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四川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已于近日印发实施,对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做出了规定。接下来如何推动这些公共文化服务有效实施?在我省偏远地区的农村,如何保障这些公共文化服务能真正落地?1月28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对该标准进行详细解读。
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赵红川介绍,《四川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以下简称《四川标准2021》)进一步明确了我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范围,即文化设施的免费开放、送戏曲下乡、收听广播、观看电视、观赏电影、读书看报、少数民族文化服务和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等。“接下来,文化和旅游厅将会同相关部门,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的落实,尤其是将重点放在保障偏远地区农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方面”赵红川表示。
一是落实主体责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要求,结合《四川标准2021》,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督导、管理职能,督促市(州)、县(市、区)制定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体现当地文化特色和群众需求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标准,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推动各级人民政府履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主体责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权益。
二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效能。202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开展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评估定级补短板行动。“十四五”期间,我省将通过行政督导、行业指导、专业辅导等方式,积极争取协作支持,建立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评估定级补短板结对帮扶机制,帮助偏远地区、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达到国家和省级的服务标准,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的短板。
三是优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统筹推进“两项改革”后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以片区为单元优化乡镇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开展全省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推动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达到省级标准,为基层和偏远群众提供就近就便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激发社会力量参与,丰富文化服务的内容。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