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两会上 代表委员这样热议达州东部经开区(四)

2022-01-21 09:23:00   四川新闻网

川网新闻·四川新闻网 近年来,达州积极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加快打造现代产业集群。特别是该市第五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后,明确了达州加强与成渝双核联动,积极承接产业和人口转移,带动川东北经济区加快发展,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奋力形成先发优势、打造战略支点,撬动北翼赶超发展、加快振兴的战略。

北翼振兴、时不我待。达州东部经开区作为达州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的重要战略布局,2021年12月18日,经省政府同意已正式获批,1月4日,达州东部经开区挂牌。

达州东部经开区良好态势,在省两会上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关注。多名达州省两会代表委员认为,新区的建成将加快催生“新经济”成长,全面提升达州创新力、创业力、创造力,加快达州融入“双城圈”,深化万达开三地协作,强化“示范”担当,放大“中心”优势。

蒋希琳.png

蒋希琳

人物名片:

省人大代表、开江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蒋希琳

关键词:开江门户城

“东进”,多年来一直被视为达州主城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川东平行岭谷地貌中,这片区域相对平坦和开阔,拥有很强的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特别是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达州主城向东,将实现与重庆市万州区、开州区相向发展,而达州东部经开区最临近的就是开江县,也是东部经开区外延至开州、万州的必经之地。

开江经济开发区扩区并更名为达州东部经济开发区以来,蒋希琳就十分关注达州东部经开区的建设和发展。从东部经开区成立大会现场到开江县城驱车不过20分钟,毗邻的地理关系决定了达州东部经开区和开江县的紧密联系。

达州东部经开区提出围绕“建设‘产城绿乡’深度融合的城市新区和全市工业制造业新引擎,创建国家级经开区”发展定位,形成“四山拥五田、一江润三城”。其中的一城就是要打造开江门户城,与亭子文教城、麻柳智造城共同构建外联内畅的综合交通体系;塑造雄山、秀水、原乡、靓城的现代风貌形象;建成绿色智慧的市政防灾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

开江门户城,规划用地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7万人,主要承载交通枢纽服务、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科创转化服务等功能。统筹开江南站、普安园区以及明月湖建设,整体打造风景秀美、品质宜人、产城融合的活力门户新城。

蒋希琳认为,达州东部经开区位于“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核心腹地,西连达州主城、东接万州、开州深水港,区位优势独特。应与开江县一道,紧扣四川东大门“门户城”的发展定位,加强交流与合作,为达州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和建成“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贡献力量。

对此,蒋希琳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依托全省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等平台载体,加强与开州、万州的合作共建,探索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合作共建、利益共享等合作新机制,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及成渝“双核”制造业产业转移和关键配套,带动万达开区域制造业集群发展。

二是依托成达万高铁、达万铁路扩能、开梁高速、达万直线高速、达开快速通道、开梁快速通道等重大交通项目,形成区域内横贯东西、联通南北的快速交通路网,实现与成都、重庆、达州、万州、开州等城市高效联通,打造达万区域次级综合交通枢纽。

三是利用平坦地势,通过建设大基地、发展大产业、创建大品牌、推动大融合“四大举措”,全域推广“稻田+”“果林+”发展模式,进一步增强产业配套,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和特色农业品牌,助推特色农业不断发展壮大,建设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四是依托万州大瀑布、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金山寺、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资源,不断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完善生产生活配套和公园城市建设规划,建设山水田园休闲康养旅游示范区。

蒋希琳相信,未来达州东部经开区将与开江县共同成为争当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前沿阵地”,一道打造川渝毗邻地区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记者 余开洋 陈淋 摄影报道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