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搏就是“超越”!开局之年四川21市州自然资源工作答卷

2022-01-28 15:59:00   四川自然资源

2021年

是我国“十四五”全面擘画的开局之年

这一年

全省21个市(州)自然资源系统

全面践行

“规划引领、要素保障、管控约束”的工作要求

收获了许多喜人成绩

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

现在让我们一起

通过以下图文一起回顾↓↓↓

成都局 

△成都高新区交子大道街旁空间

■ 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参与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组织编制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两区一城”区域协同空间规划、国际铁路港大港区国土空间规划等重要规划,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 加强耕地保护和生态修复,维护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探索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和综合治理的新模式,创新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评价,探索生态价值转化途径。

■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推进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城市,形成2020年度国际大都市跟踪研究报告。创新编制国内首个系统关注城市剩余空间更新利用的规划设计导则──《成都市“中优”区域城市剩余空间更新规划设计导则》,提出具有成都特色的城市剩余空间更新利用实践路径。

■ 统筹乡村规划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编制城乡融合发展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办法、城乡融合发展片区建设项目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及导则、“多规合一”实用性村规划编制办法等,构建乡村规划技术标准体系。开展特色镇(街区)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实施大地景观再造工程,提升乡村区域风貌特色。

■ 提升民生服务保障水平,夯实安全稳定基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登记财产”指标测评在全国排名前十,助力成都连续2年获得“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探索开展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拆迁安置房“分房即发证”、新成交地块“交地即拿证”工作,创新建立“蓉E链”平台,实现不动产首次登记“零材料”办理。

自贡局 


△保障自贡航空产业园重大项目用地

■ 强管控优布局,释放发展空间潜力。启动“镇村合一”“多村合一”等乡村规划编制63个。推进用地规划“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办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37件,出具规划条件34件。保障川南新材料产业基地、自贡航空产业园等重大项目用地。完善划拨土地价款解缴政策,落实“摸底数、下目标、周通报”举措,处置存量土地1626.52公顷、闲置土地282.98公顷。全域实施深化增减挂钩项目,21个项目完成拆旧复垦5751亩,超目标任务15%。

■ 守红线保生态,夯实群众生活保障。制定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考核办法和耕地“非农化”等问题整改清单。制定《自贡市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方案》,实现区县级林长制方案全覆盖。荣县油茶现代林业园区实现省级园区“零”突破,出口油茶籽140余吨。“地灾全域整治三年行动任务一年完成、存量隐患点年底清零”目标顺利实现。完成集体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分等定级、农村土地基准地价成果并公告实施。同水电部门实现“一窗受理、同步过户”,出台《自贡市不动产登记推行告知承诺制暂行办法》,解决办证“证明难”。

■ 严监管重防控,强化依法行政能力。违法用地高压执法,开展执法动态巡查42次,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13件,拆除违法建筑2.07万平方米,罚款329.68万元。查处林业违法案件118件,罚款317.90万元。有序实施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清理复核和专项督查,查出“不应纳入而纳入”项目(宗地)1550个,“应纳入未纳入”项目(宗地)786个,新增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攀枝花局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山 王东/摄

■ 强化要素保障意识,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精心包装优质土地资源,构建“城市+产业+土地”大产业体系推介模式,开通“花城土地云”综合性推介服务平台,在成都、重庆、上海、西昌分别举办了“2021攀枝花城市发展暨土地资源推介会”,土地资源推介成效明显。将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纳入2021年度目标考核,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69.64公顷,闲置土地处置任务完成率居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完成矿产资源国情调查,连续5年率先在全省完成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填报公示。成功创建为全国首批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被自然资源部评估为“优秀”等级。

■ 强化社会风险意识,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定出台隐患点风险防控分级分类管理工作指南,建立上下联调、片区联动、群众联防的工作机制,确定重大级隐患点20处、较大级隐患点21处、一般级隐患点133处,汛期累计转移受威胁群众12.8万人次。在全省率先实现地质灾害隐患点专业监测全覆盖,累计安装自动化专业监测设备344台(套),设备在线率达100%,有力提升风险防控科技化水平。3月攀枝花局在全省2021年群专结合监测预警建设项目进度调度视频会上做先进典型发言。

