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记者从生态环保部官网获悉,日前生态环境部牵头编制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正式印发,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 年,成渝地区生态宜居水平大幅提高,单位GDP二氧化碳 排放降低19.5%,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不低于89.4%,PM2.5 浓度下降13%以上,跨界河流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到2035年,美丽中国先行区基本建成。
规划范围包括重庆市的中心城区及万州、涪陵、綦江、大足、黔江、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璧山、铜梁、潼南、荣昌、梁平、丰都、垫江、忠县等27个区(县)以及开州、云阳的部分地区,四川省的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除平武县、北川县)、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除万源市)、雅安(除天全县、宝兴县)、资阳等15个市。
《规划》明确,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实施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升级和能源结构绿色优化调整“双轮驱 动”,稳步推进区域碳排放达峰工作,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促进 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发展。
在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方面,《规划》提出要促进传统产业绿色升级、培育绿色新兴产业集群、深化绿色创新驱动。包括加快30万千瓦以下燃煤机组淘汰,禁止在长江干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实施沱江、岷江、涪江、嘉陵江等沿江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
在能源结构绿色优化方面,《规划》提出要充分发挥四川水电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优势,统筹调配构建成渝地区“能源互联网”,创建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例。建设天 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打造中国“气大庆”。
在稳步推进区域碳排放达峰方面,《规划》提出研究制定成渝地区碳达峰目标、路线图和实施方案,率先开展重点领域碳达峰行动。建立健全应对气候变化制度体系,构建温室气体减排激励机制,加强 “碳惠通”“碳惠天府”等碳普惠制的推广应用,推动实现成渝碳普 惠互认和对接。制定出台“碳标签”涉及的各项标准与规范,探索 开展出口产品低碳认证。
在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方面,《规划》提出,倡导低碳消费方式,鼓励绿色低碳出行,全面推进绿色建设。到 2025 年,重庆、成都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超过 70%。倡导“每周少开一天车”“低碳出行”等活动,鼓励共乘交通和低碳旅游。鼓励使用节能汽车和新能源车辆。
《规划》提出,要强化长江上游生态大保护,共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加强重要生态空间管控,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联 合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着力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连通性,共同构建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带。建设以岷山—邛崃山—凉山为主体的成渝地区西部生态屏障,以米仓山—大巴山为主体的东北部生态屏障,以大娄山为主体的东南部生态屏障和以武陵山为主体的东部生态屏障。
共建区域绿色生态廊道。以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沱江、涪江为主体,其他支流、湖泊、水库、渠系为支撑,建设江河水系 绿色生态廊道。建立生态调度机制,适时适度实施生态补水。开展长江重点支流沿岸生态缓冲带、河岸防护林体系建设,提升江河水系生态廊道功能。