张年轻的脸庞及其认真执着的神情,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表示,尽管从事的是飞机维修及其教培这样的幕后工作,没有机长、空乘人员这类“空中飞人”来得光鲜靓丽,但他们本着“为飞行安全护航”、“发扬工匠精神”等出发点和落脚点,甘做幕后默默无闻的奉献者、初心使命的践行者。
张宏博坦言,在职业教育行业工作一年来,他的教学技能和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可以说在和学员积极互动中,师生得以共同成长。“今后,我和同事们将严格执行航空标准的施工规范,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学员们树立一个兢兢业业、履职尽责的好榜样。”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通过这几年的探索,他们对于拓展航空维修实训等与航空产业配套的技术输出服务、人才培养事业的前景非常看好,建成一所航空科技高职(大专)、航空科技应用型大学(本科),实现“输出人才满足全国航空产业市场”,这些都在他们未来几年的计划之内,也必将为双流区高质量建设中国航空经济之都助力“添翼”。(记者许继刚焦裕理/文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