■ 强化担当服务意识,加强自然资源改革创新。实施农村“房地一体”改革,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发证率达93.32%,位居全省前列。全面完成1592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成为继德阳、内江后第3个全面完成的市州,提前2个月完成任务。推进“放管服”改革,开展“全国一流不动产登记工作”创建,实施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全城通办,在不动产登记大厅创新开设“企业服务专窗”,探索开展“以图查房”服务,开通机器人服务、24小时自助查询、证书自助打印、快递到家等服务。实现签发不动产登记电子证书、电子证明,成为全省第二个实时将电子证照汇交到四川省不动产电子证照库的城市。

泸州局 


△泸县“9·16”地震发生后,紧急开展震后次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 破立结合,谋势而动,绘制空间蓝图。优化完善《泸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方案。合江县列入第二轮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省级试点,完成县域经济片区划定,形成成果方案,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规划指引。全面推动公园城市建设,形成公园城市规划初步成果。完成《川渝合作示范区概念规划》城市发展方向研究,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写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

■ 量质并举,蓄势而发,积蓄发展动能。完成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30个,建设用地49个项目(批次)报件,为重大项目用地提供及时有力保障。完成《泸州市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年)》编制。实施土地“增存挂钩”专项行动,开展“标准地”“亩均论英雄”“混合用地改革”试点,科学制定工业用地准入、土地转让预登记、土地弹性出让等用地制度,建立完善全市土地基准地价体系,有序实施项目土地供应。

■ 标本兼治,顺势而为,厚植生态本底。出台《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新时期耕地保护工作的通知》系列文件,严格落实耕地保护主体责任;推动建立“田长制”,构建市、县、乡、村、社五级联动全覆盖的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体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完成全市2019-2020长江沿岸10公里废弃矿山和重点区域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制定《泸州市露天生产矿山植被重建指导意见》;开展全域综合整治试点,为乡村振兴发展拓宽路径。

■ 服务惠民,乘势而上,增进民生福祉。完成2020年度泸州市国有自然资源报告,启动全市全民所有土地、矿产、森林、草原等4类自然资源资产价格信息采集并完成成果汇交。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不动产登记;推出不动产登记线上服务,开通网上预约、查询、登记、缴费,实现电子证照网上申领、查询、下载、核验。狠抓地质灾害防治底板工程,全年未发生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德阳局 


△170名学生到什邡市蓥华镇大熊猫国家公园开展自然教育活动

■ 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全力推进土地整治项目验收,2019-2021年共验收80个土地整理项目,建设总规模62.07万亩,共计新增耕地5.25万亩。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在罗江区金山镇和中江县仓山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统筹农用地、低效建设用地和生态保护修复。

■ 抓好镇村规划省级试点。以绵竹、什邡两市作为全省首批试点,探索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为全省整体推进片区划分提供试点经验。自主创新研究制定《德阳市县域内片区划分成果技术审查要点》《德阳市县域片区划分图集制图指引》。目前试点地区已完成片区优化,全市正同步开展镇乡级和村级片区划分,拟划分乡镇级片区28个、村级片区216个。

■ 抓好确权登记各项工作。加快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实现实时上传新增农村不动产登记颁证数据;登记发证80.67万本,完成率95.33%。推进国家首批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重点探索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已编制试点实施方案报部省审批。

■ 提升服务水平,优化不动产登记。推进重大项目“签约即供地”,签约后2个工作日内即能发布出让公告进入供地环节。推进“交房即领证”改革试点,2021年8月首批126户购房业主在交房的同时领取不动产权证书,成为继成都之后实施“交房即领证”新模式的城市,走在了全省前列。推进“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试点,被省厅确定为全省“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试点城市。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制定“标准地”改革工作方案,变“企业办”为“政府办”,将项目周期压缩1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绵阳局 


△绵阳江油贯山镇清平村三教村新珠村土地整理项目

■ 创新乡村规划师队伍“引育管用”。科学设立选人用人基本条件、招引模式,畅通社会招聘、机构志愿者招募、个人志愿者招募三方渠道,构筑起多元主体的乡村共治桥梁。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情况将全市划定为三个经济大区,推行不同的人才配备方式。建立“市统筹、区负责、镇管理”的三级联动分工协作机制。采取市级主管部门指导、县乡两级实施的年度考核制度,实施薪酬激励。

