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面对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和人们对阖家团圆的殷切期盼,无论返乡还是留守原地,“过个平安好年”背后,是许多人的付出和坚守。新春之际,四川发布跟随全省应急管理系统宣传队伍,走进德阳、南充、遂宁等地,开展新春走基层采访报道。深入应急管理队伍基层一线,走进职工群众生产生活,讲述“平安好年”背后的故事。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这是一支特殊的应急救援大队,平均年龄47岁,在队的30人里,最年轻的队员也是70后。这也是一支救援经验丰富的队伍,先后参与了“2008.5.12”汶川大地震、“2010.4.14”青海玉树地震、“2013.4.20” 雅安芦山地震、“2016.1.19”绵竹市汉清路小岗剑山体垮塌、“2017.6.24”茂县叠溪镇新磨村突发山体高位垮塌、“2017.8.8”九寨沟地震、“2020.8.16”绵竹特大洪灾等抢险救援工作。
今年新春前夕,绵竹市应急救援大队的队员们仍忙碌着,除了日常大队的体能、技能训练,每支小队轮流着翻山越岭,蹚水过河,这是他们森林防火的日常巡护工作,春节也不休息。
重点道路、灭火水源“心中有数”
脑子里有“活地图”
对于绵竹市应急救援大队大队长刘荣清而言,附近的山有几条路,哪几处有灭火水源可谓“了如指掌”,他形容自己是“脑子里装着活地图”。
绵竹市应急救援大队原为“绵竹市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大队”,2019年3月,因机构改革更名为“绵竹市应急救援大队”,加挂“绵竹市森林扑火队”后,每到森林防火期间,绵竹市应急救援大队的队员们便到沿山镇、街道辖区内森林防火区的道路和灭火水源位置的具体情况进行现场走访和熟悉了解,对各镇、街道森林防火物资库具体位置和灭火设备的完好情况进行现场查看,并对进山踏青群众进行森林防火知识宣传。
“负责的区域包含广济、九龙、麓棠、汉旺镇、清平镇等辖区森林防火的道路、灭火水源,每一次都需要花费3-4个小时进行巡护,目的是对周边的情况进行熟悉,即便面对突发也能‘临危不乱’。”刘荣清说道,巡一趟下来,全身衣服都会湿透,累了坐在地上休息几分钟,虽然辛苦但巡护意义巨大。
每到春节和清明,救援大队还会派出队员到市园宝山公墓、孝德镇金土集中安置点、汉旺镇“5.12”遇难遗体集中掩埋点的道路和灭火水源位置的具体情况进行现场走访和熟悉了解,并对群众进行宣传劝导。
“特别在森林火灾高发期和汛期,保证每天10名指战员24小时在岗,并根据灾情的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第二梯队集结。”刘荣清说:“只要能保护老百姓平安,这是我们职责所在。”
大队长的担忧:
队员年龄偏大新鲜血液注入少
从一支专业负责矿山救援的“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大队”到如今需具备森林火灾扑救、抗洪抢险、地震和地质灾害、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能力的“应急救援大队”,这对于队员们有了更高的技能要求和专业知识储备要求。
“每周我们都会开展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装备维护等。”刘荣清介绍道,1至5月重点组织开展森林防灭火业务知识学习和各种扑火机具的操作训练,使每名队员熟练掌握森林防火专业知识、森林灭火技能与安全常识、灭火器材及器具装卸和操作相关业务知识,为完成火场扑救打下坚实的基础。5至10月重点加强对无人机、橡皮艇、远距离抛投器、救生绳索及水上救援、水上自救的操作训练,确保队员在危险面前始终保持不害怕、不胆怯、不怕困难、连续奋战的昂扬精神状态。
“我们这支队伍平均年龄较大,所以在体能训练上更不能松懈,制定了体能训练计划,不能救灾时反倒让别人来救我们。”这也是刘荣清担忧,大队已经十余年未有新人进入,随着队员年龄的增长,往后每年都会有队员达到退休年纪,如何让队伍持续刘荣清一直在思考。
“新老交替确实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待遇不高加上工作危险又辛苦,年轻人都不太愿意来干这。”刘荣清说,一方面我们正考虑进行社会招聘,引进退伍军人等,一方面也在思考如何解决老队员们的后顾之忧,让队伍能够良性发展。
明年,刘荣清也将达到退休的年龄,聊到对这支队伍的期待,他希望,队员们在救援的过程中保护好群众,更要保护好自己,扎实学习知识,将应急人的精神传承。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