■ “土地整治+”耕地保护的绵阳经验全国推广。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做好高标准农田项目新增耕地核定工作的通知》,明确了高标准农田项目新增耕地核定内容和程序。新引入新增耕地的相关数据作为高标准农田项目上图入库时的必要条件,做到全流程跟踪、全链条把关。在项目立项审核阶段,采取“全覆盖+精准打击”模式,有效保证新增耕地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实施“双重把关”核准制度,对项目资料不全、数据不准、影像不实的新增耕地,采取“零容忍”的审核标准。

■ 整治“新模式”创矿山“新环境”。构建“责任制+清单制”工作机制,研究制定了《绵阳市露天矿山植被重建指导意见(试行)》等文件,为各地整治工作统一了标准、明确了路径。科学编制第四轮矿产资源规划,调整石灰石矿布局,以合理布局的大矿山、大投入模式消除“小散乱”现象,逐步引导石灰石矿开采逐步走上集约化、规模化之路。

■ 抓民生,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启动《绵阳市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完成工程治理5处,排危除险3处,避险搬迁9户,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824处,减少受威胁人数11585人,成功避险1起,实现连续十一年地灾“零伤亡”。绵阳“六早六撤”地灾防治经验得到省厅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

广元局 


△广元首例“交房即交证”现场

■ 聚焦服务质效提升。扎实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牵头的登记财产指标先进做法入选省优化营商环境案例。打造 “全市通办”“掌上办”等多端可办的服务平台。构建“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服务模式,所有登记业务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实现10类登记即时办结,企业间所有不动产登记1小时办结,90%以上登记业务“当日办结”。“全市通办”经验做法作为全省优秀经验成功入选《四川省营商环境指标提升行动经验做法》并在全省推广。

■ 聚焦保障水平提升。制定出台《广元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2021版)》,为市城区各类项目方案设计、竣工测绘、规划验收提供技术保障。制定《广元市自然资源局建设用地智能报征审核办法》,在全市推行土地智能报征,实行网络系统不见面审批,报件人员交叉审件。制定《广元市绿色矿山建设指导意见》,对新出让矿山加强管控,要求业主单位严格按照绿色矿色建设标准实施建设。

■ 扎实推动“国土空间规划”攻坚。积极推进镇(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试点工作,启动8个片区乡镇(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试点。扎实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规划编制试点,目前3个村落村规划已形成初步成果。

■ 扎实推动“违法处置”攻坚。印发《关于遏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新增违法行为的通知》,对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的责任及政策予以明确及强调。落实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及“砂霸”“矿霸”专项整治工作,与水利、经信等部门联合开张攻坚行动,成效显著,2021年被表彰为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单位。

遂宁局 


△遂宁安居区三家镇 

■ 精心规划编制强引领。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将全市划分为22个镇级片区、221个村级片区,试点推进7个片区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和13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规划形成初步成果。统筹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等系列重大规划编制,完成《高铁新城片区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建筑第五立面设计导则》,引领城市品质稳步提升。
 
■ 精准配置资源保发展。坚持存量土地以用为先,今年全市“增存挂钩”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010.11公顷、盘活闲置土地151.87公顷,清理低效用地206.8公顷,遂宁“十个一批”处置低效闲置土地经验在全省推广;探索工业用地供应改革,累计供应弹性工业用地63宗、172.83公顷,工业用地“标准地”14宗、66.77公顷,“遂宁经验”在《四川日报》《学习强国》等媒介整版刊载。
 
■ 主动攻坚克难促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进行合并办理,实现“三证合一”,深化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改革,本部门全流程审批环节压减至4个,审批时限压缩在11个工作日以内;与住建、税务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市城区推行“交房(地)即交(办)证工作的通知》,推出“验收即办证”、“交房即交证”服务。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112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实现100%网上可申请、可办理;推进不动产登记向村、社区延伸,在全国首创村(社区)代办服务制度,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群众代办不动产登记证书1.19万本,按时全面完成1.4万余户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

内江局 

△四川省“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平台在内江率先落地

■ 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内江于2021年4月10日全面完成全市4795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登记发证工作,成为全省第3个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的市(州)。土地报征水平明显提升。2020年度的61批次(个)全部获批,并领批文60个550.7公顷,完成目标任务的275%。

■ 加强自然资源管理。完成6个市本级实施土地整理项目的上图入库,获取新增耕地指标364.5公顷;按照“占一补一、占水田补水田”要求,完成全市44个建设用地报征项目所需的448.5公顷的占补平衡工作;编制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2020年度全市矿山开发利用统计数据网上报送在全省排名并列第一;2020年度测绘成果目录已汇交审核,建成了2020内江坐标系。

 ■ “放管服”工作成绩显著。政务效能显著提升,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可办率达100%,“最多跑一次”事项达100%,承诺提速率为85.5%,全程网办率达96.2%;今年9月底,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用地规划许可和工程建设规划许可审批时限再次由50个工作日提速至40个工作日,连续39个季度被内江市政服务局评为“作风好、效能优流动红旗窗口”。率先完成全省首本库内不动产电子证照,率先完成四川省“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平台的运行工作,为全省开展“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提供了模板。

■ 顺利完成自然资源督察迎检工作。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成都局四川省耕地保护督察组第三督察组对内江开展督察,重点就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违法占用耕地、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景、土地卫片执法填报不实、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等方面的问题开展督察。内江均按时、按要求开展了调查核实,提供了所需资料,积极配合督察组顺利完成督察任务。
 
资阳局 


△开展森林防灭火综合演练

■ 国土空间规划高效推进。深度参与编制《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并通过省上审议,编制完成中心城区公共厕所专项规划等并发布实施。制定乡村规划建设工作方案、村规划编制管理细则等,划定乡镇级片区19个、村级片区210个,编制完成仁里村等15个村规划并报省厅备案初核。启动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完成旧城片区南骏老厂区域等控规维护7个。全覆盖收集近两年急需建设的城乡建设用地批次项目139个和能交水等单独选址项目110个,编制完成国土空间近期实施方案并报省政府待批准。

■ 除隐患早防范做深做实。落实群防群治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完成森林防灭火专项整治任务,组建专业扑火队、地方扑火队、基层扑火队“三支队伍”,排查整治隐患点724个,清理林下可燃物284吨。开展地质灾害风险隐患调查评价,完成工程治理4处、排危除险35处,实施避险搬迁156户,建成自动化专业监测点150处,销号隐患点142处,减少受威胁人数1974人,避让转移318户864人次,实现地灾防治“零伤亡”。实施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18.9万亩,其中蜀柏毒蛾13.7万亩(飞机防治8万亩),完成5个疫点乡镇感病林木及林间枝桠清除任务。

■ 营商环境指标加速提升。市县同步运行“多测合一”系统,实现“一次委托、统一测绘、成果共享”,测绘中介机构选定、测绘项目备案、测绘成果提交等“一网通办”,测绘企业入库“零跑路”。上线运行成德眉资不动产抵押登记查询和注销业务,实现成德眉资不动产抵押登记“不见面办理”。增设“企业专窗”,企业间非住宅转移登记不再网签备案,实现0.5个工作日办结。创新开展“交房即交证”“交地即交证”试点。加快推行“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办理各类不动产登记10.35万件,发放不动产权利证书9.85万本、登记证明6.08万本,化解18个问题楼盘15691户办证问题,完成1318户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

乐山局 


△乐山峨边茗新村貌

■ 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形成《乐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初步成果,同步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指导县(市、区)编制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完成规划方案编制。组建片区乡村规划编制专班和市级专家咨询组,制定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方案和乡镇级片区专项规划市级工作方案,完成对全市县域内片区划分初步方案的市级专家咨询。指导省级试点夹江县完成县域内片区划分和新场镇级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市级试点沙湾区、犍为县完成县域内片区划分,及时总结提炼经验。

■ 严防死守耕地保护红线。率先在峨眉山市、夹江县建设“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实时动态监管系统”试点,设置摄像机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进行24小时自动巡查、实时预警,目前已预警2万余条。在峨眉山市探索开展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机制,设立总田长及五级田长,规范耕地保护、建设、监督管理等活动,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全天候”的耕地保护体系。组建《乐山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专班,目前已经完成两轮征求意见和市级专家论证等工作。

■ 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将乡村建设用地优先保障、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规划编制、耕地保护4项工作列入年度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清单。在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上均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优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和村民住宅建设。加大自然资源行业帮扶力度,指导乌蒙山连片区域6个土地整治重大扶贫项目开展新增耕地核定,督促加快16个土地整理项目的验收和补充耕地指标核定,发挥土地整治项目综合效益。

眉山局 


△眉山洪雅网格员组织周边群众全程参与防汛演练,熟悉撤离路线、应急点位。

■ 聚焦规划管控、用地保障,服务发展取得新突破。完成《成德眉资“三区三带”空间规划》《眉山市东彭仁新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眉山市公园城市专项规划》等专项规划、策划、调整论证编制,积极推动市委空间发展战略落地落实。创新开展乡(镇)村片区划分,全市划定乡镇级片区21个、村级片区169个,启动“多规合一”实用性村规划编制100个、形成初步成果54个。稳步推进城市森林花园建筑,预计全市城镇化率提升1.7%。

■ 聚焦改革创新、营商环境,行政效能明显提升。坚持创新驱动,强力推进“放管服”“只跑一次路”改革,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以“接得住、管得好”为目标,积极承接眉山天府新区省级用地审批权委托下放。深化土地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出台全市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工作方案,开展区域评估、建立指标体系;开展全市省级以上7个工业园区调查评价,“亩均论英雄”评价报告和技术成果基本形成。探索实行“三个合一”“容缺办理”“告知承诺”机制,“一网通办”能力大幅提升。推行不动产登记网上缴费、电子证照、免费邮寄等服务,将原需1小时办结的抵押权注销登记、异议登记提速至即时办结。

■ 聚焦防灾治灾、信访稳定,群众权益全面维护。全域开展隐患排查,全面实行会商调度、预警预报及“三避让”机制,全年治理、搬迁消除隐患点245处,减少受威胁群众3206人;在全省率先实行地质灾害保险机制,为隐患点监测人员、受威胁群众及其房屋购买商业保险,受益群众达1万余名。聚焦重点信访领域,实行局党委委员“包案”调处工作机制,创新采取“三个找准”措施,妥善化解积案要案和不动产登记领域历史遗留问题,工作经验全省交流。

南充局 


△南充市规划展览馆──沙盘模型全景

■ 坚持规划引领,着力谋划空间格局。对接成渝双城经济圈、一干多支等国省重大发展战略,完成“双评价”“双评估”、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已形成中心城区用地布局初步成果。临江新区总体规划已形成报审成果。南充市规划展览馆精彩亮相,布展面积4850平方米,近20个展厅,位居川东北第一、全省第二,已成为是南充一张亮丽的名片和对外窗口。

■ 坚持要素保障,着力服务地方发展。推行建设工程容缺审批,7项行政许可事项容缺受理,1项行政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实施小微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免收登记费告知承诺制,不动产登记非税业务实现“全城通办”、免费邮寄。南充不动产抵押登记“不见面审批”成功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在全市开展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处置专项行动,处置批而未供土地面积21050.69亩,闲置土地4248.98 亩,在省厅通报中,分别排名全省第四、第二。

■ 坚持管控约束,着力严格资源保护。展耕地卫片核实工作,完成部下发南充641个、2557亩疑似问题图斑核实举证。在省厅发函提醒的30个土地违法违规问题突出县整改工作中,西充县、蓬安县、嘉陵区分别排名全省第一、第二、第七。西充县违法用地整改在全省耕地保护督察工作动员部署会上被点名表扬。

■ 坚持服务民生,着力解决民生民盼。全市共有16起成功避险案例,避免73户221人因灾伤亡,避免经济损失1875万元。仪陇县大寅镇灯塔峰岩村100万方滑坡成功避险得到省上的认可。营山“8·29”书房滑坡灾害成功避险案例受到自然资源部通报表彰。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提前完成,颁证2.6万套,颁证率100%。嘉陵区局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市局被评为“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阆中局荣获全省“五个一”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宜宾局 


△宜宾三江新区正在建设的宁德时代项目

■ 规划编制更科学。以国土“三调”为底板,完成了市县“双评估”“双评价”、基数转换、专题论证、“一张图”系统等工作,形成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初步成果。形成了22个副中心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初步成果和44个村规划初步成果。探索开展“片区”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制定了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并选取了5个乡镇开展试点工作。

■ 要素保障更有力。编制完成了叙州区、高县等6个县(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方案,保障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渡期用地。靠前服务,提高了组卷报批工作质量,全市实施征地2.6万亩,完成供地3万亩,依法保障了渝昆高铁、宜彝高速、宜威高速、G4216屏山新市至金阳高速、宁德时代及配套项目等重大建设项目用地。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了《关于规范实施出让宗地配建项目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土地出让工作。

■ 节约集约更有力。完成了“亩均论英雄”园区评价和用地情况调查评价;高县经济开发区获批作为全省开展工业企业基础调查试点工作的10个园区之一,已形成调查成果报省级技术审查。推进了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屏山县、筠连县已发布工业用地“标准地”控制指标体系。

■ 民生保障更有力。切实做好“三避让”“三个紧急撤离”要求,全市主动避让转移3.06万人次,成功避险3起,其中兴文县僰王山镇新河村二组滑坡成功避险获省上认可,地质灾害实现了“零伤亡”。全面完成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数据成果汇交工作,为全省首个完成该项工作的市(州);实现了市辖区范围内不动产登记业务“全城通办”、信息查询全市通查共用、不动产登记“24小时办结制”。在三江新区、高县、筠连县、屏山县试点实现了“交房(地)即交证”。

广安局 


△广安华蓥山区华蓥河-治理后

■ 编制重点规划,优化开发保护格局。创新采取“1+6”模式开展市、县两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形成市级初步成果。配合高竹新区形成高竹新区概念性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成果,经广安市、渝北区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

■ 实施整治项目,全力助推生态文明。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完成工矿废弃地复垦597公顷,矿山复绿369公顷,土地平整26729公顷、石漠化土地整治15480公顷。高质量完成岳池县“旱改水”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302亩,新增粮食产能39321公斤。其中,广安华蓥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按照“打破界线,突出小流域、小区域综合整治”理念,打破传统的碎片化、分散化治理模式,探索形成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广安路径”。

■ 开展专项行动,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启动实施广安市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全域开展地灾隐患排查,核查隐患区域1970处。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14期,发出预警短信11万条,主动避险累计转移3987人。扎实推进征地拆迁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2021年共接受信访57件,发现问题46个,向纪检监察机关移交线索49个,立案52件,处分41人,组织处理27人,收缴违纪违法款物655.7294万元。

■ 深化制度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依法向川渝高竹新区放权,初步实现规划、征地、用地、用矿、不动产登记等办事不出新区,支持其在深化经济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认真贯彻落实“川渝通办”清单的各项要求,推进涉及我局的16项事项逐步实现“川渝通办”。聚焦“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全年化解20个问题楼盘,办理房屋首次登记18882户。

达州局 


△实地查看地质灾害情况

■ 全市地灾防治工作连续七年实现“零”伤亡。2021年以来,全年无一人因发生地质灾害伤亡,连续七年实现“零”伤亡。今年共发生地质灾害灾情31起,同比增长82.7%,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012万元。汛期,组织避险转移3.4万余人,实现成功避险9起,避免236人因灾伤亡。

■ 不动产登记多措并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将不动产登记涉及的房地产交易、税收、不动产权证办理改革成“一窗受理、一套资料、并联审批”服务模式,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在“三区”分别设立了办证综合窗口,全面实现市中心城区统一登记,逐步完成不动产登记业务的“全城通办”。开启“交地即交证服务新模式”,12月6日,四川棉麻集团有限公司取得土地当日即领取不动产权证书,标志着达州进入了“交地即交证”服务新阶段。推行“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全面启用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推行“一件事一次办”“一网通办”“川渝通办”工作。达州纳入省级“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试点城市,全面实现贷款、登记“一站式”服务。

■ 多措并举以“严”执法守护自然资源。按照“从严执法、规范高效”的原则,全方位提升执法效能。全市累计动态巡查约12554人次,发现土地违法行为202宗,现场制止169宗,立案33宗,涉及违法用地面积481.54亩;发现矿产违法行为5件,现场制止1宗,立案4件;土地、矿山案件罚款超过38万元。

■ 以体制机制改革破市本级征地拆迁补偿安置难题。代拟《达州市中心城区市本级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机制(暂行)》,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印发,进一步理顺了市区征拆安置体制机制,利于明晰责任、控制成本,更加严格执行征拆政策,控制征拆成本。

巴中局 


△当地群众领到了红本本

■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更优化。完成5G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生态修复、地灾防治等十四五规划编制。完成巴中市县域内片区划分初选方案,制定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的工作方案,明确未来三年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任务及要求。健全镇村规划体系,完成第一批27名乡村、社区规划师派驻。

■ 城市规划管理更规范。组织召开7次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会议,研究40个重大规划事项,完成《巴中市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等3个专项规划。持续推进老城城市功能疏解,推进18个项目实施。

■ 服务高质量发展更高效。编制国土空间规划近期实施方案,落实用地空间1.06万亩。积极向上争取,通江县青峪口水库取得国家用地预审批复,镇广高速王坪至通江段等重点项目获省级调配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完成全市第四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初步成果,组织出让两宗石灰岩矿。

■ 保障民生更务实。把化解“问题楼盘”登记难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抓手,按照一楼盘一专人、一楼盘一对策,让190个楼盘的7.24万户达到颁证条件,其中3.88万户群众领到了不动产登记证书,部分群众解决了小孩落户上学、抵押贷款等难题,同时探索“证缴分离”,采取“行政+司法”手段追缴入库土地出让金和有关税费共计1.74亿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 行业“底板”更牢固。全力推进卫片执法整改,复耕和完善手续1400余亩,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和比例控制在省级问责以下。有序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清理整治,查处顶风违建5宗。扎实防治地质灾害,完成排危除险15处、治理工程23处、避险搬迁477户。全力应对16轮强降雨天气,发生灾情57起、险情195起,转移群众1.57万人次,成功避险14起,避免245人因灾伤亡。

雅安局 


△雅安名山区百丈镇茶园

■ 着眼规划引领,科学编制新规划。完成全市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编印《雅安市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建成四川省北斗导向高精度基础数据中心(CORS)雅安分中心,为深入推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自然资源管理奠定工作基础。科学分配2020-2030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96万亩,指导各县(区)有序开展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1镇2村乡村国土空间规划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名山区百丈镇成功入选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乡镇名单。
■ 着眼约束管控,执法监管新常态。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启动编制《雅安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完成石棉、宝兴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顺利完成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成都局2021年耕地保护督察迎检任务,全市督察发现问题数量、面积均较小,且无重大典型问题。作为试点“解决自然资源领域业务与法制结合不紧问题”5个市(州)之一,在全省系统作经验交流发言。稳妥化解重大历史遗留问题,圆满完成雨城区九龙水库项目2216.13亩建设用地报批并经国务院批准,彻底解决了九龙水库开建以来8年无用地手续的历史遗留问题;圆满核销瀑布沟水电站多年历史挂账765.2763公顷占补平衡指标,妥善推进滨江华庭、盛峰苑和“牟家大院”等遗留问题矛盾化解。

■ 着眼民生服务,服务能力新提高。实行“多测合一”“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实现申请人“零跑路”。实行“容缺”审批,今年以来已“容缺”审批银杏路等5个建设项目。加快电子证照生成,2021年以来完成行政许可事项电子证照入库76件。组织开展地灾防治宣传培训1578场次,参与人员10.5万人次,开展地灾应急避险演练2059场次,参与人员12万余人次;对786处险情较重、威胁人员较多的地灾隐患点安装监测预警设备1400余套。配合完成“9·25”天全县喇叭河山洪泥石流抢险救援工作。

阿坝州局 


△汶川“7.14”地震发生后,连夜开展震中附近乡镇次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 发力准。加快完善申报《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若尔盖湿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常态化推进了非煤矿山管理,自2015年第三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将探矿权数量由131宗缩减为50宗,采矿权数量由45宗缩减为28宗;找准问题通过政府采购程序,重新确定了阿坝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单位。目前,各县(市)已编制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初稿;全力落实雪山冰川保护,重点识别雪山冰川等生态环境极敏感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划定冰川与永久积雪保护范围,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并严格保护。

■ 推进实。重点围绕各类专项工作,扎实高效开展了自然资源领域各类问题整改。针对州委暗访督查反馈我局的46个问题,第一时间制定了《整改方案》,确保了45个问题如实整改到位(剩余一个问题为企业税收问题,由税务部门正在催收);针对各级督察反馈的阿西金矿生态环保安全问题,严格对照专项整改方案有序进行。目前,工业废水处置已完成、矿区废旧物资处置达80%、现场场地平整已完成工程总面积的80%、《矿山恢复治理方案》正在开展专家评审;对小水电用地预审手续进行了全面清理整改,全州共清理整改260座整改类小水电用地预审手续。

■ 态势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通过隐患排查、培训演练、监测预警等防灾措施落实,全年成功应对了8起已发生的地质灾害,实现2起地质灾害成功避险,被省厅纳入全省2021年度15起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学习,特别是黑水县“9·30”西尔隧道崩塌灾害成功避险更是被自然资源部纳入全国9-10月成功避险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学习。

甘孜州局 


△甘孜九龙县高原中藏药科研基地

■ 行使两个统一,当好自然资源管家。顺利完成149098宗农村房地一体农村宅基地和2875宗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权籍调查工作,完成对产权合法、权属清楚的农房及集体建设用地的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13288户易地扶贫搬迁住房确权登记工作。做好林权交接工作,完成120830宗林权资料移交,完成落宗21396宗、入库9759宗。有序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审批制度改革,办结预审选址32件,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8%。

■ 坚持绿色发展,规范矿业管理秩序。编制《甘孜州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年)》,制定州级颁证的探矿权出让合同范本、《甘孜州矿业权设置工作指南》《甘孜州探矿权登记事项办事指南》,进一步规范了矿业权办理流程。开展甘孜州矿业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调整工作,新增制定辉绿岩、玄武岩及汞矿3类矿种出让收益基准价。主动与林草等相关部门对接,对40宗有效矿业权与生态红线重叠的生态红线进行了优化调整。

■ 坚持以人为本,防范化解地灾风险。通过“全力防、配合救”的方针,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生命工程”来抓,实现了“零伤亡”的目标。全州共发生地质灾害71起、险情9起,成功预警预报6起,紧急撤离539人,避免114人因灾伤亡。特别是九龙县连续四次成功避险,为全省整体提升防灾能力提供了好的经验。

■ 严格监督执法,提升系统管理水平。开展自然资源动态巡查1044次,参加巡查2671人次,重点区域巡查覆盖率99%,发现土地违法行为80件,立案查处土地类违法案件5件,有效制止土地违法行为78件(涉及土地面积710亩);发现矿山违法行为6件,没收涉矿非法所得7.27万元,核实违建别墅“回头看”疑似图斑8个,摸排出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图斑1.26万个。

凉山州局 


△凉山喜德县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 地质灾害防治扎实推进,夯实筑牢地灾防治安全基础。全年有效应对24轮次全域或区域性强降雨天气过程,成功避让地质灾害10起,提前撤离危险区群众385户1780人,避免可能因灾伤亡96户402人,避免经济损失2653万元。木里县项脚乡“7·5”地质灾害成功避险被国家防总列为成功避险典型案例进行通报,盐源县梅子坪镇教师带领30名学生避让泥石流被中央电视台称为“教科书式避险”。

■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有序实施,规划管控引领作用更加明显。启动开展《凉山州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凉山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近期实施方案》《西昌-德昌-冕宁-喜德同城化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和国土空间“一张图”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拟定《凉山州加强乡村规划建设实施方案》,确定德昌县为州级乡村规划编制试点并推动德昌县成功纳入省级试点;基本完成了全州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工作,划定全州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6090平方千米。

■ 着力提升矿政管理水平,加强安全生产常态整治。制定印发《凉山州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在全州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年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建立重点检查名录库和一般检查名录库,严厉查处越界开采、以采代探、无证采矿等矿产资源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制定56个主要矿种的最新一轮基准矿价,分解下达2021年稀土指标44200吨(REO),切实保障稀土产业健康发展。

■ 调查确权登记成果显著,各类不动产登记加快推进。完成全州110万宗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外业测绘、权属调查工作,完成省级数据汇交工作,全省率先启动成果验收工作,完成17县市第一批次验收,将农村不动产登记纳入不动产窗口业务,稳步推进农村不动产登记颁证。完成73662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并将证书发放到户。

以上就是

四川21个市(州)全年自然资源工作亮点

时间的脚步永不停歇

奋斗的节奏铿锵有力

2022年

他们将继续砥砺前行

心中有梦,奋斗为桨
……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